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组8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后的护理方式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创面及疼痛护理、红外线干预及功能锻炼等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的肢体肿胀程度较之对照组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较之对照组显著较低,且该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显著较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创面及疼痛护理、红外线干预及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促使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快速消退,对于促进四肢骨折的良好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康复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干预组于术后48h内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于术后2周后进行康复护理,观察观察两组患者肢体恢复情况、FMA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康复护理干预组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FMA评分和生活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增高(P<0.05),且干预组增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和肢体功能促进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儿科工作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与对照组80.0%(40/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为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之后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提高小儿患者护理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个性化护理 儿科护理工作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的NIHSS评分为12.45±3.26和,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2±4.07(P<0.05),FMA评分为60.84±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2±6.17(P<0.05),GQLI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 康复护理干预 脑外伤 肢体运动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探究良肢位摆放的临床效果特点。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5年1月—2018年1月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61~69岁,平均年龄为64±2.75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4.23±2.37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常规护理;治疗组15例,进行良肢位摆放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后MBI、FMA评分平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前和后的MBI、FMA评分平均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结论良肢位摆放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偏瘫后的生活自理功能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良肢位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脑卒中偏瘫采用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取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与患侧肢肢体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肢体康复效果与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100%,与对照组的70.59%相比优势明显;护理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低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可靠效果,可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双侧肢体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根据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肢体肿胀消除效果,并观察两组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骨不连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肿胀消除有效率为97.6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9%(35/43)(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0%(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9/4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具有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可以促进肢体肿胀消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多学科协作(MDT)是以优良的质量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得到利益最大化,本文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在综合医院发展的趋势及作用。通过我科1例肛周脓肿合并阴囊脓肿、坏死性筋膜炎的多科协作案例,充分体现了MDT的作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适用于各个学科,可以提升学科的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

  • 标签: 多学科协作(MDT) 肛周脓肿 坏死性筋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三维超声及连续顺序追踪超声在产前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02例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行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筛查,对疑似胎儿肢体畸形者则根据不同位置行三维超声检查,最终以终止妊娠或出生后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二维及三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102例受检产妇中,经终止妊娠或出生后结果得出肢体畸形共39例,共计83处,三维超声在畸形中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3.78%,二维超声在畸形中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筛查后行三维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胎儿肢体畸形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肢体畸形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鹿龟生骨丸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8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ARCOIV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组35例42髋,对照组35例44髋。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自制中药鹿龟生骨丸口服治疗,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X线片,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并检测患者术后血脂水平,比较术后骨质疏松、空骨陷窝及骨小梁密度降低发生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术后Harris评分分别进行比较,两组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发生骨质疏松、空骨陷窝及骨小梁密度降低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治疗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X线表现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联合鹿龟生骨丸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Harris评分 鹿龟生骨丸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判定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确诊率为95.65%(44/46),漏诊率为4.35%(2/46),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确诊率为78.26%(36/46),漏诊率为21.74%(36/46),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CT检查,对照组中有股骨头I期、Ⅱ期、Ⅲ期、IV期坏死者分别为13例、12例、9例、2例,检出率分别为65.00%、92.31%、90.00%、66.67%。经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组中有股骨头I期、Ⅱ期、Ⅲ期、IV期坏死者分别为15例、17例、10例、2例,检出率分别为100.00%、94.44%、90.91%、100.00%。观察组患者股骨头I期坏死者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0%(P<0.05)。结论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

  • 标签: CT检查 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恢复情况明显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大大促进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术后恢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血管意外穿刺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3年4月共收治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72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3年5月~2013年7月共收治80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课题,对品管圈管理应用前住院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发生率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管理实施前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后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血管意外穿刺发生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术侧肢体 意外穿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以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结果两组干预前FMA评分、B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增高,但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时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生活质量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方法搜集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此次护理方案划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及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每组等分为25例,对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的并发症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比对,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经护理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情况,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与可比性,(t=4.625,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术后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10(40.00)%,差异有可比性,(χ2=9.23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将患者的肢体功能得以改善,同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 并发症 肢体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端循经取穴结合患膝自主运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远端循经取穴针刺结合膝关节自主屈伸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针灸一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一疗程,对两组患者采用VA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远端循经取穴结合患膝自主运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肢体远端循经取穴 局部取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临床随机分组,护理A组30例和护理B组50例。结果护理B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护理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内皮素-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3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68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检查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68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检查为正常的人群作为参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CRP(7.92±6.64)mg/L、ET-1(84.35±23.52)ng/L以及TNF-α(24.91±5.91)ng/L均高于参照组(2.08±1.29)mg/L、(46.58±19.34)ng/L、(7.79±4.76)ng/L。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内皮素-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行检测,发现上述任一指标均参与到OSAHS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血清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