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1aparoscopicsacralcolpopexy,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d,POP)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对16例中重度POP患者进行了LSC治疗,其中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urinarystressincontinence,SUI)同时行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vaginaltape—obturator,TvT—O),7例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膀胱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以了解手术安全性。比较手术前后POP分度评价POP的解剖学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thepelvicfloorimpactquestionnaire,PFIQ一7)和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thepelvicfloordistressinventory,PFDI一20)评分及POP一尿失禁性生活问卷(thepelvicorganprolapse/urinaryincontinencesexualfunctionquestionnaire,PISQ)评分,评价手术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25.36±38.40)min,术中出血量(385.354-240.30)ml,术后体温均未超过38.5℃,住院时间(7.5±2.3)d,留置尿管时间(4.2±1.6)d。术后POP—Q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FIQ-7和PFDI-20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ISQ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个月,平均(14.8±6.2)个月,有3例出现性交不适及性交痛,未见网片侵蚀、暴露、感染等并发症,无新发SUI。客观治愈率100.0%,主观治愈率81.3%。结论LSC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目的研究BEP方案治疗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及化疗副反应。方法1997年1月~2005年8月,采用BEP方案治疗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38例,其中初治患者20例,耐药患者15例,复发患者3例。结果该方案治疗38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36例完全缓解,总完全缓解率为89.47%。其中初治侵蚀性葡萄胎的治愈率为100%,耐药绒癌的完全缓解率为92.31%,复发性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为100%。化疗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结论采用BEP方案治疗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可,对其他药物耐药或复发病例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化疗副反应轻,患者易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绒毛膜癌 侵蚀性葡萄胎 化疗
  • 简介:目的探究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型情况,总结经验并为其早期干预提供资料。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将该时间段内的50例胎儿心脏畸形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究超声诊断的价值和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分型情况。结果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0%,且超声对不同预后的畸形均做出分型,其中轻型心脏畸形的占比最高为36.0%。结论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显著,且超声可对其畸形情况做出分型,为临床及时治疗和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诊断 胎儿心脏畸形 临床分型
  • 简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发病率(1.47/万)虽然低,但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易延误诊断[1]。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所收治的61例妊娠期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同期收治的820例非妊娠期AP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妊娠期AP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

  • 标签: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 临床分析 生命安全 身体健康 延误诊断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acutepancreatitis,HLAP)的临床特点及血浆置换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疗效。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7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妊娠期HL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7.3岁,妊娠中期1例,晚期10例,重症患者4例,6例患者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中上腹痛为首发症状,主要合并症:胸腔积液,肺不张;重症患者突出特点:腹腔广泛渗液。血浆置换联合血液净化快速降低血甘油三脂、胆固醇、心率及呼吸频率(P<0.05),但对白细胞、血小板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妊娠期HLAP多发于妊娠晚期(90.9%),重症患者占比36.4%。血浆置换联合血液净化能快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妊娠期积极防治高脂血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妊娠 血浆置换 血液净化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治疗反应上都存在着极大地差异。因此,肿瘤患者临床个体化治疗的要求使传统的肿瘤病理学分型方法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乳腺癌基因表达特征为基础的分子分型为探讨乳腺癌的异质性、治疗靶点、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提供了新的启示。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淋巴结 受体 erbB-2
  • 简介:目的:对2006.1-2010.12年我院105例门诊腰背疼痛患者做回顾性总结;方法:105例腰背疼痛患者均采用鲑降钙素诊疗;结果除11例患者确诊转移癌,其中5例患者选择放疗,另外6例选择放弃手术及放.化疗治疗,采用鲑降钙素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鲑降钙素是治疗老年性腰腿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降钙素 骨质疏松 腰背痛
  • 简介:乳腺癌是当今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妇女中除肺癌以外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此,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正确随访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此类肿瘤的临床诊治率。

  • 标签: 临床诊治 乳腺癌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 简介:无论是对米非司酮(Mifepristone)药理学机制或是其他实验研究,其目的均是旨在和临床密切结合,提供临床解决疾病与治疗干预的关键问题。基础研究的深入为临床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如抗粘附、抗侵袭、抗血管形成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剂,环氧化酶抑制剂,抗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等都为“靶向治疗”带来了生机。

  • 标签: 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 芳香化酶抑制剂 环氧化酶抑制剂 抗糖皮质激素 药理学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术患者应用的方法及结果。方法:将12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用传统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临床路径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本组收拾的53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监测,并制定了详细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减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护理质量。结论:有效、科学的临床护理能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提升了孕妇以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临床护理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疗法很多,但为其解除其疼痛,求得复孕,目前尚缺乏完善之策。尤其对中、重度的患者,其病灶较大,范围较广,纤维化严重,并伴有子宫及附件粘连者,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故采用手术疗法仍是一种主要手段。为此,我院就近五年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11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78例术后随访的病例回顾性分析。

