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至2023.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接受MR检查的100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相关参数。结果:两组MR-DWI信号情况差异明显,观察组弥漫高信号、混杂高信号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DC值差异明显,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ADC值差异明显,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的ADC值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P<0.05)。结论: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鉴别诊断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媒体平台宣教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及时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通过新媒体平台宣教后进行接种的儿童3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通过常规宣教来接种的儿童3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种及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监护人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对此次疫苗接种的知晓率以及接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红肿、皮疹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监护人对此次疫苗接种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助新媒体平台可显著提升整体疫苗接种及时率、家长对疫苗知识知晓率以及家长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新媒体平台 流动儿童 疫苗 及时率
  • 简介: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高级别胶质瘤与急性期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高级别胶质瘤及正规及时溶栓治疗的28例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磁共振表现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对照分析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急性期脑梗死灶中心部分及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18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11例病灶内合并有出血、坏死和囊变,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明显低信号,肿瘤实质部分平均ADC值为(0.92±0.12)×10-3mm2/s,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平均ADC值为(0.79±0.0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69±0.10)×10-3mm2/s,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与急性期脑梗死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表现及ADC值对高级别胶质瘤与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 脑梗塞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学生对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态度,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为其实施提供建议。方法将某医学部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其进行匿名调查。结果基线时85.7%的干预组学生同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83.3%的对照组学生同意改革教学模式。中期调查结果表明,44.4%的干预组学生对改革后的授课方式不满意,85.7%的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有压力。终期调查显示,干预组对改革方式的认可率(74.1%)和改革意愿(59.3%)均高于基线的64.3%和37.0%;对照组对改革方式的认可率(44.4%)和改革意愿(42.9%)均低于基线的80.0%和60.0%。结论教学改革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干预后接受改革的意愿升高,但改革的考核方案和教学方式仍不成熟,因此仍需继续探索合适高效的教学改革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以热毒宁治疗,观察组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对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奥司他韦 热毒宁 免疫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产后宫腔粘连诊断、治疗中经阴道三维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100例,实施治疗后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方法对比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病情指标,对比不同粘连程度患者病情指标,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治疗效果评估显示,治疗有效患者EV指标、VI指数、FI指数、VFI指数较高,无效患者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程度分析显示,宫腔粘连程度与EV指标、VI指数、FI指数、VFI指数呈负相关,粘连程度越高,病情指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性显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灵敏度为70.00%(35/50),特异度为96.00%(48/50),准确度为83.00%(83/100),诊断准确性较好(P<0.05)。结论:流产后宫腔粘连程度诊断中,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准确性较好,结合其影像表现可科学评价治疗有效性,并且可根据检查对宫腔粘连程度进行合理分级,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宫腔粘连 流产并发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应用于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时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有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别接受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和病理检测。比对鉴别诊断结果,根据所患疾病分组后,比对不同b值下的ADC 值(表观弥散系数)。结果:50例患者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前列腺癌29例、前列腺增生21例;分组后,随着b值的提升,无论是前列腺癌还是前列腺增生,对应的ADC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相同b值情况下,前列腺癌的ADC水平均低于前列腺增生的ADC水平,P<0.05。结论: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方法应用于前列腺疾病诊断时,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金标准大致相当,准确性较强。

  • 标签: 多弥散敏感系数 弥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周围腺体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个浸润性导管癌和23个纤维腺瘤的DWI图像,测量瘤区(G1)、近瘤区(G2)、远瘤区(G3)及对侧正常腺体区(G4)ADC值,比较不同区域的分布及差异。结果41个浸润性导管癌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1.13±0.16)×10-3mm2/s,而23例纤维腺瘤DWI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平均ADC值(1.69±0.18)×10-3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浸润性导管癌自G1区至G4区ADC值逐渐升高,其中G1与G4区、G2与G4区、G1与G2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与G4区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各区与对侧正常腺体G4区之间及G1与G2区之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周围区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近瘤区ADC值测量,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周围浸润及为保乳手术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良性和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份,患者的数量为56例,通过病理诊断,良性脊柱骨折为35例,恶性21例,通过为患者进行CT、磁共振检查,分析患者阳性以及阴性的预测值,了解患者的良性和恶性的特征。结果:通过为56例患者提供CT平扫后,其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83.33%;提供CT三维重建扫描后阳性预测值为84.00%;阴性预测值87.50%;磁共振检测时阳性值87.50%;阴性预测值92.11%;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95.45%;阴性94.59%;结论:使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可以提高脊柱骨折良性和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CT三维重建 薄层扫描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 定量诊断 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