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粪便中T淋巴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9例结直肠癌、24例腺瘤、19例增生性息肉患者及26名健康人群的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其DNA并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技术分析MAL、CDKN2A及MGMT甲基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3个基因甲基联合检测与粪隐血试验(FOBT)的诊断敏感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率分别为78.3%、52.5%、55.1%,腺瘤患者分别为58.3%、41.7%、37.5%,增生性息肉患者分别为26.3%、15.8%、10.5%,正常对照人群分别为3.8%、0、3.8%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3个基因甲基水平均显著高于增生性息肉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P<0.05).3个基因甲基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和腺瘤敏感度分别为92.8%和70.8%,明显高于FOBT的29.0%和25.0%(均P<0.05).3个基因甲基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均P>0.05).结论粪便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明显升高,其联合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基因甲基化 粪便 筛查
  • 简介:目的检测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在不同宫颈病变宫颈脱落细胞中的甲基水平,评估其作为宫颈上皮细胞癌变分子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检测PAX1基因的甲基情况。比较正常组织与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组织(各组20例)甲基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癌变组与非癌变组之间的判别临界值。结果①正常宫颈组PAX1基因甲基水平为(4.57±2.43)%,LSIL组为(3.383±2.364)%,HSIL组为(13.64±13.35)%,宫颈癌组为(26.39±18.53)%,其中正常宫颈组与LSIL组PAX1基因甲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提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取PAX1甲基水平27%作为临界值,检测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85.2%。结论焦磷酸测序PAX1基因甲基水平定量检测对于宫颈癌早期临床诊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配对盒家族基因1 DNA甲基化 宫颈癌 焦磷酸测序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状态,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特征及mRNA表达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肥城市人民医院普外科经手术切除治疗的8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组织的AXIN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状态和mRNA表达量,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ytidine,5-Aza)处理人乳腺癌ZR-75-1细胞,且进行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的收集与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的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阳性率(40.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甲基阳性率(19.0%)(χ2=10.401,P=0.001)。AXIN2甲基阳性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初产年龄(χ2=5.467,P=0.019)、是否有人工流产史(χ2=8.372,P=0.006)有关;AXIN2甲基阳性率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χ2=5.338,P=0.021)、ER表达状态(χ2=9.141,P=0.002)及PR表达状态(χ2=6.918,P=0.009)有关。此外,乳腺癌组织的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0.22±0.0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46±0.06)(t=3.527,P<0.001);甲基阳性乳腺癌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13±0.02)显著低于甲基阴性乳腺癌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29±0.04)(t=3.616,P<0.001)。ZR-75-1细胞使用5-Aza处理后,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t=3.824,P<0.001)。结论AXIN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与乳腺癌发生机制有关,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AXIN2 D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行化学药物治疗/去甲基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患者移植预后的影响,探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108例MDS-EB患者,其中移植前行化学药物或去甲基治疗组72例,未治疗组36例,分析两组患者生存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前行化学药物或去甲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患者总存活(OS)率(P=0.725)、无病生存(DFS)率(P=0.658)、累积复发(CIR)率(P=0.121)及非复发死亡(NRM)率(P=0.2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多因素分析提示细胞遗传学相对较差为影响患者OS(P=0.005)、DFS(P=0.001)和CIR(P=0.032)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为影响患者DFS(P=0.00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步研究表明MDS-EB患者接受移植前行化学药物或去甲基治疗对预后未明显获益,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移植前治疗对MDS-EB患者预后的影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化学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HOXA7mRNA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状态,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PANC1和SW1990细胞的HOXA7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sequencingPCR,BSP)和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combinedbisulfiterestrictionanalysis,COBRA)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状态.应用去甲基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各细胞株,检测处理前后细胞HOXA7mRNA表达和甲基状态的变化.