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变异型哮喘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015年7月—2017年7月共80例小儿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炎治疗(阿奇霉素)、解痉止咳(氨茶碱)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雾化+孟鲁司特咀嚼片治疗(沙丁胺醇吸雾剂+布地奈德混混悬液+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及咳嗽消退时间、病程持续时间、喘息消退时间。结果对照组与比较,观察组的咳嗽消退时间、病程持续时间、喘息消退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应用治疗方式治疗小儿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较佳,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好转。

  • 标签: 小儿咳嗽变异哮喘 治疗方案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均有学者针对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实际应用状况做出了相应分析和总结。金银花中含多种绿原酸和挥发油,以及苷元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其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性较为广泛,增强其解热抗炎和免疫功能,有抗溃疡、止血、抗生育、降脂、保肝、利胆等多种药理功效,在以往治疗SARS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功效。此文采用综述的方式,其目的在于叙述金银花药理作用和临床实际应用状况。

  • 标签: 临床应用 金银花 药理作用 功效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产后出血患者48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顺产患者9例为对照组,剖宫产患者3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分析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因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因素(子宫切口)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与产后出血呈明显正相关性(r=0.589,P=0.000)。结论剖宫产造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二者呈正相关性。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分布的特点以及制剂设计的研究。方法利用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具有的不同分布特点,分析制剂的研究设计。结果制剂设计得到的被动靶向性、表面抗体或配基修饰的主动靶向性以及表面修饰技术的长循环性,其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作用时间以及体内靶向定位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改变微粒所带电荷的阳离子脂质体还提高了对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结论利用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不同分布特点进行的制剂设计,其被动靶向性、主动靶向性、长循环性以及阳离子脂质体,均对药物的治疗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粒给药系统 体内分布 制剂 靶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将33名低年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服务,记录实验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确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结果由低年资护士所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3%,主要的不安全因素表现为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缺乏主动沟通意识等方面,需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改善。结论低年资护士自身专业水平不足,与患者的沟通相对比较匮乏,进而会造成各类临床护理不安全问题的发生,需要进一步规范护士培训活动,提升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全面提升临床护理干预的质量。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临床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病人对医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医疗活动中,医生的诊疗工作与护士的护理工作缺一不可,本文给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处理提供正确的依据。方法在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后,无论责任多大,都应积极协助调查事情的真相。结果由于医护人员分诊的不准确,病患和医护之间的不配合形成急诊病患以及医护人员的纠纷结论急诊护理纠纷严重影响着病患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不能及早或准确的对病患进行治疗,导致严重的护理纠纷或医疗事故。结论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患者病情紧急、发展变化快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确保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份发生且上报登记的146人职业暴露者的原因、过程、职业分布、暴露源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6例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技术操作,暴露者以护士和医师为主,乙型肝炎病毒为主要暴露源;全院职工人数每年在增加,而职业暴露人数呈逐年递减的形势。146例职业暴露无1人感染。结论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遵照标准预防原则、规范操作流程,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原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门诊处方分析和质量对临床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指导和研究。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2年4月随机抽出的1577张处方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处方质量的因素。结果本组抽查中出不合格处方963张,占61.1%,以处方正文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药物剂量、数量与给药途径不相符,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重复给药,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处方上药物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等因素为主。结论提高医师对处方的认识,加强医师对处方书写和用药知识的培训,提高药房药师对处方审核、监督、管理能力,实行处方监督和点评,保证处方的高质量和有效性,做到合理、安全的应用药物,确保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处方分析 质量 合理用药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切断骨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源的传播途径,预防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进入骨科ICU患者严格筛查多重耐药菌感染源,采用目标性监测及PDCA循环管理方法,用追踪方法学进行监测,预防交叉感染。结果2011年1月-2012年6月多重耐药菌监测表明,ICU内人员、环境、物品多重耐药菌污染情况有明显差异(P≤0.1),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调查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及手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源播散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ICU室内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加强室内环境卫生及保洁人员和陪人探视的管理是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感染源 监测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探索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方式。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和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进行GQOL-74量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后,再实施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说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而影响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为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对长期的症状苦恼、对病情预后的担心。结论通过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后,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7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资料,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症状护理和用药护理,同时也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消毒隔离护理。结果137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9d,同时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服药依从性为98%。其中3例患者不仅感染了肺结核还存在其他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最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好转,并办理出院手续。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不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用药护理,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病房消毒隔离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同时也能延长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医院药剂科处方点评模式与实践方法,为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3月,我院门诊未开展处方点评模式和实践方法的120份处方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门诊开展处方点评模式和实践方法的120份处方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处方的合理选择药物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用药时间合理情况等。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合理选择药物45份(37.5%),抗菌药物使用24份(20.0%),术后用药时间合理51份(42.5%);对照组合理选择药物21份(17.5%),抗菌药物使用69份(57.5%),术后用药时间合理30份(2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医院药剂科开展处方点评并且展开实践,能够较好的确保处方药剂的使用准确,为患者提供最需要的处方要求,提高合理选择药物的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进一步开展处方点评模式的实践。

  • 标签: 医院 药剂科 处方点评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剖腹产术发生术中出血超过500ml的48例患者,对其手术情况、病例、个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48例术中出血患者中,由胎盘因素所导致27例,宫缩乏力所导致14例,切口撕裂6例,子宫破裂1例。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31例,1000~2000ml患者13例,超过2000ml患者4例,最多的为3400ml。48例患者均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联合止血,其中使用缝扎止血34例,纱条宫腔填塞止血12例,子宫切除2例。结论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是导致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使用缝扎止血和纱条宫腔填塞止血等多种措施进行联合止血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剖腹产 术中出血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临床输血安全的研究角度,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对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为临床输血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集的150例RhD阴性血型标本资料,使用吸收和放射试验及盐水试管法进行抗原鉴定,包括RhC、Rhc、RhE和Rhe。结果150例RhD阴性抗原标本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38.7%)、A型(30%)、B型(26.7%)、AB型(4.6%),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安全中进行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对储存其血液建立血库,可以更好地解决特殊血型的需求,并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RhD阴性血型 抗原分析 输血安全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三名患者均为晚期胃癌患者,且一线化疗耐受,予至少4疗程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结果3例患者,2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主要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其它可见轻度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晚期一线化疗失败胃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晚期胃癌 培美曲塞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以及推广舒适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手术后患者对疼痛的认识。方法对50例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到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评估,了解舒适护理的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50例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为(4.1±1.1)分。83%的患者表示对手术后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并且术后恢复相对于普通护理较快速,并发症患者无。结论积极施行手术后患者对疼痛预见性可以减轻患者身体疼痛,较为舒适,平稳的度过术后应急期,使患者能够尽快的进入康复阶段。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冰冻病理检查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经石蜡病理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术中均取冰冻病理诊断,分析该诊断方法与石蜡病理诊断的结果。结果开放手术与腹腔镜不同手术取样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无差异(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与石蜡病理诊断符合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冰冻病理能够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起到较高的诊断作用,但是与石蜡病理诊断相比可能存在漏诊现象。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病理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低血糖是新生儿疾病中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新生儿高度依赖葡萄糖作为脑代谢的能量来源,新生儿低血糖可导致脑组织能量代谢失调,影响脑组织代谢,造成脑细胞坏死。持续反复的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存活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低下。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患儿残疾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和对策。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护理后,所有患者好转并出院,给予6~12个月随访发现,患者治疗107例,好转56例,有效28例,9例患者6个月内出现复发,为无效。结论加强优质模式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防止病情反复发作及并发症发生,对于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护理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