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5T核磁共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7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1.5T核磁共振检查,对不同方式检出率和影像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检出率上,1.5T核磁共振检查(68例97.14%)高于CT检查(53例7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53,p=0.000)。CT影像学表现主要有垂体出现不规则增大,病变组织有着较为均匀的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同时病变出现扩展能够累及海绵窦;1.5T核磁共振影像学上显示患者肿瘤位置都处于鞍区,平均肿瘤直径为(0.44±0.13)cm,肿瘤边界清晰且呈现出椭圆形或者圆形。50例患者在T1W1信号上为等、稍低信号,20例是高信号。在增强扫描后,12例患者病灶具有低信号特点,和正常垂体信号能够进行有效区分。

  • 标签: 1.5T核磁共振 CT检查 检出率 垂体微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彩卡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彩卡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利用SAS和SDS量表进行评价,采用VAS评分法对两组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和评级。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相比较,SAS和SD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腮腺多形性腺瘤 围术期 共情护理 依从性 并发症 影响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接收并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发生并发症情况6.12%,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数据为20.4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对患者疗效和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84例肺结核在本院治疗患者,(时间起2018年12月,止2021年08月),行对比性治疗研究分析,数组电脑排列分组,对照组(常规化疗,n=42),实验组(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n=42),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治疗有效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3+、CD4/CD8)。结果:(1)临床数据: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显著改善,(P<0.05);(2)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实验组CD4+、CD3+、CD4/CD8,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疾病,疗效显著,以及改善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胸腺五肽 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疗效 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尽管手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其远期存活相关并发症仍不容忽视。肾细胞癌和肾腺瘤属于其中两种主要并发症类型,这两种肿瘤在肾移植受者原肾同时发生极为罕见。本文收集报道2例罕见远期肾移植受者原肾并发肾透明细胞癌合并肾乳头状腺瘤病例,并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以期提高肾移植术后并发肾肿瘤诊治的认识。

  • 标签: 肾移植 并发症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纹理分析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的75例女性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8例,乳腺纤维腺瘤27例)的MRI图像,分别绘制TIC及使用纹理分析软件中的直方图、绝对梯度、游程矩阵、共生矩阵和自回归模型共5种分析方法,对增强图像上的乳腺病灶进行纹理特征提取,共获得306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Fisher相关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最小分类误判率+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an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及互信系数(mutu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三种统计学方法,分别筛选出区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的10个最佳纹理特征参数。使用B11程序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鉴别分析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非线性鉴别分析法(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对这10个最佳纹理参数进行降维和分类,计算最佳纹理特征参数下病灶的最小误判率。统计TIC方法、纹理分析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纹理分析方法以Fisher+NDA或POE+ACC+NDA组合的最小误判率最低(4%),其筛选出用于建模的10个最佳纹理参数分别为:Fisher+NDA为GeoW1、熵S (5,-5)、相关性S (5,5)、熵S (4,-4)、熵S (5,0)、熵S (5,5)、Teta2、熵S (4,0)、Teta3、熵S (3,-3)。POE+ACC+NDA为GeoYo、Vertl_Fraction、GeoW5b、GeoW4、相关性S (5,5)、Teta1、Vertl_ShrtREmp、GeoNx、GeoAox、GeoX。TIC方法、纹理分析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87.5%、93.8%、97.9%;特异度为29.6%、11.1%、14.8%;准确度为66.7%、64.0%、68.0%。结论常规MRI平扫与增强的基础上,采用TIC与MRI纹理参数分析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其对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浸润性导管肿瘤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3岁,突发视力下降20余天,既往有结缔组织病史,无激素用药史。眼底表现为多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经肾上腺CT检查发现肾上腺腺瘤,肿瘤切除后,患者视功能及视网膜结构明显改善,术后随访9个月病情稳定,未复发。(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84-786)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腺瘤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对正常垂体边界的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50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影像和手术视频资料,总结确定垂体边界、垂体保护的方法。根据术前、术后的MRI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02例患者中,达到肿瘤全切除463例(92.2%)。通过术前影像和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应用术中潜水技术观察,483例(96.2%)患者术中可辨认出正常垂体以及垂体与肿瘤组织的边界,垂体组织保留良好;19例(3.8%)患者无法辨认垂体组织,术中对可能的垂体边界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单纯垂体组织12例,被肿瘤侵袭的垂体组织3例,单纯肿瘤组织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嗅觉丧失(1.6%,8/502)、尿崩症(1.4%,7/502)、电解质紊乱(1.0%,5/502)、脑脊液鼻漏(1.0%,5/502)、脑膜炎(0.4%,2/502)及垂体功能低下(0.4%,2/502),无死亡病例。结论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通过术前影像结合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术中潜水技术观察可辨认出垂体组织与肿瘤的边界,对于难以辨认垂体边界的患者,术中可通过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认。采用这一方法可提高对垂体组织的辨识率,有利于对垂体的保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垂体辨认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6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复发的预测价值,并采用Bootstrap自助抽样法(抽取1 000次)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结果646例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为(48.4±16.6)个月(28.6~57.6个月),其中82例(12.7%)患者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袭性肿瘤(OR=6.616,95%CI:3.287~13.317)、肿瘤增殖(OR=8.842,95%CI:4.390~17.807)、肿瘤最大直径大(OR=7.878,95%CI:4.530~13.699)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肿瘤全切除(OR=0.019,95% CI:0.003~0.100)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均P<0.01)。ROC结果显示,上述因素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95~0.966),灵敏度为81.71%,特异度为94.86%。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929 (95%CI:0.893~0.964)。结论肿瘤直径大、侵袭性肿瘤、肿瘤增殖及肿瘤不完全切除是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预测肿瘤复发的效能较高。

