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柔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心脏毒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出现心脏毒性分组,分为研究组(10例,心脏毒性)和对照组58例,无心脏毒性),所有患者均行柔红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肝酶升高>2倍例数与柔红霉素累积量。结果:6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心脏毒性患者发生10例心脏毒性,发生率为(14.71%),分析发现,柔红霉素累积量越大,心脏毒性的发生率越高。研究组的肝酶升高大于2倍(60.00%)相比对照组的(22.41%)要高(P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柔红霉素 心脏毒性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的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的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的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探讨。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进行对比,实验组心、肾指标水平、并发症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肾衰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救治急性毒性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的疗效。方法选择中毒至治疗时间不超过24h的急性毒性意识障碍患者300例,分为治疗组(200例)及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注或静滴,观察各种意识障碍直至清醒的有效率。结果纳洛酮治疗组的神志转清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急性毒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清醒的药物。

  • 标签: 纳洛酮:急性中毒 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成人急性毒性脑炎中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毒性脑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8例患者,参照组选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使用风险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比参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人急性毒性脑炎护理中使用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的应用有着积极意义,可以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成人急性病毒性脑炎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急性毒性腹泻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毒性腹泻患儿80例,将80例患儿作为急性腹泻组,同时选取5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对急性腹泻组患者进行血清采样,并针对样本进行PCT(降钙素原)、超敏CRP、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急性腹泻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血清炎症指标对比,急性腹泻组PCT、超敏CRP、WBC三组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患有急性毒性腹泻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且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持续升高,证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急性毒性腹泻病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儿童 病毒性腹泻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休克纠正时间、血淀粉酶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治疗效果明显,可縮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氨酰谷氨酰胺 血必净 醋酸奥曲肽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毒性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  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胆囊炎并中毒性休克50例,急性胆囊炎并中毒性休克的患者大多数腹腔感染较重,组织水肿,解剖不清,此症如果用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长,且易造成组织误伤,不利患者恢复,行胆囊造瘘又需二次手术,笔者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中毒性休克 胆囊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毒性心肌炎患者3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急性毒性心肌炎患者经治疗治愈或好转28例;死亡2例。结论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亦有密切关系。婴幼儿病死率高达40%~50%。成人病毒性心肌炎预后一般较好,除少数可在急性期死亡外,大多数病人经适当治疗和休息能完全恢复,在解剖或生理上不留后遗症。

  • 标签: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观察体会。方法对我院4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各分两组,治疗组24例,用中西医结合(黄芪注射液、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对照组24例,用常规(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ST-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房传导阻滞等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1、0.05);对早搏及心功能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毒性心肌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急性毒性肾功衰竭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急性毒性肾功衰竭患者1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9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急性毒性肾功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注 急性中毒性肾功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急性毒性脑炎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现以我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02月-2015年01月收治的72例急性毒性脑炎患者为观察样本,参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例数均为36例的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追加风险护理管理,尔后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护理质量综合评价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3%,相较于对照组的33.3%显著更低(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100.0%、0、(95.5±3.4)分,相较于对照组的80.6%、16.7%、(87.2±4.2)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毒性脑炎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获得较高的护理评价,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建议临床采纳与推广。

  • 标签: 急性病毒性脑炎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ICU 72 h腹水培养结果,ICU住院期间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最大剂量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及需要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以及28 d预后等。以屈氏韧带为界,将胃、十二指肠穿孔者纳入上消化道组,将空肠、回肠、阑尾、结肠及直肠穿孔者纳入下消化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结果上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33例,下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30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组腹水培养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45.5%)、屎肠球菌(18.2%)及大肠埃希菌(18.2%);下消化道组大肠埃希菌(46.2%)及屎肠球菌(30.8%)为主要致病菌。上消化道组与下消化道组在PCT、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NE最大剂量及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μg/L):17.69(3.83,26.62)比32.82(4.21,100.00),ICU住院时间(h):149.0(102.5,302.0)比115.5(30.8,214.5),机械通气时间(h):106.0(41.5,183.0)比57.5(25.0,122.3),NE最大剂量(μg·kg-1·min-1):1.2(0.5,2.0)比0.7(0.5,1.2),NE总使用时间(h):72.0(21.0,145.0)比26.5(18.0,80.5),均P<0.05〕,而APACHEⅡ和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30.0(24.5,35.0)比28.0(25.0,33.5),10.67±4.14比9.50±3.33,均P>0.05〕。与下消化道组比较,上消化道组患者更易发生AKI(78.8%比53.3%,P<0.05)以及需要接受CRRT治疗(39.4%比16.7%,P<0.05),但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4%比43.3%,P>0.05)。结论不同部位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ICU住院时间等特征不尽相同。上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更常见真菌感染,休克程度更重,更易发生AKI及需要CRRT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也更长;而下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PCT升高更明显。

  • 标签: 胃肠道穿孔 脓毒性休克 溃疡 肠道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大黄煎剂(大黄30g,乌梅30g)治疗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肝衰竭诊疗规范1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使用大黄乌梅合剂结肠透析的实验组。统计分析治疗的不同时间(基线、2周)肝脏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性及并发症发生差异性。结果中药灌肠配合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肝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

  • 标签: 中医灌肠 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脏功能 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12-01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急性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休息与活动;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潜在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 心肌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毒性肝炎患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时段介于2019年5月-2021年12月,收集整理我县医院收治的42例急性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规范分组操作(每组21例);对照组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防治与控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1)经对观察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为95.2%与对照组评估结果71.4%展开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居更高水平(P<0.05)。(2)实施治疗工作后,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低、生活质量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早期防治与控制具有确切效果,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病毒性肝炎 早期防治 疗效 血浆内毒素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情。

  • 标签: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方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