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过经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以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家属协商原则,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内在院内进行治疗与康复的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分两组(设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较少,对护理满意度较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急性脑出血患者身体恢复更优、并发症较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期妊娠阴道流血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以2016年9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中期妊娠阴道流血孕妇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为39例。分析其流血原因,A组给予综合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孕妇的阴道流血原因为胎盘前置、宫颈息肉出血、胎盘早剥、晚期先兆流产与宫颈机能不全。A组的终止妊娠时间长于B组,剖宫产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妊娠结局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期妊娠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前置与晚期先兆流产等,经综合护理后,可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减少剖宫产情况,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

  • 标签: 中期妊娠 阴道流血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日常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与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日常护理外,还要进行针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训练可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残疾,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收集5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人数均等各28例。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其治疗总有效率也较常规护理组显著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梗塞患者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家属在手术等候期的心理需求,提出有侧重点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2名手术患者家属在等候期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家属对术前告知手术安全性及可能的意外、术前告知手术效果及预后(术前需求)、及时告知手术进程(术中需求)的需求最强烈(均为100%),对等候区环境的需求较低。结论手术患者等候期的心理需求并不是静态的,而应该从动态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术前的必要信息告知、等候区的环境都会影响等候期间的患者家属的心理,从术前、术中以及情境因素三个角度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提高医患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家属 手术等候期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学生高考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高考前2个月对248名高三学生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作为学生心理状态指标,以自拟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作为心理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例行常规高考前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CL-90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三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干预对缓解学生高考心理压力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学生高考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疏导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间接收的80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征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干预,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抑郁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心理疏导干预 产后抑郁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方法从2016年5月-7月献血者中随机抽取实施常规交谈的850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的850人作为观察组,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850),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34/850),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献血者心理干预能消除不良心理,预防不良反应,保障献血者生命,壮大献血队伍,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重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急诊重症患者展开心理干预,可充分改善其心理状况,有效提高其治疗信心及依从性,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急诊重症患者 心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全子宫切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6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焦虑、抑郁情绪等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理想,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心理干预 护理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90例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的4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的45例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生活质量差的有11例;观察组的45名患者中生活质量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6例,较差的有3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开胸术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癌症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癌症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癌症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期间不良事件例数。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癌症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7%,高于对照组的78.0%,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仅有2例不良事件出现,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癌症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减少不良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癌症 疼痛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入常规组和干预组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术后各时间点(术后1小时、4小时、24小时、48时)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各时间点(术后1小时、4小时、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镇痛剂使用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护理干预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降低镇痛剂使用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来我院住院并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主要由跌倒、交通事故等引起,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以外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率也小于对照组,并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切口感染,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科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实验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析产妇身心理特征,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状况。结果比较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使得患者满意度提高,在临床应用中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剖宫产 心理护理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间接收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14);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t=28.884,P=0.000)。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入院我科,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加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的方法,加强人文关怀。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在血压、睡眠、心率变化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在睡眠质量、血压波动、心悸发生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前、术后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心脏介入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用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以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