  • 标签: 垂体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对正常垂体边界的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50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影像和手术视频资料,总结确定垂体边界、垂体保护的方法。根据术前、术后的MRI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02例患者中,达到肿瘤全切除463例(92.2%)。通过术前影像和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应用术中潜水技术观察,483例(96.2%)患者术中可辨认出正常垂体以及垂体与肿瘤组织的边界,垂体组织保留良好;19例(3.8%)患者无法辨认垂体组织,术中对可能的垂体边界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单纯垂体组织12例,被肿瘤侵袭的垂体组织3例,单纯肿瘤组织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嗅觉丧失(1.6%,8/502)、尿崩症(1.4%,7/502)、电解质紊乱(1.0%,5/502)、脑脊液鼻漏(1.0%,5/502)、脑膜炎(0.4%,2/502)及垂体功能低下(0.4%,2/502),无死亡病例。结论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通过术前影像结合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术中潜水技术观察可辨认出垂体组织与肿瘤的边界,对于难以辨认垂体边界的患者,术中可通过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认。采用这一方法可提高对垂体组织的辨识率,有利于对垂体的保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垂体辨认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6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复发的预测价值,并采用Bootstrap自助抽样法(抽取1 000次)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结果646例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为(48.4±16.6)个月(28.6~57.6个月),其中82例(12.7%)患者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袭性肿瘤(OR=6.616,95%CI:3.287~13.317)、肿瘤增殖(OR=8.842,95%CI:4.390~17.807)、肿瘤最大直径大(OR=7.878,95%CI:4.530~13.699)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肿瘤全切除(OR=0.019,95% CI:0.003~0.100)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均P<0.01)。ROC结果显示,上述因素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95~0.966),灵敏度为81.71%,特异度为94.86%。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929 (95%CI:0.893~0.964)。结论肿瘤直径大、侵袭性肿瘤、肿瘤增殖及肿瘤不完全切除是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预测肿瘤复发的效能较高。

