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特异皮炎患者病变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模式,筛选调控关键基因。方法:自GEO数据库下载GSE107361数据集,使用Cibersort、WCGNA、Cytoscape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AD患儿病变组织DC浸润比值上升,肥大细胞浸润比值降低。DC浸润比值与CCL22、CXCL1表达量与呈正相关,与KRT19表达量呈负相关;肥大细胞浸润比值与CXCL1、CXCL8、GZMB等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CCL22、CXCL1、KRT19、CXCL8、GZMB等基因与儿童AD病变皮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比值相关。

  • 标签: []  特应性皮炎 儿童 免疫 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女性HPV感染率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本地区宫颈癌预防及人群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克拉玛依市对21~59岁妇女,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C2-HPV检测初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任一结果检测阳性者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细胞学和/或高危HPV阳性者再转诊做阴道镜和组织活检。结果4 536名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21.52%,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7.63%和27.88%(x2=42.081,P<0.01)。HPV感染率与年龄、族别密切相关,少数民族人群显著高于同年龄组汉族人群(P<0.05)。汉族女性感染高峰为24~30岁和41~45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长,HR-HPV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女性感染高峰年龄分别为36~40岁和51~59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高,HR-HP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HSIL与宫颈癌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人群的主导亚型为HPVl6、58、52、18、53,其中少数民族女性HPVl8、52型显著高于汉族人群(x2=5.98,P=0.04;x2=11.64,P<0.01)。少数民族人群中宫颈疾病患者HPV多重感染率27.04%(43/159)显著高于汉族6.97%(27/387)(x2=13.84,P<0.01)。结论HPV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双峰状态且存在民族特异,HPVl6、58、52、18、53为本地区少数民族及汉族女性中常见的基因型别,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病变标本的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族别 特征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基因型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穴位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其特异。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俞组、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h后观察各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USB大鼠的尿动力学状态;各治疗组尿动力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显著(P〈0.05),且各穴位组尿动力改善与药物组相似;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对不稳定膀胱大鼠尿动力学改善优于药物组、肾俞组(P〈0.05);会阳组与肾俞加会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会阳穴、会阳加肾俞穴可特异地改善USB尿动力状态,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

  • 标签: 不稳定膀胱 电针疗法 穴位特异性 会阳穴 肾俞穴 尿动力学
  • 简介:Gas6(GrowthArrest-Specificgene6)也称之为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由生长停滞特异基因编码而成,属于生长停滞特异基因家族的重要一员,作为维生素K依赖性的一种生长促进因子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肿瘤的迁徙、侵袭等都有关系,本文对Gas6在肿瘤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GAS6 肿瘤 口腔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比率(fPSA/tPSA)即%fPSA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时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0例住院、门诊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的tPSA、fPSA,并计算%fPSA。将其分为健康组、前列腺良性增生组及前列腺癌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健康组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的%fP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良性增生组和健康组%f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SA值结合临床情况为前列腺良性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在tPSA处于灰色区域内时。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通过对特异IgE与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的相关性研究,获得具有确诊食物过敏价值的特异IgE界值点,为简化临床诊断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可疑食物过敏儿童289例,通过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特异IgE的测定及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确诊食物过敏患儿。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特异Ig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评价特异IgE对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并获得特异IgE的100%诊断界值点。结果蛋白、蛋黄、牛奶皮肤点刺试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807及0.819。当蛋白、蛋黄、牛奶特异IgE分别≥8.5kU/L、3.5kU/L、5.0kU/L时,特异IgE对食物过敏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特异IgE对食物过敏的临床诊断准确性较好,通过其100%诊断界值点,可避免部分可疑食物过敏患儿进行食物激发试验。