  • 标签: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手术疗法 药物治疗 病例回顾
  • 简介:目的探究孕妇产前免疫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预产期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免疫学检查;统计两组孕妇高危妊娠的情况,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对孕前检查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5.33%(23/15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高位妊娠发生率(2.67%,4/150)(P〈0.05);对照组孕妇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10/150),显著高于观察组孕妇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0.00%,0/150)(P〈0.05);对照组孕妇孕前检查的满意度为82.00%(123/150),显著低于观察组孕前检查的满意度(97.33%,146/150)(P〈0.05).结论孕产妇产前进行免疫检查对于尽早发现高危妊娠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新生儿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产妇产前检查 免疫学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娄底市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孕妇唐氏综合征(DS)胎儿的发病率,研究利用中期孕妇血进行产前筛查,研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记录在案的726例孕妇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和甲胎蛋白(AFP)的浓度检测,同时结合孕妇体重、年龄、孕周、既往病史等因素,利用试剂配套软件的分析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筛查出唐氏综合征(DS)高危共34例,占4.82%,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是减少先天性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唐氏 临床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单胎妊娠孕妇500例,分为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母婴妊娠结局情况。结果:500例中208例阴道试产,146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0.2%,剖宫产者354例,剖宫产率70.8%;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率、住院费用均高于阴道分娩组,恶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阴道分娩组长,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感染、窒息及颅内出血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再次行剖宫产的绝对指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可在严密监护下予阴道试产。

  • 标签: 再次妊娠 剖宫产术 分娩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924例宫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治疗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5.50%,其中14.50%(134/924)LEEP术后病理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程度重,43.83%(405/924)病理程度较阴道镜活检轻。LEEP术后,发现早期浸润癌4例(o.43%);CINⅢ级累腺19例(2.06%)。随诊6~3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LEEP在治疗CIN中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 阴道镜
  • 简介: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winreversedarterialperfusionsequence,TRAPS)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8年间诊断的4例TRAPS,分析其孕期产检及住院分娩病例资料,随访孕期及产后情况,进行病例总结。结果①4例TRAPS均通过超声诊断,超声仍是诊断TRAPS的首选方法;②妊娠结局:4例TRAPS中,2例剖宫产,1例自然分娩,1例放弃妊娠引产,获得活产泵血儿3例,3例受血儿为无头无心无四肢发育,1例受血儿无头无心无上肢发育。结论诊断TRAPS首选方法是产前超声检查,早期诊断可提高泵血儿的生存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胎妊娠 无心畸形 双胎反向动脉灌流序列征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乳腺疾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对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和乳腺癌进行诊断,分析在人群中的病发率。结果:88例患有乳腺疾病患者中,乳腺增生有57例(64.7%),乳腺炎15例(17.0%),乳腺纤维瘤7例(7.9%),乳腺囊肿6例(6.8%),乳腺癌3例(3.4%)。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类型(P〈0.05),乳腺炎和乳腺囊肿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应用于诊断和区分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12例子宫破裂者为病例组,30例正常分娩者为对照组,采用秩和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周、孕次、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瘢痕厚度、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是否为巨大儿等因素中筛选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6kg/m~2、剖宫产产次〉1次、再次分娩时间间隔≥4年是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超重、重复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长是瘢痕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对此类孕妇应给予重视,预防子宫破裂的发生。

  • 标签: 瘢痕子宫 子宫破裂 危险因素 剖宫产
  • 简介: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存在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双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性产前诊断双胎妊娠88例,其中,羊膜腔穿刺术87例,脐带血穿刺术1例。实际产前诊断胎儿个数169例,检出胎儿异常19例(11.18%)。其中:(1)产前筛查DS高风险29例、ES高风险1例,DS高风险检出双胎之一DS儿2例,检出双胎均为45,XX,der(13;14)(q10;q10)pat。(2)胎儿超声检查异常11例,检出双胎之一69,XXX1例;18-三体4例;双胎之一46,XY,t(12;18)(q13;q21)denovo1例。(3)高龄20例,检出双胎之一DS儿2例。(4)高龄+DS高风险15例,检出双胎之一DS儿4例。(5)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6例,其中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4例,双胎均为血红蛋白H病1例、双胎均为重型β-地贫1例选择终止妊娠;双胎均为轻型α-地中海贫血1例。耳聋基因产前诊断2例,其中1例耳聋基因双重杂合突变,1例检出双胎之一耳聋基因异常、之一胎儿结构异常两例均选择终止妊娠。(6)其他7例。术后1个月随访,流产率为0。经遗传咨询4例选择终止妊娠、2例选择减胎术、13例选择期待疗法。结论介入性产前诊断是双胎产前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单基因遗传病安全、有效的手段,能有效避免缺陷儿出生,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双胎妊娠 介入性产前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