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S+V起来+AP/VP”构是汉语"中动句"的基本构造类型,其构意义为:S在实施V的情况下,具有或呈现某种性质或特征。该构中前两个成分之间存在多种语义关系,“V起来”后面的成分也具有多种结构方式,该构的复杂性远高于人们现有的认识程度。汉语的中动句萌生于清代,它在句法上的直接来源是“V起来”作插入语的句子,引发其产生并发展的机制是“扩展”。

  • 标签: “S+V起来+AP/VP”构式 中动句 扩展
  • 简介:笔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结合意象图式对“have+-en”构义进行剖析,指出:“have+-en”构兼具状态现在时、习惯性现在时、瞬间现在时、结果义、存在义以及持续义六大语义特征。该构在表达持续义时,中心动词须为持续动词,其他情况下也可为非持续动词。“have+-en”构存在具体例示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进行结果义、存在义与持续义间的转换。结果义与瞬间现在时、存在义与习惯性现在时、持续义与状态现在时的结合分别为建构该构的意象图式提供了基础。“have+-en”构的意象图式刻画加深了该语法构的理解并对教学有一定启示。

  • 标签: “have+-en”构式 意象图式 构式义 现时关联
  • 简介:本文运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对交互英语广告语言的人际功能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指出应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来研究广告英语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就所要研究的交互广告作了定义,然后具体分析了广告文体中人称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功能、语气系统的功能,说明了在交互广告文体中如何巧妙运用语言的人际功能以操纵读者。

  • 标签: 广告英语 交互性 读者操纵 功能 人称 语气
  • 简介:重叠是语言类型学普遍研究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孤立语如越南语、汉语,重叠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ABB形容词重叠是在日常生活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重叠方式。然而这种结构尚未得到越语学界的关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对比了越汉ABB状态形容词,揭示了越、汉语中这种结构在构词、语音、语义方面的异同。

  • 标签: 越南语 汉语 对比 ABB式形容词 重叠
  • 简介:交互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以适应社会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本文探讨了交互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实现形式,指出它是一种基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师生、生生交互的新型教学模式。

  • 标签: 交互 教学模式 交际能力 交际语言教学
  • 简介:前人对汉语移就辞格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界定、分类、语义特征、心理基础和美学价值等方面,很少从认知角度来解析移就辞格,故笔者试图运用构语法理论和关联理论对汉语移就辞格做出相关阐释和论证。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移就构是词汇之间语义压制的结果,且具有不可推导性;构不仅存在于词汇层面还存在于句法层面;认知语境是影响汉语移就辞格使用的主要因子,移就辞格和其他话语表达结构都包含着交际意图。

  • 标签: 移就 构式 语义压制 认知语境
  • 简介:作为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拜伦的诗歌气势磅礴,包罗万象,抒情与讽刺运用自如。他四处游历的经历和传奇般的人生故事更使他声名远播。他笔下那些热情洋溢,追求自由的男主人公们仿佛是他自己的缩影,常常与这些典型的"拜伦英雄"同时出现的还有众多女性形象,然而拜伦透过男性视角主观地将这些女性刻画为男性审美理想的载体。女性压抑的自我和话语权、作为男性的无私奉献者,与"拜伦英雄"所呈现的个人主义、追求正义、富有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本文将通过女性批评的角度对比典型的"拜伦英雄"和拜伦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拜伦英雄"的创作动机以及还原其背后真实的女性形象。

  • 标签: 拜伦式英雄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 简介:不富而喻,日语中表达敬意是以敬语为中心进行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日语口语的待遇表现,不难发现,日本人在表达轻度的礼貌、谦虚、客气、感谢的心情时,经常使用一些不包括敬语在内的表达方式,本文中将其称为“敬语表现”。一个民族的语言同其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两种语言在翻译上,常常不是一

  • 标签: 日语教学 语式 自动词 授受关系 授受动词 否定形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从语言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讨论构压制现象的分析给予我们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启发。面对无所不在的构压制现象,本文对构形义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同时对语言用变和演变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特殊界面现象的理论化地位。基于学界对构压制现象的分析策略,进一步分析了贯彻其中的整体论和现代还原论的适用情况及其互动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目前构压制研究所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倡导建立互动构语法。

  • 标签: 构式压制 语言学价值 用变和演变 界面 融贯论 互动构式语法
  • 简介:翻译符号学作为一种特别的符号,其隶属的系统自然与其他符号学所讨论的存在差异,但学界目前对此涉猎甚少。有鉴于此,本文从符号学系统的一般观念人手,阐明了翻译符号系统的跨语际一文化特征,进而分析了该系统特征形成的各种原因以及对目标语符号系统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翻译符号 系统 跨语际特征
  • 简介:马正平教授的“非构思写作学”值得充分肯定的贡献表现在:颠覆传统写作学的定势思维,成为写作学教学改革的急先锋,丰富了写作学学科理论建设体系和建设资源。不过,作为一种学术探讨,“非构思写作学”还存在不少疑点,甚至可以说就是硬伤,需要商榷,诸如过度强调“非构思”,不免失之偏颇;强调“非构思”理念的同时,须知写作中理性处理要素的不可或缺:当心把人的写作模式置换成了机器人的写作模式。这些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 标签: “非构思写作学” 马正平 质疑与商榷 写作理论
  • 简介:信息时代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适应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将知识与实践相合的人才。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发现教学方法正是在这一条件下的产物。

  • 标签: 建构主义 过程教学法 自主学习 发现式教学
  • 简介:话题化结构限制在生成语法中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信息结构假设(BCI)认为提取难度与提取所在构的背景化程度或认知激活程度有关。汉语中的复杂名词短语、属格语位于句首位置时,容易成为关注焦点,因此这些构中的成分比较容易提取,从而形成所谓主宾不对称现象。双宾构、及物性构中宾语能否话题化由事件参与者在语言加工者认知中的激活程度来决定,而认知激活程度又由动词词汇义和构义共同决定。汉语话题结构中的提取限制主要由构的信息结构特征决定。

  • 标签: 话题化 提取 信息结构 移位限制
  • 简介:当助词“着”依附于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义时,“在+L+VP着”隶属于构“在+L+VP”,“着”只是动词VP的内在变体;当助词“着”表示状态持续义时,构“在+L+VP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文试图从构的理据形成、构意义、构组件VP的特征、构对构论元的选择等方面论证该类“在+L+VP着”作为构存在的独立性。

  • 标签: 状态构式 在+处所 VP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开始引入内容依托教学,这体现了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合理调整,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出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 内容依托式教学 问题与对策
  • 简介:"X还在,Y没了"与"X没了,Y还在"两种构经一定的修辞动因重塑,从可推导出的初始义生发出不可推导的修辞义,即从语法构演变成为修辞构。二者作为语法构属同义句式,但作为修辞构却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句式。尽管二者都是通过与X存现状态的对比来强调Y的失去或存在,但各自的语义和修辞效果却因强调内容及X、Y之间关系的不同产生明显的差异。在"X还在,Y没了"演变过程中还存在两种非典型的修辞构,可视作处于典型的语法构和典型的修辞构之间的过渡类型。

  • 标签: X还在Y没了 X没了Y还在 构式 连续统 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