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脑动脉再通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动脉再通率为5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再通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初期的差错及出现原因,为提高医院静脉配制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针对我院静脉配制中心于2016年2月~8月期间运行初期阶段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对差错事件类型进行整理,分析差错事件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应对措施。2016年9月开始实施差错事件应对措施,对2016年9月~2017年3月阶段内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比较两个阶段内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2月~8月,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共发生25起,包括3起外部差错事件、22起内部差错事件,差错出现原因主要包括医师、护士、药师这3个方面;2016年9月~2017年3月,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共发生7起,较2016年2月~8月同比降低72个百分点,均为内部差错事件,无外部差错事件。结论针对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初期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可有效减少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有利于提高静脉配制中心的工作质量,维持静脉配制中心的正常运行。

  • 标签: 静脉配制中心 运行初期 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程中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进入产程进行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对产妇实施护理措施,以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对90例进入产程产妇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过程中,无1例产妇因宫缩较强而用力时间过长而导致肿胀、疼痛、阻塞以及无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产妇实施静脉留置针操作前应该严格根据其临床状况选择穿刺血管与留置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浅静脉 留置针 产程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静脉溶栓能有效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做好静脉溶栓的观察和护理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方法选取符合静脉溶栓的患者15例,通过早期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结果早期溶栓再通目前被认为是脑梗塞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溶栓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对于患者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院前院内溶栓绿色通道,医护密切配合,提高患者对溶栓治疗的认知度、依从性,同时充分发挥患者潜能、促使患者得到最大化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静脉溶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会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在临床中,早期预防护理是减少骨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所在。本文现对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予以如下综述。

  • 标签: 骨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科自2003年以来行股静脉穿刺置管8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一次穿刺成功50例,2~3次穿刺成功19例,失败13例,失败率15.8%。穿刺失败主要表现为穿入股动脉7例,无回血2例,送管不畅3例,血肿及导管阻塞1例。

  • 标签: 穿刺术 股静脉 治疗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实行品管圈活动,明确活动主题后制定流程图与查检表,分析可能影响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的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并发症发生率是7.5%,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0%,开展后明显低于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患者满意度是87.0%,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的患者满意度是98.5%,开展后明显高于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 品管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观察,56例患者均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为27例和29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33.3%,总满意度为74.0%;护理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17.2%,总满意度为86.2%。两组患者结果对比,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以静脉溶栓治疗实施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此治疗护理方法。

  • 标签: 超急性脑梗塞 静脉溶栓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阿替普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组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干预前后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结果瑞替普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瑞替普酶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瑞替普酶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梗死再通率,可减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辅助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对平顶山市郏县妇幼保健院NEC患儿6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3例,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酚妥拉明0.1~0.3mg/(kg.次),每6h一次静脉注射,比较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7.6%,对照组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36,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静脉注射辅助治疗NEC疗效可靠。

  • 标签: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药物疗法 酚妥拉明/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痛胃肠镜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具体方法以及麻醉效果,为临床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无痛胃肠镜患者资料300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给予A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式检查,给予B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式进行检查,给予C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式检查,对比三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检查时间等,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检查各个时间段的MAP、HR以及SpO2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C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以及肠镜检查时间显著低于A组与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C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于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为其开展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丙泊酚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剖开取大隐静脉后下肢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常规取大隐静脉行不停跳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术后下肢切口的愈合情况,结痂时间,血肿、感觉麻木、伤口水泡、伤口渗液、伤口裂开等发生例数。结果单侧下肢取大隐静脉60例,双侧下肢取大隐静脉25例,大隐静脉平均采集时间(15.50±3.70)min,大隐静脉平均采集长度(37.00±12.50)cm。平均结痂时间(5.16±2.31)d,下肢血肿1例、伤口水泡10例,伤口渗液5例,感觉麻木49例、伤口感染0例、伤口裂开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患者。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经过有效的医疗干预及护理措施均愈合。结论正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CABG患者大隐静脉下肢切口的愈合情况,降低伤口并发症,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 标签: 搭桥 大隐静脉 下肢切口 护理
  • 简介: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静脉穿刺拔针后止血法通常是在穿刺点的上方压迫,时有引起皮下血肿或瘀血的现象,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再次静脉穿刺.我们对130例静脉穿刺后采用远心端压迫止血法,避免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静脉穿刺 拔针 出血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子宫肌瘤采用右美托咪定切除术麻醉诱导期镇痛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Narcotrend指数(NTI)及拔管后20min(T3)~苏醒后(T4)时NTI指数降低至最低值的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前(T2)时NTI指数为(83.19±13.00),低于对照组的(89.09±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T3、T4时NT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3~T4时NTI指数降低至最低值的时间为(221.85±74.60)s,短于对照组的(257.46±54.7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TI指数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提高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在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接受不同麻醉以及镇痛方法对其手术之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资料100例,将10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镇痛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全身麻醉以及静脉镇痛方式,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程度、精神以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12小时、24小时以及36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手术之前12小时对比,手术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12小时、手术之后第一天以及第二天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之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镇痛方式能够显著减少手术之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几率,使患者手术之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非心脏手术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在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8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分为常规组(59例)与干预组(59例),分别在术后镇痛中给予羟考酮治疗与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情况与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术后2h、4h、8h与24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乏力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治疗,有效的改善了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羟考酮 胃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镇痛药物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125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的过程中不实施关节腔内注射镇痛药物,观察组在手术的过程中采用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在术后镇痛效果、术后1d、5d的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实施关节腔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加速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注射镇痛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均行机械取栓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均为32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综合组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81.25%,综合组是93.7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ADL、FMA评分,综合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综合护理实行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增强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机械取栓术 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尘肺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24例尘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干预组制定康复计划和干预方法,通过电话回访,及时调整措施,回访时间为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提高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和改善尘肺患者病情,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矽肺患者 家庭护理干预 电话回访 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