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80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道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可观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密切的观察,有助于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得以大幅度改善,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治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严重胸外伤 ARDS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ICU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口腔护理的疗效分析。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的研究方式,选取近期在本院ICU病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其中,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血气各项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取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的观察患者口腔卫生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 p H 值、Sp O2、Pa CO2、Pa 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理中实施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口腔卫生情况以及血气各项指标及 p H 值,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长,提高了护理质量,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非常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综合口腔护理 口腔卫生状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对72例本医院机械通气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奇偶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6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口腔护理干预),统计及对比组间康复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重症监护时长较短、病原菌数量较少、排痰量统计指标较大,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口腔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血气各项指标、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影响,为ICU患者口腔护理提供可靠的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共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74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口腔卫生状况以及血气各项指标、pH值、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卫生优良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5,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H值、SpO2、PaCO2、Pa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口腔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具有积极影响,患者经护理后口腔卫生较好,血气各项指标及pH值改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十分认可本次护理干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综合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提出采取镇静镇痛护理方法,就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比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生命体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ICU一个年度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将常规护理和多样化护理管理应用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和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患者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成为重要的护理实践问题。本文以深入剖析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机制为出发点,通过护理实践的角度探讨预防与控制的有效策略。在实践中,强调严格的卫生措施、适当的呼吸机操作、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以及患者免疫状态的监测等方面的综合护理,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肺部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实践,呼吸机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措施。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了撤离呼吸机前后的细致护理。经过专业护理团队的全方位照护,100例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其中95%的患者在撤离后48小时内无需再次机械通气,显示出良好的撤离效果。讨论中,强调了撤离呼吸机前的充分评估与准备,撤离过程中的团队配合与沟通,以及撤离后的密切监测与及时处理的重要性。本研究证明了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中的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的撤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重症 机械通气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新生儿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将近年我科收治的机械通气242例新生儿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48h后,观察组VAP发生率4.13%,明显低于对照组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4.21%,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次数和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口腔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患者中将安全吸痰措施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在我院开展,时间为2019年6月——2021年2月,本次研究共选取患者180例,均为接受ICU机械通气患者,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将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和安全吸痰措施(研究组)进行应用,随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人数为5人,发生率为5.56%,显示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89%,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安全吸痰 ICU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开展研究,共

  • 标签:
  • 作者: 赵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远安县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444200
  • 简介: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随机抽选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模式。结果:在血气分析结果方面,实验组在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氧分压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在安全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儿中采用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选取人数8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此期间设立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小组,将患儿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方法为首先选取到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鼻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具体样本数量为5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58例患儿在均分为研究组29例与常规组29例,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案为研究组患儿采取安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分组完成之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待两组患儿分别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再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在统计两组患儿护理情况的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可知,研究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最后通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针对于采取机械通气鼻饲进行治疗的患儿应采取安全护理模式经干预。结论:本次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为,安全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鼻饲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用安全护理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接诊机械通气鼻饲患儿(n=6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0名,前者采取安全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氧合指数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是3.33%,和对照组的23.33%相比更低(P<0.05)。关于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和氧分压,试验组的数据分别是(95.37±5.92)%、(30.74±3.81)mmHg、(257.96±17.34)mmHg、(116.45±12.83)mmHg,和对照组(89.13±4.63)%、(42.79±4.15)mmHg、(203.57±13.52)mmHg、(96.94±9.79)mmHg相比更好(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用安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血气指标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机械通气 安全护理 不良事件 儿科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21.1-2.21.12间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鼻饲治疗的100例患儿,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安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258.60±18.56)mmHg、血氧饱和度(95.30±5.76)%、氧分压(116.38±14.54)mmHg、二氧化碳分压(30.83±4.44)mmHg,护理人员工作态度(89.73±2.56)分、护理技能熟练度(88.65±2.93)分、情感支持(89.85±3.35)分、综合能力评分(90.32±3.13)分,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鼻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5年6月—2017年9月来我科治疗机械通气3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这组患者进行呼吸机综合护,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短期内症状消失,并发症得到控制,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在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内科 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就综合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次数和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其机械通气及住院的时间,减少通气次数,促进新生儿病情恢复,可大力推广至临床中。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