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17年98例食管及胃底静脉中—重度曲张的患者进行食管硬化剂联合胃底组织胶治疗预防出血。结论:对98例患者进行术中护理配合的观察及术后护理的宣教,随访3—6个月再出血5例,有效率高达95%。结论:硬化剂及组织胶是治疗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比较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术中的护理配合、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与病情的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硬化剂 组织胶 术中护理配合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后续或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4w后再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初始即两药联合治疗,比较治疗48w末两组血清HBVDNA转阴和ALT复常情况。结果B组患者Child-Pugh评分、血清ALT、TBIL和ALB水平分别为(7.6±0.6)分,(65.8±10.1)U/L,(25.4±5.6)μmol/L和(32.3±0.8)g/L,与A组的(8.9±0.8)分,(87.3±21.0)U/L,(27.9±7.4)μmol/L和(32.3±0.6)g/L比,除了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厚度分别为(12.7±0.7)mm、(7.9±0.6)mm和(45.4±6.5)mm,与A组的(12.2±0.9)mm、(7.6±1.0)mm和(45.7±7.4)mm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血清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88.0%,均显著高于A组的54.0%和60.0%(P<0.05)。结论相对于后续加用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能提高血清HBVD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与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行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治疗的139例PLC患者,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67),在7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在67例对照组使用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行肝叶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8)min、(317.9±68.2)ml、(161.3±41.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5.7)min、(435.9±51.6)ml、(186.7±40.4)min,P<0.05】;术后1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37.8±85.6)U/L和(133.4±47.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1±102.5)U/L和(186.8±55.9)U/L,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胆漏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P<0.05)。结论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用于PLC患者肝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特点,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明显提高。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叶切除术 高频电刀 超声刀 治疗
  • 简介:背景:胃食管反流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夜间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表现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伴IPF的GERD患者夜间食管酸暴露的特点。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6例IPF.GERD患者、32例GERD患者和16例健康志愿者(非GERD)。各组患者行24h食管pH监测,对夜间8h内(10pm-6am)的酸暴露程度,包括pH〈4的时间百分比、酸清除时间、反流次数、长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4例(87.5%)IPF-GERD患者存在夜间酸暴露,其程度高于非GERD组(P〈0.05).而与GERD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IPF—GERD组患者前半夜pH〈4的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后半夜(12.2%±3.9%对1.1%±0.5%.P〈0.05).GERD组两者无明显差异(10.8%±2.7%对5.1%±1.8%,P〉0.05)。结论:大部分IPF—GERD患者存在夜问酸暴露.其主要发生于前半夜。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肺纤维化 夜间酸暴露 食管PH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α-干扰素和CD3AK细胞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方法61例CHB分为A、B两组,A组31例用IFn-α3Mu深部皮下注射,第一月每日1次,第2~6月隔日1次;CD3AK每周1次静滴,12次为一疗程;B组30例用辅助对症治疗.治疗后6月检测血清ALT,HBeAg,抗-HBe,HBVDNA,AFP,蛋白电泳,B型超声,CT扫描,连续观察10年.结果A组ALT复常,HB以g阴转,抗-HBe阳转,HBVDNA阴转,分别为80.6%,48.3%,45.2%和51.6%;B组分别为67%,10%,6.7%和6.7%;A组肝硬化,HCC发病率分别为3.2%和0%,B组为33%和16.7%.结论HBV是LC、HCC的主要病因,抗病毒和免疫治疗不仅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而且是阻断CHB演变为LC、HCC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Α-干扰素 CD3AK阻断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科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69例患者按护理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予以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稳定患者心率,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率,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优质护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套扎术 硬化剂注射
  • 简介: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脑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Cl4肝硬化模型,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变化,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染色法观察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用图像分析仪对纹状体神经元进行光密度及数目测定,同时对纹状体NOS的表达程度和数目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肝硬化时纹状体神经元光密度值变小(实验组0.67±0.04,对照组0.78±0.06),数目减少(实验组12.0±3.1,对照组19.7±5.4),纹状体NOS表达增强(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实验组H8.0±12.1,对照组172.0±10.7;阳性细胞数:实验组14.80±2.59,对照组8.96±1.71).结论: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数目减少,尼氏体减少、消失可能是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尤其是以运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肝性脑病的重要组织学基础之一;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并参与了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的发病.

