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治疗组(n=66),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TC、TG、LDL-C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UAP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肝素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8例中31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症状缓解,5例症状缓解不明显,总有效率达86.9%。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组可随时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症,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最大可能的保存心肌细胞,防止疾病恶化;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药物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酶 低分子肝素钠 硝酸甘油 肝素
  • 简介:目的评价克林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克林澳240mg,对照组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mg,连用10天。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心肌耗氧量改变。结果克林澳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心电图改善。结论与硝酸甘油相比,克林澳能更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

  • 标签: 克林澳 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心肌耗氧量 硝酸甘油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10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无显著差异(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疗程均为1周.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UAP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及ECG的改善均优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BPC)及纤维蛋白原(FG)均无明显改变,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安全快速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的再发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肝素治疗 老年人 腹部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近年来,日益增加的研究证据表明,内皮功能在包括UA在内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造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失衡、致血栓形成作用的增强等变化,通过促发冠状血管痉挛、冠脉内血栓形成,构成了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下面对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综合征 ANGINA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淤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如扩张心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静滴黄芪注射液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缓解心绞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7.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多项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以及调脂方面,有满意疗效。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气虚 血淤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照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五版关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标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病人心绞痛症状变化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对心电图也有一定改善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在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 标签: 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正>对5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立其丁、尿。结果:治疗组明显缩短用药时间,明显改善肺心功能。提示多巴胺、立其丁、尿三药合用对慢性肺心病合

  • 标签: 顽固性心衰 多巴 立其丁 心功能 静脉滴注 三药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0.1g,1次/d)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氯吡格雷(50mg,1次/d),观察用药12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P〈0.05),而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高龄老年UA患者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治疗 联合 老年人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所有的心绞痛患者(年龄非常老而症状较轻的患者则有可能是例外)都应转诊至心脏专科医师那里进行评估。处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判断将来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以及采取措施改善预后。充分证实有效的试验、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科学资料均可帮助临床医师。不过,对每个患者的优化处理仍然有赖于临床判断。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治疗方法 非ST段抬高型 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绞痛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7例UA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43例),即入院后立刻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其后予阿托伐他汀20mg/d;常规组(44例),按常规处方接受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于入院时和1周后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早期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较前明显降低,并低于同期常规组,而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不相关。结论对UA患者更早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早期对炎症反应的抑制。

  • 标签: 心绞痛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质 炎症介导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