结果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和SW1990细胞均表达HOXA7mRNA,而PANC1细胞不表达HOXA7mRNA.CFPAC1、BxPC3、PANC1和SW1990中HOXA7启动子甲基率分别为93.16%、90.65%、90.09%、52.30%,SW1990细胞的HOXA7甲基率较其他三株细胞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经5-aza-dC处理后,PANC1细胞的HOXA7mRNA重新表达,BxPC3的HOXA7mRNA表达增强;而CFPAC1和SW1990细胞的HOXA7mRNA在5-aza-dC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细胞的HOXA7mRNA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状态密切相关,而CFPAC1和SW1990细胞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化 HOXA7基因 5-氮杂胞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水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15例,并选取同期产前检查正常的孕妇1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液标本进行DNA提取,应用亚硫酸氢盐PCR测序分析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的DNA甲基率。结果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pG)1和CpG2两个位点的甲基率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36.7±9.8)%、(38.7±11.3)%,而对照组分别为(19.3±8.8)%、(16.7±2.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可能与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水平升高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在口腔鳞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检测口腔鳞癌患者(鳞癌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口腔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状态并比较,分析口腔鳞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RASSF1A基因甲基率的差异。结果鳞癌组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健康人(P<0.001)。口腔鳞癌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率在吸烟史、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和TNM分期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分化程度低、肿瘤最大径≥3cm和Ⅲ+Ⅳ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率显著高于无吸烟史、中+高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3cm和Ⅰ+Ⅱ患者。结论RASSF1A基因甲基可能与口腔鳞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口腔鳞癌 口腔脱落细胞 RASSF1A 甲基化
  • 简介:摘要: CIMP是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的甲基现象。CIMP的特点是大量抑癌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它与多种肿瘤的恶变密切相关。目前,在结直肠癌、脑胶质瘤、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均发现CIMP阳性亚型,且CIMP阳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表型,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表述近年研究中CpG岛甲基在多种肿瘤中的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特征,以及CIMP阳性与不同肿瘤预后的关系。

  • 标签: CpG岛甲基化现象,结直肠癌,脑胶质瘤
  • 简介:为了创造杨树甲基变异新种质,本研究以国外引进的优良欧洲黑杨种质资源N46(P.nigra'N46')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5-azaC(800μmol/L)的诱变方法,在再生植株群体中获得了一个圆叶突变株系M800-18。该株系叶片数量明显增多、叶片长宽比显著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光合能力下降,同时该株系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强,但其生长速度与对照基本相当。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叶片基因组DNA甲基水平均比对照显著升高。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系DNA甲基水平与叶片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甲基、总甲基水平与光合参数的各项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圆叶突变株系表型的变化很可能是由于甲基的升高引起的。研究结果为研究杨树叶片形状变异的表观遗传基础研究及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欧洲黑杨N46 DNA甲基化 5-azaC 突变体 生理特性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ctDNA)是血液中由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含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变异。DNA甲基变异是发生于癌变早期,随肿瘤进展动态变化的一类表观遗传学改变。液体活检ctDNA甲基具有无创、靶分子稳定、成本效益良好、诊断性能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监测其水平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其分析前流程和甲基检测方法显著影响检测结果,需加以规范以获得高质量检测结果。迄今为止,已发表大量文献报道ctDNA甲基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ctDNA甲基检验流程标准,进而推广ctDNA甲基液体活检项目的大范围临床应用。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甲基化 肿瘤诊断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患者外周血DNA甲基模式及甲基差异基因,为氟化物诱导机体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贵州省六盘水水城县辖内常年敞灶燃用高氟煤的陡箐乡选择10例重度氟中毒患者为病例组,并在同地区以木柴为主要燃料的花嘎乡选择10例无氟中毒症状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外周血,采用简并代表性亚硫酸氢盐测序(RRBS)技术,分析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模式(n = 4)、DNA差异甲基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结合DMR差异程度(log2Ratio值)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甲基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候选甲基差异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n = 10)。结果甲基模式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DNA的所有C碱基甲基水平分别为(61.53 ± 0.59)%、(62.48 ± 1.53)%;其中,CG位点甲基水平分别为(63.75 ± 0.65)%、(64.36 ± 1.01)%,CHG位点分别为(13.79 ± 0.72)%、(16.69 ± 4.06)%,CHH位点分别为(25.12 ± 1.72)%、(29.77 ± 3.97)%。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分布在不同常染色体上的DMR共有1 000段;其中19号染色体最多,为104段。DMR相关基因978个,其中高甲基基因265个、低甲基基因713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甲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新陈代谢、癌症发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合DMR差异程度,以高甲基的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黄素蛋白亚基A假基因3(SDHAP3,log2Ratio = 3.487)和低甲基的核因子κB抑制剂激酶调节亚基γ(IKBKG,log2Ratio =-4.436)为候选基因。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SDHAP3(0.54 ± 0.08、1.00 ± 0.00)、IKBKG mRNA表达水平(1.32 ± 0.39、1.00 ± 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2.94、15.09,P < 0.01或< 0.05)。结论燃煤型氟中毒患者与对照人群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甲基差异基因,其中髙甲基的SDHAP3及低甲基的IKBKG可能参与了燃煤污染型氟化物诱导的机体损伤。