  • 标签: 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Ig E 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教育对舌下特异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518例尘螨过敏且进行舌下特异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318例),在首诊、治疗后第1,3,8周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患者教育,而对照组患者仅门诊就医。治疗后第4,8周行两组间脱落情况统计和脱落原因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脱落率分别为12.5%和37.4%(P<0.01)。治疗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落率分别是24.3%和53.7%(P<0.01)。两组脱落原因有显著差异性是患者对坚持长期用药缺乏信心和如何具体用药困惑。(P<0.01,P<0.05);结论患者教育有助于降低接受舌下特异免疫治疗患者的脱落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患者教育 变应性鼻炎 脱落率 脱落原因
  • 简介:摘要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高。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指发生在儿童呼吸系统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等。儿童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哮喘都是在暴露变应原之后(以吸入方式为主)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及反复喘息等临床症状。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模式虽然可使多数患儿得到较好救治,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难以控制,后者则需要进行特异免疫治疗或更精准的抗IgE治疗。该文就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的特异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的概况、机制、相关的检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为儿科医生提供临床诊治参考。

  • 标签: 儿童 呼吸系统 过敏性疾病 特异性免疫治疗 抗IgE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变异性鼻炎患儿的依从性对舌下特异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舌下特异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不同年龄与依从性、依从性与免疫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儿中完全依从67例,7~10岁患儿的依从性最高,不依从中大于10岁患儿不依从率最高,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依从性影响着患儿治疗效果。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依从性 舌下特异性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哮喘应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免疫治疗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为哮喘患儿(n=74),均为本院2020.4~2021.6月收治。回顾患儿的相关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7,常规治疗)、实验组(n=37,屋尘螨变应原特异免疫治疗)。就两组肺功能、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FEV1水平、哮喘症状评分相比,前者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后者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哮喘 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异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效果。方法:筛选临床明确识别为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共计110例,筛选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按照随机原则设置两个平行对照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纳入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孟鲁司特钠、富马酸酮替芬片口服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异免疫治疗。结果:FeNO、FEV1、PEF水平、血清EOS、IgE、IFN-γ水平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 合并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过敏原特异免疫球蛋白G检测应用于新生儿湿疹中的价值。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86例湿疹婴儿(观察组)和57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进行血清食物特异IgG测定,分析食物不耐受与IE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IgG检测3~6项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E患儿血液中食物不耐受特异IgG水平较高,提示其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可见检测免疫球蛋白G有助于明确新生儿湿疹的病情,其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生儿湿疹 过敏原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安市近一年时间内过敏患者过敏原筛查结果的统计,了解该区域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选用AllergyScreen试剂盒,对1819例过敏患者进行血清特异IgE检测。结果检测出过敏原阳性患者839例,占总测试数目的46.12%,MX1(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DX(户尘螨/粉尘粉)及Wx(矮豚草/蒿葎草)为主要过敏原,总IgE水平与特异IgE水平不相关。结论通过对过敏患者血清特异IgE水平的检测,霉菌类(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是临安地区变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

  • 标签: 过敏原特异性IgE 检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敏原特异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是过敏性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当前临床应用的sIgE检测方法和检测体系多样,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缺乏实验室间互认的检测结果。正确解读sIgE检测结果需结合病史和(或)必要的其他诊断方法,但是国内尚无指导临床医师及检验医师正确解读结果的临床路径。为此,组织专家组制定本共识,全面阐述常用sIgE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及结果的临床意义,制订解读临床路径,旨在为基层医师、变态反应专科医师、检验医师等提供临床指导,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过敏原 特异性IgE 专家共识 过敏性疾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离子作为生命的重要物质,在体内发挥的作用逐渐被重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β(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癌症、手术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日渐显露。因S100β的临床采集便捷,检验方法简单,并可随疾病的变化而同步发生改变,故检测S100β水平有助于对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等。文章对近年来S100β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 神经系统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9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的关系。方法对54例辛伐他汀组服用辛伐他汀6个月和7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服药前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t-PSA)、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观察。结果服药前两组比较.除总胆固醇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比较,PSA、f/t-PSA、总胆固醇明显下降(P〈0.011。服药前后两组分别比较,辛伐他汀组服药后较服药前PSA、f/t-PSA、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沪〉0.05)。服药前后t-PSA、f/t-PSA、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差值在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辛伐他汀可以降低血PSA水平,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辛伐他汀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