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椎弓钉固定结合间融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7年 4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74例,将 7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双侧椎弓钉固定结合间融合治疗,实验组接受单侧椎弓钉固定结合间融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 JOA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 JOA评分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椎弓钉固定结合间融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踧踖你植骨融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采用 单侧椎弓根钉固定 结合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伤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接收的96例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植骨组患者给予伤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不植骨组给予单纯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90d伤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体前缘压缩率、后缘压缩率、Cobb's角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植骨组优良率为10.42%;植骨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23,P=0.500);术后90d两组优良率分别为43.75%、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4,P=0.001)。随访1年后,不植骨组与植骨组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0)。结论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伤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能够预防畸形的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活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植骨 横突间 胸腰段爆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间植骨融合结合经皮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椎间盘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间植骨融合及经皮椎弓钉固定治疗1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53.2岁.合并腰椎不稳11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2例,巨大椎间盘突出症2例.均为单节段L3/4节段2例,L4/5节段8例,L5/S1节段5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5±1.16)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5±1.13)分和(1.15±0.3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旁肌剥离少、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关键词椎间盘镜,腰椎退行性疾病间融合,经皮椎弓螺钉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成形术与后路椎弓内固定联合疗法在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9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47)。研究组实行体成形术与后路椎弓内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实行后路椎弓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同时对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为(3.57±0.42)分,优于对照组的(4.46±0.69)分,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2.77%,P<0.05。结论采取体成形术与后路椎弓内固定联合疗效对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采纳。

  • 标签: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并发症 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后路伤单阶段椎弓螺钉内固定术用于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胸腰椎骨折病患72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经后路伤单节段锥弓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经后路伤短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ODI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ODI评分,研究组治疗后(16.34±2.05)分,比对照组(20.48±2.74)分低,P<0.05。针对住院时间,研究组(10.39±1.26)d,比对照组(13.47±1.95)d短,P<0.05。结论:于胸腰椎骨折中用经后路伤单节段椎弓钉内固定术,效果好,且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后路伤椎 效果 锥弓更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评价经伤椎弓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患者并发症率。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经盲选抽签法分组后,对照组(n=44)行后路短节段椎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n=43)行经伤椎弓置钉治疗。比较体形态、功能恢复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结果:(1)体形态、功能:术前患者脊椎功能评分及骨折体形态学指征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6月时ODI评分、Cobb角低于同期对照组,且体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安全性: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伤椎弓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后骨折体形态纠正效果显著,且可在较高安全质量手术预后同时积极恢复体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 胸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弓钉固定+体成形的效果及应用安全。方法:于2019年4月1日~2022年4月1日研究期间选择我院治疗的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椎弓钉固定+体成形治疗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生活质量等多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效果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胸腰椎骨折患者0例(0.00%)神经症状加重、0例(0.00%)体高度丢失;治疗后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弓钉固定+体成形后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恢复体功能,减少高度压缩率,降低患者疼痛感,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远期治疗效果好。

  • 标签: 疗效 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钉固定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内固定联合体成形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中选取4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微创经皮椎弓内固定联合体形成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弓体内植骨结合椎弓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板间植骨结合椎弓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伤椎弓体内植骨结合椎弓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弓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伤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伤的高度,避免远期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内固定体内植骨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1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经伤椎弓内螺钉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对21例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经伤椎弓内螺钉固定结合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伤前缘压缩率和后凸Cobb’s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及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的现象,无断钉、断棒、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术后12月骨折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而术后与术后12月无明显差异。结论后路减压、经伤椎弓螺钉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可减少内固定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内固定松动、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以复位的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50例,年龄(41.8±12.9)岁。用一期后路撑开、融合器置入的方式治疗绝大部分(n=80)难以复位的脱位,少数病例(n=2)行腹侧减压。对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共80例(97.6%)进行了一期枢关节撑开、融合器置入,其中4例伴有侧方关节骨性融合,以骨凿切断;2例(2.4%)齿关节骨性融合的患者进行了经口齿状突切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8.6±7.3)个月。术后CT随访发现60例患者(75.0%)齿间距(ADI)恢复正常。患者术后ADI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4)mm比(5.0±1.5)mm,P<0.05];术后齿状突距离钱氏线的垂直距离较术前下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3.8)mm比(10.2±5.2)mm,P<0.05];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1.5比11.2±1.7,P<0.05)。75例(93.8%)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即形成枢关节间骨性融合。结论难复性脱位绝大部分可通过后路一期枢关节撑开、融合器置入手术达到良好的复位。

  • 标签: 寰枢关节 寰枢椎脱位 手术策略 复位 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并脱位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齿突骨折并脱位患者采取颅骨牵引、手法牵引及前路中空拉力螺钉固定,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8例齿状突骨折并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固定,随访6-18,骨折均愈合,颈部活动基本正常。结论对于新鲜齿状突骨折并脱位患者,可通过先牵引复位配合术中手法牵引,尽量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齿突尖骨折 寰枢关节脱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在治疗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颈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16例不稳病例临床资料。结果Apofix板夹固定9例,Axis钛板螺钉固定7例,均自体骨移植。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3-21个月,平均10±1.2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结论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可使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后路固定融合 Apofix Axi
  • 简介:颈部外伤致枢齿状突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后果严重的骨折.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如果不及时诊治将会导致不稳及颈脊髓的急性或慢性压迫,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 标签: 寰枢椎后路融合 APOFIX内固定 治疗 齿状突骨折
  • 简介:结核临床少见,占脊柱结核的0.3%~1.0%[1-2]。虽然结核发生率不高,但结核病灶随病情发展可破坏骨质或形成旁脓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结核的治疗尚无统一意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手术治疗报道居多。其治疗原则和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相同,主要是卧床休息,抗结核药物、固定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诊断、无广泛体破坏、无神经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行药物治疗并卧床或外固定[3]。但抗结核药物治疗始终是结核治疗的基础[4],结核可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治愈,避免手术,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功能[5-6]。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对于就诊时仅有局部疼痛症状、无明显神经损伤体征及枢关节稳定的4例患者采用规范抗结核药物辅助局部制动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寰椎 枢椎 结核 脊柱 药物疗法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颈椎弓置钉的临床安全性及技巧。方法对12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内固定术,随防4-24月,对置钉结果进行评价,对手术操作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置入螺钉58枚,其中准确置入有51枚,准确率为87.9%;有7枚螺钉穿破椎弓皮质,未发现有脊髓、神经及血管等损伤。结论在术前充分研究影像学资料的情况下徒手置入颈椎弓螺钉安全可行,个体化及手感是关键。

  • 标签: 颈椎弓根钉 徒手 个体化 手感
  • 简介:目的研究后路侧块螺钉联合枢板钩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例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每具标本分别依次进行完整(正常组)、不稳(失稳组)、枢侧块螺钉联合枢椎弓螺钉钉棒固定(Harms组)、侧块螺钉联合枢板钩固定(钉钩组)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每组6个标本,将各标本装载在脊柱三维运动机上,分别施予15Nm力矩,记录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3个方向上的活动度(ROM),比较各组ROM。结果相对于正常组标本,失稳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的ROM显著增大;相较于正常和失稳组标本,Harms组和钉钩组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ROM显著减小;钉钩组与Hams组间在上述3个方向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侧块螺钉联合枢板钩内固定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与Harms固定相似,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螺钉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骨折病患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60)。A组采用椎弓螺钉旁肌间隙入路法,B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法。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和Cobb角矫正率比B组高,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16.67%低,P<0.05。结论选择椎弓螺钉旁肌间隙入路法对腰椎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建议采纳。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应用价值 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