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模式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方医院在2022年全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治疗术患者共有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剩余40例为实验组应用康复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不同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0天的护理过程中,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并且焦虑评量评分以及抑郁评量表评分也有显著改善,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是更高的(P

  • 标签: 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相关,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在各个阶段之中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关节疾病的方法,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护理服务。本文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 患者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中有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良好改善,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严重者称斯-琼综合征(steven-johnsonsyndrome,SJS),是由免疫复合物所致的一种自限性的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在机体表皮真皮交界处发生皮肤及黏膜分离,外观如烫伤样,90%的患儿有呼吸道、消化道、眼部、生殖器黏膜的广泛坏死。SJS病程较凶险,严重者可导致病死[2],病死率最高可达90%。

  • 标签: STEVEN-JOHNSON综合征 血浆置换 儿童 护理
  • 简介:总结上趴下挺体位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上趴下挺体位呈S型,即安置患者右侧躺在手术床上,上半身往前趴,暴露出左侧胸背部,下半身往后挺,暴露出腹部及左侧腹股沟。摆放此体位前做好用物准备,术中做好压疮预防、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紧急抢救准备、注意防止非计划拔管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例患者手术术野暴露充分,手术顺利进行,无体位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体位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手术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在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记录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者自我管理本”;两组患者出院前1d填写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知识问卷,出院6个月复诊时,采用修订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测量服药依从性;出院1周后至出院1年后复诊,统计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华法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NR值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有利于掌握抗凝知识,提高口服华法林依从性,控制INR值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自我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日渐增多,术后的各项康复训练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笔者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使用拐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拐杖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是否能对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I)起到改善作用。方法:实验对象来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时间段,至我院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方式依据常规进行,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结果:据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SSI率为1.66%,而对照组的SSI率为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室 人工关节置换术 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4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 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冶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7%,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畸形、功能和疼痛等 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并能够提升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人工髋关节置换 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直接前入路( DAA)是一种髋关节手术微创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THA。 DAA的应用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2]探讨康复指导对促进 DAA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2月 20例 DAA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5±2.1) d,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脱位率,早期下床活动都优于传统的后外侧入路。结论:微创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科学康复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已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THR术后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医的156例THR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THR患者的心理弹性平均分为(2.31±0.56)分,总分及各因子的均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01);患者性别、手术类型、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社会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共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30.2%。结论THR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注意调动社会支持力量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其对疾病压力的有效应对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直接前入路( DAA)是一种髋关节手术微创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THA。 DAA的应用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2]探讨康复指导对促进 DAA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2月 20例 DAA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5±2.1) d,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脱位率,早期下床活动都优于传统的后外侧入路。结论:微创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科学康复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加强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预备班培训、疼痛教育和术后常规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康复训练等。[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影响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本院诊疗的 52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照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 26 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经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后,康复组术后疼痛、运动情况、精神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助于提高生存质量,促进预后效果,使患者能早日摆脱病症带来的痛苦,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给予髋关节功能锻炼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话随访,实施髋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随访实施髋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关节功能训练的积极性及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髋关节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话随访 健康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疼痛评估表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15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使用疼痛评估表进行镇痛护理。结果疼痛评估表较好的反映了围术期疼痛的变化。结论疼痛评估表对准确了解患者围术期疼痛、及时给予镇痛处理可以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围手术期护理 疼痛 手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制定和实施详细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包括手术前的护理指导、手术日的功能锻炼和手术后循序渐进的髋关节运动等。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步行状态及肢体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2周后髋关节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步行状态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计划与监督管理,能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肢的肿胀,有利于手术后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全身多脏器受累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众多的细胞因子(如IL-10、IL-2、IL-1、TNF-α、IFN-γ等)、多克隆的自身抗体(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ib抗体等)及补体系统(C3、C4及其分解的片段)均参与其病理损伤过程。国外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前瞻性临床对照实验证实血浆置换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SLE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血浆置换治疗 ERYTHEMATOSUS 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并发症 抗双链DNA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