  • 标签: 肝硬化 大鼠 纹状体 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效果以及再出血率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作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凝血酶进行治疗,对比2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再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凝血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超氧化物歧化酶(SO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需氧生物细胞内的一族金属酶,能催化氧自由基(OFR)产生歧化反应,是体内氧自由基的重要清除剂,对机体起保护作用。SOD有多种形式存在,其中CuZn-SOD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它的活性降低则OFR就增多。早已发现OFR在肝细胞损害中起重要作用。OFR与肝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多。

  • 标签: 脂质过氧化物 肝硬化患者 氧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血清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EVB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和(0.96±0.11)cm,P<0.05];Child-PughC级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和(1.45±0.12)cm,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分别为(1.68±0.15)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MPV、SPV、LGV和IHLPV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IHRPV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的AUC为0.906。当LGV>0.61cm时,预测EVB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EVB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
  • 简介:目的观察乳果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ALT、AST、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乳果糖治疗组。在射频消融术前后,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乳果糖。两组均在射频消融前后检测ALT、AST、甲胎蛋白、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3天,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分别为15.42±3.81mg/L和13.85±4.67μg/L,与治疗前水平(14.23±4.65mg/L和12.28±4.45μg/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在1周后两者分别下降至4.56±1.38mg/L和4.35±2.12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3天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上升至20.36±7.72mg/L和17.62±9.43μg/L,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14.21±4.47mg/L和12.16±8.37μg/L,P〈0.05),但治疗后1周分别下降至12.28±7.36mg/L和11.01±8.24μg/L;术后3天ALT(89±47U/LL)和AST(71±38U/L)均由基线水平显著上升(115±53U/L和107±54U,P〈0.05),但术后1周下降至接近基线水平(63±32U/L和60±34U/L);治疗组甲胎蛋白水平由基线(1307±697ng/ml)持续下降(术后3天为875±653ng/ml,术后1周为201±171ng/ml,P均〈0.01)。结论乳果糖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状态,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对促进术后机体的恢复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乳果糖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铁(SI)、铁蛋白(FE)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6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采用比色法检测SI,放射免疫法检测FE,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I、FE、MDA水平依Child-Pugh分级而呈上升趋势,而SOD水平则依次降低;SI和FE水平与MDA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2,P〈0.01;r=0.535,P〈0.01),与SOD水平均呈负相关(r=-0.429,P〈0.01;r=-0.422,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相关性,过重铁负荷加重了肝细胞损害。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铁蛋白 脂质过氧化 丙二醛
  • 简介: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内镜治疗后,早期口服营养液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28例,观察组114例在内镜止血后12h早期给予口服营养液,114例对照组患者则接受流质饮食。结果治疗后1w,观察组血清TBIL为(15.4±4.2)μmol/L、ALB为(32.4±6.1)g/L,对照组则分别为(18.7±3.67)μmol/L和(29.1±3.7)g/L,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R为(12.0±1.0),对照组为(14.5±0.7),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显著阵相差(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内镜下止血后早期进食营养液,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并可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口服营养液