  • 标签: 垂体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结直肠腺瘤目前已成为消化科常见病种,又是重要的癌前疾病。但因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结直肠腺瘤都是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予以内镜下治疗。由于结肠镜检查较为痛苦,费用昂贵,难以成为民众筛查结直肠腺瘤的手段。而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决定着病证种类的倾向性,又是决定病性、病位、病程阶段和病变趋势的重要因素。研究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体质类型,从一定程度上为预测罹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提供理论基础。随着现代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质与免疫亦息息相关。免疫细胞抗体或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就是阴阳的物质基础。因此,腺瘤患者主要体质类型分布及其免疫学物质基础,对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中医体质学 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及准确性。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甲状腺癌患者142例和甲状腺腺瘤患者8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共计100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并采取超声检查,来对患者的甲状腺状况进行观察,就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护理方式,评价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9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选取于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对两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手段,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舒适度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B组患者总满意度均优于A组患者,有差异,P

  • 标签: 舒适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诊治的CMM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5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MM患者中,共有31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62%;生存患者共有19例,生存率38%。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厚度、肿瘤分期、BRAF V600E突变、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及Clark分级为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的CMM患者生存率为38%,表明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MM应做到早期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与营养支持,降低肿瘤溃疡的发生率,维持患者机体炎症与免疫的平衡,并在肿瘤进展较早时,及时将病变组织及表面破溃进行根治性切除,进而改善CMM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疾病负担沉重。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是评价疾病负担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之一,伤残权重是计算DALYs必不可少的参数,伤残权重值直接影响疾病负担测算的结果。文章就国内外恶性肿瘤伤残权重的评估方法、存在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汇总,以期为中国人群中恶性肿瘤伤残权重的估计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恶性肿瘤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伤残权重
  • 简介:摘要穴位贴敷是一种结合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中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化疗相关性胃肠道反应、癌性疼痛、肿瘤相关性肠梗阻、癌因性疲乏等的治疗中,多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或单独应用,或联合中西药内服、穴位按揉。本疗法可避免口服给药带来的胃肠刺激,且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在临床中接受度高,优势明显。

  • 标签: 穴位贴敷疗法 肿瘤并发症 化疗相关性胃肠道反应 癌痛 肿瘤相关性肠梗阻 癌因性疲乏 综述
  • 简介:摘要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过去数十年间,放疗技术取得了进步,适形性、均质性不断增强,放疗效率提高,结果令人鼓舞。尽管如此,正常组织最大耐受剂量成为制约肿瘤区域放疗剂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如果能够减轻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则可给予肿瘤病灶较高的放疗剂量,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近年来,超高剂量率放疗(FLASH-RT)诱导的FLASH效应,使得保持相同的抗肿瘤效果的同时,对正常组织能够降低放疗诱发的不良反应。因此,成为国内外放疗界热门研究领域。目前,部分学者倾向于采用急性氧消耗学说解释FLASH效应,但FLASH-RT的正常组织保护作用仍有待阐明。此外,FLASH-RT的临床研究已初步展开,结果令人期待。本文基于现有的证据,对FLASH-RT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项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超高剂量率放疗 FLASH 正常组织 肿瘤组织 放射生物学
  • 简介:摘要代谢组学是效仿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其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恶性食管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其疾病,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由于恶性食管肿瘤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且其诊断在临床上难以实现,目前仍未有可靠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早期诊断。而代谢组学出现又在其研究中越发深入,有望成为其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可靠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就代谢组学在恶性食管肿瘤的诊断及应用展开讨论,对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

  • 标签: 食管肿瘤 代谢组学 诊断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疾病负担沉重。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是评价疾病负担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之一,伤残权重是计算DALYs必不可少的参数,伤残权重值直接影响疾病负担测算的结果。文章就国内外恶性肿瘤伤残权重的评估方法、存在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汇总,以期为中国人群中恶性肿瘤伤残权重的估计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恶性肿瘤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伤残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