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式家具的纹饰、色彩、造型、工艺四个方面对髹漆家具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总结了式家具繁荣的原因及在家具史中的特殊地位,并对楚人在家具造物过程中所特有的艺术文化精神加以提炼和概括。

  • 标签: 楚式家具 髹漆家具 艺术风格
  • 简介:6月2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来到布寺调研,亲切看望慰问僧众和驻寺干部。他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拜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争创和谐模范寺庙、争当爱国守法先进僧尼,为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积极贡献。

  • 标签: 调研 楚布 班禅额尔德尼 社会主义社会 党委书记 爱国守法
  • 简介:什么是人文摄影?为此.我翻阅了国内外很多资料和书籍.但一直没有发现给予它的明确定义.但其中一句话足以概括它的内涵——用你的相机留下历史.即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真实的一面。

  • 标签: 历史 镜头 国内外 相机 摄影
  • 简介:黄德馨先生著《爱金研究》一书,载有“寿春铅质冥币”拓片一帧(见该书116页图18),注明“1933年寿县出土”。其正文云:“方形铅饼,四角略圆,长5.5、宽4.8厘米,正面戳印10枚,印文为‘寿春’,系安徽寿县出土”(见该书115页)。但是,这一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却无说明。又,赵德馨先生著《楚国的货币》一书,也载有“寿春铅质冥币”拓片一帧和黄书所载完全相同,出自一源,注明“1933年安徽寿县出土,重116.2克”(见该书99页图3-10)。

  • 标签: “寿春”楚金冥币 黄德馨 铅质冥币 古器物 考古学
  • 简介:从书写本身的角度论述简墨迹的书法学意义在于:草化是简在上古书体变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起点;隶变是简在草化进程中的审美发现;用锋是简对中国书法美学的新贡献。

  • 标签: 楚简墨迹 草化 隶变 用锋
  • 简介:本文通过对崇源铜器群的分析,认为该铜器群可能出自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的白玉冢,其墓主等级为上大夫且与楚王关系密切,铜器群年代为战国早期晚段。荆州区马山镇蔡桥村发现的蔡桥台基遗址群,年代早于纪南城。清华简《居》所述历代楚君的居处,多达14个,唯独不见“葳郢”,似乎表明“葳郢”的出现不得早于《居》成篇之时。有可能“葳郢”的出现在“郡郢”之后。“葳郢”有可能位于目前多数学者认定的秦将白起所拔的都纪南城之内。那么,纪南城的始建年代就不会早于肃王时期,也不会晚于宣王早期,废弃年代则为公元前278年,而江陵蔡台基址群,也有可能是早于“葳郢”的“郡郢”。春秋时期的郢都,在宜城皇城附近可能性较大。

  • 标签: 郢都 崇源铜器 蔡桥基址群 楚居 纪南城
  • 简介:春暖花开,我们在这里举行徐桑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主题词是“老厂长,我们怀念您”。这不仅想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追思,更想表达一种历史性的敬意。

  • 标签: 厂长 纪念活动 百年诞辰 主题词 历史性
  • 简介:《爸爸爸》描写大量的动植物崇拜、求子、巫术、拜祭祖先等巫习俗,塑造了一系列巫性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形成神秘、古朴和原生态的审美风格,揭示对封闭、落后而愚昧的传统文化持批判的态度。

  • 标签: 《爸爸爸》 民俗现象 巫楚文化 审美风格
  • 简介:<正>在楚文化探索工作中,关于立国伊始的都城丹阳在哪里的问题,是解决楚文化渊源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很早就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安徽当涂说、湖北枝江说、湖北秭归说和河南丹浙说。近年来当涂说已很少人提及了,而其他三说仍在争论之中。主张湖北秭归说的,对长江西陵峡北岸的鲢鱼山遗址十分重视,不少同志以古代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资料著文论证鲢鱼山遗址就是楚国早期的都城——丹阳所在地,我

  • 标签: 楚文化 遗址 丹阳 考古资料 长江沿岸 文化堆积
  • 简介:本文是关于战国文字材料的二则札记,对大府镐铭的第二句作了新的释读,把简中一般读为“冢”的字改读为“豬”。

  • 标签: 大府镐 楚简 字词 考释
  • 简介:<正>1986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在山东长岛召开第六届年会,湖南省博物馆的周世荣先生在一篇题为《湖南出土战国秦汉铜器铭文补记》的文章中发表了一件楚国铜量的铭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我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看到这一宝贵材料。去年,周先生在《江汉考古》1987年2期上又发表了《(尹阝)客铜量铭文试释》,吸取裘锡圭、李学勤、林澐、李家浩等多位学者的意见,对铭文做了很好的考释,但阅后感到有些问题

  • 标签: 铜器铭文 古文字研究 战国秦汉 山东长岛 楚国 李学勤
  • 简介:湖北枝江万福垴遗址今年出土十一件件西周时期楚国甬钟,这是一次颇为重要的发现。在明确为西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中,当代在地出土还是首次。出土地在枝江更有特别的意义,众所周知,枝江可能是西周时期楚国都城丹阳所在之地。虽然在传世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枝江说只是淅川说、秭归说等诸多说法中的一个,但这一看法契合于楚文化与江汉地区传统文化密切的关联,至今仍然为不少

  • 标签: 公钟 吉金系 楚公
  • 简介:在秀丽的昭阳古城外,在迷人的沧浪河畔,兴化市水小学犹如一朵待放的花蕾,一枝吐绿的嫩芽,一叶启航的风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社会关注的亮点。她坐落于兴化市昭阳西路西首,先后整合了阳山小学,合并了城南小学,设置'兴化市水小学实验校区'。现共有两个校区,教学班级49个,在校学生2883名,教职工146人。校园

  • 标签: 兴化市楚水 小学简介 楚水小学
  • 简介:<正>最近,一些学者在若于论著中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黄老之学发源于战国后期的秦国和楚国,其最早的代表作是《吕氏春秋》、《鹗冠子》和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经法》等篇。“黄老道德形名之学”能否产生于秦国和楚国呢?这倒是个饶有兴味但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不过我想,只要结合历史实际,对这几部书进行一番实事求是的剖析,便会发现,以上那种看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难以立住脚根。现在把它揭露出来,目的是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共同把对黄老之学的研究推向深入发展。

  • 标签: 黄老之学 吕氏春秋 吕不韦 秦国 战国后期 道家思想
  • 简介:系墓葬出土漆案略论聂菲中国家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至明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当人们将探索家具史的触角再向前延伸到系墓葬中出土的精美家具时,会惊奇地表现;这些沉睡墓底2000多年的艺术珍品,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年代较早,无疑是中国漆木家具体系主要源头,...

  • 标签: 曾侯乙墓 墓葬 拦水线 《艺文类聚》 河南信阳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女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具体负责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80篇。萧女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

  • 标签: 萧楚女 《中国青年》 宣传
  • 简介:本文对几枚战国官玺的印文内容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郢(門外)愧大夫鉩”中的“(門外)”应理解为“里门”,并提出“愧”可能读为“蒐”,是“检查”的意思;文章还将《古玺汇编》5605号印文中的“叕”释作“酹餟”.

  • 标签: 楚玺 释读“愧” “叕”
  • 简介:199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在淅川县仓房乡陈庄村行政村东沟村的和尚岭上抢救发掘了二座墓。原简报作者曹桂岑同志认为两墓为春秋中期后段的箴尹克黄夫妇墓。主要依据为M1中所出“克黄之鼎”鼎及收缴的铜

  • 标签: 楚墓 发掘 春秋 和尚 简报 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