  • 简介:目的探讨金龙胶囊与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因子变化情况,治疗效果、随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IL-2R、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1%(P〈0.05);治疗组临床总控制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29%(P〈0.05)。治疗组死亡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与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利于保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情控制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金龙胶囊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比较经肝动脉途径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近期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随机分为骨髓组33例和脐血组32例;骨髓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脐血组经同样途径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8w,骨髓组和脐血组白蛋白水平分别由(31.0±4.6)g/L上升至(34.6±7.1)g/L和由(34.6±7.1)g/L上升至(37.8±8.3)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由(48.8±13.4)%上升至(55.5±11.2)%和由(47.5±12.5)上升至(58.9±14.0)%,但两组间改善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8w末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在骨髓组分别为(45.6±12.3)IU/L、(28.1±13.5)μmol/L和(11.3±4.1)μg/L,在脐血组分别为(47.2±11.8)IU/L、(30.7±14.8)μmol/L和(9.8±3.5)μg/L,两组间与基础水平相比改善程度的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良好,但两种细胞治疗的改善水平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肝硬化 自体骨髓干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147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直径≥10cm)原发性肝癌。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ACE联合3D—CRT治疗63例和TACE治疗8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ACE联合3D—CRT组有效率为65.1%,显著高于TACE组的40.5%(P〈0.05);TACE联合3D—CRT组和单纯TACE组6m、1a.2a生存率分别为84.1%、55.6%、27.0%和59.5%、38.1%、19.1%,其中两组6m和1a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三维适形放疗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以及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TLR2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和HBV-ACLF患者外周血,分离PBMC,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TLR2mRNA;给Balb/cJ小鼠腹腔注射MHV-3(100pfu),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观察感染0、24、48和72h后肝脏TLR2水平变化。结果BALB/cJ小鼠在感染MHV-3后,与0h[(0.39±0.06)%]比,肝细胞TLR2mRNA水平在感染48和72h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06±1.60)%和(6.42±2.42)%,P<0.05)],并于48h达最高水平,且两时间点细胞TLR2mRNA水平均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1;r=0.797,P<0.01);HBV-ACLF患者PBMC中TLR2mRNA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2±5.26)%对(1.15±1.59)%,P<0.05)]。结论TLR2参与了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以及HBV-ACLF患者肝脏损伤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暴发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鼠三型肝炎病毒 TOLL样受体2 小鼠
  • 简介:背景:Bcl-2基因转录异常与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关系密切,对Bcl-2与原发性胃肠道DLBCL(PGI-DLBCL)的关系则缺乏充分研究。目的:探讨PGI-DLBCL中Bcl-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36例手术治疗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生存信息。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Bcl-2基因扩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36例患者中,33例(24.3%)Bcl-2基因扩增阳性,90例(66.2%)Bcl-2蛋白表达阳性;基因扩增与肿瘤原发部位、Ann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蛋白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和免疫表型相关(P〈0.05)。Bcl-2基因扩增阳性患者和免疫表型为非GCB型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显著低于相应阴性患者(41.5%对71.5%,P〈0.05;54.6%对84.6%,P〈0.05)。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CHOP化疗的5年OS显著低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48.6%对80.3%,P〈0.05;66.4%对83.4%,P〈0.05)。结论:检测Bcl-2基因扩增对PGI-DLBCL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检出Bcl-2基因扩增者预后较差。非GCB型PGI-DLBCL中,Bcl-2蛋白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利妥昔单抗可提高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胃肠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 简介:背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套扎术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二级预防的首选方案。卡维地洛联合内镜套扎术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潜能。目的:系统评价卡维地洛或普萘洛尔联合内镜套扎术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纳入卡维地洛+内镜套扎术(试验组)与普萘洛尔+内镜套扎术(对照组)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5.40,95%CI:3.01~9.69,P<0.0001),总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57,95%CI:0.36~0.89,P=0.01;RR=0.46,95%CI:0.29~0.73,P=0.0009),而两组死亡率、心率降低程度、平均动脉压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RR=0.66,95%CI:0.33~1.30,P=0.23;MD=-4.99,95%CI:-10.04~0.07,P=0.05;MD=3.59,95%CI:-0.71~7.89,P=0.10)。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内镜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优于普萘洛尔联合内镜套扎术,出血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且不增加死亡率,安全可靠。

  • 标签: 卡维地洛 普萘洛尔 内镜套扎术 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 治疗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