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关联,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血管损害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脉搏波速率(PwV)将其分为正常组(〈9m/s)及受试组(≥9m/s),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并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受试组的每5rain心搏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受试组的收缩压、脉压均高于正常组(P〈0.05),但其舒张压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受试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低于正常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PP、LF、LF/HF与PWV独立相关,其中24hPP、LF的相关性最强。结论心率变异性降低及血压变异性增强,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是导致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心率变异性 PWV 血压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超声乳化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结合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结合白内障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手术方式实施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超声乳化吸除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对其视力、房角粘连与眼压等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对其视力、房角粘连与眼压等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与眼压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的房角粘连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就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结合白内障患者来说,应用超声乳化吸除术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松龄血脉康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均给予氨氯地平2.5mg,1次/d,松龄血脉康胶囊(0.5g/粒)每次1.5g,3次/d,口服,疗程8周。对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8周后本组显效48例(73.8%),有效15例(23.1%),无效2例(3.1%),总有效率(96.9%)治疗8周后SBP由(168.6±13.5)mmHg降至(134.6±11.8)mmHg,DBP由(103.2±7.1)mmHg降至(84.6±6.4)mmH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能持续、平稳有效降低血压,且对高脂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氨氯地平 松龄血脉康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附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1例,均行超声乳化吸附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都下降,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17.1±3.9)mmHg,术后(11.1±1.7)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眼术后前房均加深,平均中央前房深度(ACD)由术前的(2.1±0.5)mm,增加到术后的(3.9±0.4)mm,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对监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测定,并与35名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CysC水平与尿NAG、尿β2-M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γ=0.4925,0.6139、P<0.01)。结论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胱抑素C 尿N-乙酰-&beta -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尿&beta 2-微球蛋白(&beta 2-M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ITP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观察组予以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治疗后1、2、3月的血小板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2、3月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69.04%,观察组88.10,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应用于ITP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低分子肝素 强的松
  • 简介:摘要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原因为血清白蛋白降低、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高脂血症、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做好抗凝治疗护理,重视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症状好转出院。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肺栓塞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动脉斑块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IMT分为斑块组及非斑块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浆Hcy、CRP的测定。结果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组Hcy、CRP显著高于颈动脉非斑块组(P<0.01),而对TG,Chol,LDL无显著影响(P>0.05)。且高血压患者血Hcy和CRP与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血Hcy和CRP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大血管斑块形成比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更加敏感。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在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的2级和2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44例,分成两组,每组22例,其中用厄贝沙坦的为A组,用依那普利的为B组。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位86.4%,B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2.7%。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的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方面,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在治疗老年高血压都有效,但厄贝沙坦的治疗效果好于依那普利(P<0.05),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时应广泛运用厄贝沙坦。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依那普利 厄贝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奈比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以及不同动脉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氯沙坦舒血管效应的影响。方法将16只SHR随机分成奈比洛尔治疗组(奈比洛尔8mg.kg-1.d-1灌胃,n=8)和SHR组(灌胃等量蒸馏水,n=8)。以同周龄的雄性正常血压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n=8)。给药8周后,无创法测定尾动脉收缩压,处死动物后取胸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观察氯沙坦((10-7~3x10-4M)舒血管效应的变化。结果与SHR组相比,奈比洛尔可明显抑制SHR血压升高(152士27)mmHg比(203士36)mmHg,1mmHg=0.133kPa,P<0.05。SHR组不同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对氯沙坦的最大舒张效应(Emax)小于WKY组(P<0.05),但奈比洛尔可增加SHR组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对氯沙坦的Emax(P<0.05),同时奈比洛尔降低颈动脉对氯沙坦的EC50,而对主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的EC50则无显著影响。结论奈比洛尔可增加SHR血管对氯沙坦的舒张效应。

  • 标签: 奈比洛尔 氯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大鼠 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确诊的11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将患儿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辅助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显著改善高凝状态,从而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小儿 低分子肝素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9月我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2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降压方案为硝苯地平缓释片,研究组加服缬沙坦。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水平以及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
  • 简介:原发性手汗症(Palmarhyperhidr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异常分泌亢进的状态,约有3‰的亚洲年轻人患有手汗症,有高达12.5%的家族倾向。手汗症的治疗长期以来较为棘手,Kux等于上世纪50年代首创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取得成功。

  • 标签: 手汗症 电视胸腔镜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36例进行分析,术前均进行彩超检查,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案,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3.6±8.4)min,术后10天切口拆线均I期愈合,没有感染发生。复诊结果显示,静脉曲张、血栓均消失,深部静脉没有异常。36例患者中,发生膝下皮肤瘀斑、浮肿2例,足靴区麻木3例,溃疡1例,共计占比16.7%。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显示,有2例患者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复发率为5.6%,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伴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而言,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控制了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且降低了疾病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浅静脉炎 手术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40例,实验组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氢氯噻嗪片治疗,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片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进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88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将这些患者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甲亢复发率、术后出血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率,治疗组患者甲亢复发率(0.00%)、术后出血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27%、4.55%),但治疗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3.1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使用全切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癌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1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4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与比较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抽剥术,比较组予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对比治疗后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患肢症状体征痊愈率及2年内病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比较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组患肢症状体征痊愈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组随访2年病情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术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6-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硝苯地平缓释片 厄贝沙坦片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通过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加虹膜根切术,观察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与可调节缝线。观察时间最短为4月,最长为32月,平均10月.以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为有效标准。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4.54%(41/5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7.27%(48/5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传统小梁切除术基础上,术中联合丝裂霉素并采取可调节缝线,明显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 可调节缝线
  • 简介:原发性肝癌为我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为基础的介入治疗已成为无外科手术指证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1]。作者在介入病房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不仅原发性肝癌因肝功能损害可导致肝源性糖尿病,并且最新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2],甚至有观点认为糖尿病是肝癌的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3]。本文总结本院收治4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出用诺和灵30R控制糖尿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间血糖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合并糖尿病 诺和灵30R 围手术期间 介入治疗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