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肠检查是诊断肠道器质性病变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检查过程比较痛苦,许多患者或惧怕疼痛不愿接受检查,或不能耐受痛苦而中断检查,致使某些肠道疾患未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而延误了病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国内外医学资料,开展了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辅助结肠检查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取得满意效果。异内酚为一种静脉麻醉药,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静脉麻醉 结肠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果糖用于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拟行结肠检查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磷酸钠盐清洁肠道,研究组30例用乳果糖清洁肠道。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药物主观评价。结果两组肠道清洁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均不甚严重,不影响肠道准备的完成。乳果糖口感更佳,患者再次服药意愿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乳果糖可作为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替代药物,单瓶乳果糖肠道清洁效果尚可,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乳果糖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结肠检查前,不同肠道清洁方案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总结影响结肠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为结肠检查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肠道清洁方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清洁肠道方式在结肠肠道准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结肠检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提供传统聚乙二醇散剂单次大剂量服用方案,观察组提供分次分剂量聚乙二醇散剂联合番泻叶方案。结果:观察组结肠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肠镜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结肠检查的受检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予常规口头宣教及发放宣教资料法,观察组则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两组受检者肠道准备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由检查医生评估两组受检者的肠道清洁度并比较。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受检者肠道准备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执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者肠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受检者对肠道准备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显著提高肠道清洁度及检查质量,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结肠镜 肠道准备 肠道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无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234例行结肠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进行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17例。对比两组肠道准备情况、检查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情况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检查患者的肠道准备中,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肠道准备情况,降低失败发生率,保障肠道准备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检查效率,有效减轻患者检查造成的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肠道准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无痛胃镜联合结肠检查术应用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本院收治的接受无痛胃镜联合结肠检查术的老年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20.5-2021.5期间在本院进行检查,并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单一组(n=40)及复合组(n=40),分别给予丙泊酚麻醉及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组间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复合组相较于单一组麻醉苏醒时间较短,丙泊酚用量较少,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P<0.05;对组间安全性进行比较发现,复合组(16.00%)与单一组发生率(12.00%)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联合结肠检查术中应用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可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丙泊酚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丙泊酚 结肠镜 无痛胃镜 氢吗啡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对直径小于2 cm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萧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样病变患者172例为观察对象。使用结肠不同模式进行病灶的观察,比较不同模式下清晰度评分情况。对所有病理标本进行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NBI诊断效能进行判断。结果172例患者共计检出病灶数208个,病灶直径(0.73±0.29)cm,最小0.1 cm,最大2.0 cm。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性病灶132个(63.46%),非肿瘤性病灶76个(36.54%)。NBI模式下国际结直肠病变内(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标准示:Ⅰ型78个(37.05%);Ⅱ型104个(54.81%);Ⅲ型16个(7.69%)。NBI模式和常规模式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息肉样病变特异度分别为89.47%和81.57%,灵敏度92.42%和81.82%,准确率91.35%和81.73%;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系数Kappa=0.814、0.6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结肠NBI模式进行诊断时,能够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对直径小于2 cm的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具有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结肠息肉 结肠镜 早期诊断 诊断,鉴别 病理 活检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子结肠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术期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结肠息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子结肠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中是否开展围术期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1例: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电子结肠镜 高频电凝电切除术 结肠息肉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联合结肠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接收的50例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联合结肠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采用结肠辅助腹腔治疗的手术27例,采用腹腔治疗由结肠辅助21例,采用腹腔结合结肠治疗有2例,50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3例,经过治疗后痊愈。在术后对患者随机访问3-24月,出现了2例T2N0M0期肿瘤患者吻合息肉,在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采用腹腔结合结肠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很好,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 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肠退速度实时监控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性能。方法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选取2018年5—10月期间的35 938张肠图片和63个结肠检查视频。肠图片分成体外/体内/不合格和回盲部/非盲肠两个数据集,分别从第一个、第二个数据集中选取3 594张和2 000张图片用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测试,其余图片用于训练模型;选取3个结肠检查视频资料评价实时监控系统自动监控退速度的可行性,剩余60个结肠检查视频资料用于评估实时监控系统的性能。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对于结肠检查图片分类识别体外/体内/不合格图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0.79%(897/988)、99.92%(1 300/1 301)、99.08%(1 293/1 305),总体准确率为97.11%(3 490/3 594);分类识别回盲部/非盲肠图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6.70%(967/1 000)、94.90%(949/1 000),总体准确率为95.80%(1 916/2 000)。在其可行性评价方面,3个结肠视频资料显示退速度与图片处理间隔时间呈线性关系,提示该监控系统可在结肠退出过程中自动监控退速度。在其性能评价方面,结肠退速度实时监控系统正确预测了所有60个肠检查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析显示结肠平均退速度和退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0.661,P<0.001),退时间不足5 min、5~6 min和超过6 min视频的平均退速度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43.90~49.74、40.19~45.43和34.89~39.11,故将39.11设为安全退速度,将45.43设为预警退速度。结论构建的结肠退速度实时监控系统可用于实时监控结肠退速度,可在结肠检查中辅助内医师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高结肠检查质量。

  • 标签: 质量控制 人工智能 结肠镜检查 退镜时间 退镜速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选择腹腔联合结肠治疗方案的实际效果。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联合结肠治疗方案的结直肠肿瘤病患72例,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整理、分析,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2例病患的手术都非常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均值是(157.23±20.13)分钟,术中出血量均值是(125.23±33.51)ml,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均值是(32.56±4.15)小时,住院时间均值是(9.56±2.06)小时。术后半年随访都没有发现残余、复发、转移等迹象。结果 选择腹腔联合结肠治疗方案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实施治疗,能够看出其治疗方案的创伤小、失血量少,利于患者增强预后效果,逐渐恢复健康。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 结直肠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结肠在慢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结肠显示观察阑尾开口周围粘膜存在炎症改变的52例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与阑尾区彩色超检查诊断进行对照,观察手术结果与结肠检查的一致性。结果52例经结肠检查提示慢性阑尾炎者经外科剖腹手术证实慢性阑尾炎44例,(阑尾包块4例)其中B超提示阴性者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6例为慢性阑尾炎。结论全结肠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对阑尾炎诊断准确性价值更大。

  • 标签: 全结肠镜 阑尾炎 病理 高频B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取石在治疗老年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老年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结肠取石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疗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疗程较对照组显著较短(t=2.982,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X2=4.51,P<0.05)。结论结肠取石联合药物治疗在老年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较高,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粪石梗阻性阑尾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阑尾炎 结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