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就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国家医院中护患比例不足是常态,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压力重,再加上患者的高要求,目前护理工作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为此,我们要加强对护士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提升护士的人文素养,使护士明白在工作中要调节好自己的状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价值,认真、谨慎的工作,向患者展示护士的专业性,在工作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患者,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尊重患者,以此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是我们护理工作最终的目的。

  • 标签: 人文培养 满意度 管理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8例进行研究,选取时段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以检测方法不同为分组依据,其中44例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的患儿为对照组,44例应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患儿为实验组,对2组患儿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0.05;对照组中与其他年龄段相比,4~7岁患儿阳性检出率较高,比较差异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精神病专科医院中住院精神病人意外死亡情况较多,由此容易造成医疗纠纷,精神病专科医师对精神科以外其他系统疾病认识的缺乏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我区与国内外精神科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在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认为只有不断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能力,树立科学的整体观,才能提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医疗纠纷 精神科专科医师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在完成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实习结束后的一个学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多选式”个性化培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临床麻醉各亚专业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并初步了解科研方法;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硕一体化是指将原来独立的本科生培养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设计和考虑,融合而成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转变教育理念,改革管理体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通过有针对性地优化设置相应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实施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本硕一体化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中医英语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既要注重其对中医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加强其英语应用的实际能力。如何在完成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学习后,突出在后期教学中给予研究生独立实践运用知识的平台,本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选修课医学英语课堂设立“辅导员”角色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调查,探索中医英语方向研究生培养的成效与启示。

  • 标签: 研究生培养 合作教学 大学英语
  • 简介:摘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同属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前者侧重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后者则侧重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后者为依托,前者为升华。在医工结合模式下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是从整个高等教育大系统角度寻找提高医学技术与工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关注点。本文基于我院实际情况下实际的教学管理情况,探讨了以研究生教育促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联合培养体系建设。

  • 标签: 医工结合 高等教育 互促 联合培养模式 体系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护考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与结果。方法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在3年的教学过程中,“2+1”人才培养模式组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是一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培养环境主要是学校;“1+1+1”人才培养模式组按照虚拟仿真训练为基础、实际操作训练为突破口、技能岗位顺序渐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学院“三对接三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前对两组高职护生学习成绩、职业能力评价结果比较。结果“1+1+1”人才培养模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相比较于“2+1”人才培养模式组有明显提高,教师与行业专家对“1+1+1”人才培养模式组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团队写作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评价相比较于“2+1”人才培养模式组也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更加符合新护考形式下人才培养

  • 标签: 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新护考 &ldquo 2+1&rdquo 人才培养模式 &ldquo 1+1+1&rdquo 人才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怎样建设符合“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临床心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满足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是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文献检索、走访座谈、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和经验等方式,对国外相关培养政策进行了针对性分析,提出改革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健康中国”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 标签: 临床心理学 人才培养 顶层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全科医师掌握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名实习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学员10名。让实验组学员通过讨论以及学习病例的方式,对其进行思维培训;而对照组学员则进行常规化培训。对两组学员病史采集、检查神经系统、理论知识、查看影像能力以及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进行考评以及对比。结果实验组病史采集成绩为(16.65±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7±2.24),(P<0.001)。实验组检查神经系统成绩为(89.23±11.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4±14.62),(P<0.001)。实验组理论知识成绩为(86.28±10.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5±12.67),(P<0.001)。实验组查看影像能力以及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将探讨以及学习病例的方式应用于全科医师的临床实习中,能够使学生良好的掌握神经内科的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的思维方法。

  • 标签: 全科医师 病例讨论 培训 神经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疑尿路感染者50例研究对象,以中段尿作为尿样标本,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液培养以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结果。结果50例患者进行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的标本中,标本为阳性31例,标本为阴性19例,阳性率为62.0%,阴性率为38.0%;细菌培养结果,标本中阳性30例,标本阴性20例,阳性率为60%,阴性率为4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测定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准确性极高,在尿路感染的诊断中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

  • 标签: 尿路感染 细菌培养 尿沉渣定量分析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给予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的综合干预措施,采取幸福度量表(MUNSH)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能够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 标签: 乳腺癌 共情护理 坚强个性培养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培养自我护理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控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年至12月我社区66例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干预,干预3个月后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试量表(AHSMSRS)评价患者疾病管理情况,使用生活量表(SF-36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总分以及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方式培养自我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慢性疾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的对比及其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取其透出液为检测样品,对所有透出液标本展开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将PCR检测定为观察组,传统培养法检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致病菌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样品的阳性为66例,对照组阳性52例(P<0.05),传统培养法检测中2例与的PCR结果不一致,为假阴性(3.85%)。传统检测法中28例中共有16例与PCR检测结果不一致,假阳性(57.14%)。且观察组获得是结果时间为(7.21±0.85)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获得结果时间(77.75±15.82)h,差异显著(P<0.05)。结论PCR与传统培养法检测的获得报告时间、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PCR 传统培养法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治疗组患儿采取快速血清学检验,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误诊率与漏诊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治疗组患儿的误诊率为2.3%,漏诊率为4.7%,对照组患儿则分别为11.4%、13.6%,两组数据分别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均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的方式可显著降低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误诊率与漏诊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快速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医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基础专业还是临床专业,在未来的工作中都要涉及科研工作,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专业本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免疫学综合实验的探索有利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 标签: 科研能力 免疫学 实验课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重在探究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的相关数据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进行血清收集。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方法对血清实施检验,并将两种方法的阳性检验结果和具有年龄差异的患儿的血清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快速血清学的阳性检验率为60%,微生物快速培养的阳性检验率为90%,微生物快速培养的阳性检验率显著高于快速血清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4至7岁患儿的血清检验率显著比其他年龄段的患儿高,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灵敏度较高,相应的阳性检验率也较高,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能够当做可靠的诊断数据供应给临床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快速血清学检测所有患儿阳性率,观察组采取微生物培养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可知,对照组的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68%,观察组的阳性率为9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较高,相比于快速血清学检验更为灵敏,在临床上更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培养 肺炎支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