  • 标签: 氟化物 DNA甲基化 机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公共数据库中microRNA-122(miR-122)DNA甲基和基因多态性分型数据,探讨rs1135519 T>C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泛癌种甲基数量性状位点(Pan-cancer methy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Pancan-meQTL)数据库,关联分析rs1135519基因型与其上下游1 Mb区域内CpG位点的甲基修饰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s1135519 T>C与子宫体子宫内膜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carcinoma,UCEC)、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胃腺癌(stomach adenocarcinoma,STAD)等9种肿瘤患者组织中miR-122基因启动子区cg19165390、cg12907477或cg19312305 CpG位点的甲基状态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s1135519 T>C可能作为meQTL位点,通过影响miR-122启动子区DNA甲基修饰状态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microRNA-122 rs1135519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中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甲基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招募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结直肠癌患者64例、腺瘤患者72例、增生性息肉患者33例和健康体检者59名,收集研究对象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亚硫酸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的甲基状态;同时进行粪便隐血试验(FOBT)。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个基因甲基联合检测与FOBT预测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采用R-Studio软件构建粪便基因甲基联合检测与其他临床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列线图,并行校准验证。结果粪便SDC2、PPP2R5C和ADHFE1基因甲基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腺瘤[74.3%(101/136)比47.1%(64/136),χ2=23.20,P=0.001]、结直肠癌[90.6%(58/64)比70.3%(45/64),χ2=8.91,P=0.003]、腺瘤[59.7%(43/72)比26.4%(19/72),χ2=14.43,P=0.002]中的阳性率均高于FOBT,在增生性息肉[21.2%(7/33)比6.1%(2/33),χ2=0.12,P=0.125]、健康对照[10.2%(6/59)比8.5%(5/59),χ2=4.01,P=1.000]中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甲基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腺瘤的效能优于FOBT[AUC:0.85(95% CI 0.80~0.91)比0.71(95% CI 0.64~0.78),P<0.05],尤其对腺瘤的预测更优于FOBT[AUC:0.82(95% CI 0.74~0.89)比0.64(95% CI 0.57~0.69),P<0.001]。ADHFE1基因甲基状态预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90.6%、96.6%)。在>50岁结直肠癌患者中,基因甲基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FOBT[90.2%(55/61)比68.9%(42/61),P<0.05]。依据基因甲基联合检测和各临床特征构建的预测结直肠癌列线图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和观察到的结直肠癌诊断效能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粪便中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甲基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升高,基因甲基联合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粪便 ROC曲线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1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出现嵌合率下降的伴P53基因缺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采用甲基药物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初步证实地西他滨用于伴P53基因缺失CLL移植后维持治疗,或可降低移植后复发率。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维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NA上m6A甲基修饰在三氧化二砷(ATO)抑制肝癌细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外购肝癌HepG2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经用20 μM的ATO作用不同时间并取样,进行不同时间段四甲基偶氮唑蓝(MTT)细胞活力、RNA m6A甲基水平检测,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对m6A修饰蛋白METTL3、METTL14、FTO、YTHDF1及迁移蛋白Cdc4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随ATO(20 μM)处理时间(0~24 h)增加,HepG2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HepG2细胞的RNA m6A甲基水平显著上升(P<0.05),METTL3、METTL14、FTO、YTHDF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0.05),Cdc4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METTL3和FTO在ATO处理的12~48 h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 h[(0.43±0.07),(0.38±0.06)](均P<0.05),METTL14和YTHDF1在ATO处理的6~48 h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 h[(0.44±0.08),(0.44±0.07)](均P<0.05),Cdc42在ATO处理的6~48 h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0 h[(0.76±0.08)](均P<0.05)。结论随着ATO作用时间增加,HepG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且RNA m6A甲基水平显著增加,其中m6A调控酶METTL14、YTHDF1及迁移蛋白Cdc42的早期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其对肝癌治疗效果早期评定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RNA m6A 三氧化二砷 甲基化 肝癌
  • 简介:摘要DNA甲基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形式。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DNA甲基是肿瘤分型的有力辅助工具,已用于室管膜瘤、脑膜瘤等多种肿瘤的分子分型,从而更准确地预测了肿瘤生物学行为及生存预后,为患者个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DNA甲基也已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用于CNS中不同类型肿瘤的鉴别,从而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甚至帮助发现了新的肿瘤实体。本文现围绕DNA甲基在CNS肿瘤分子分型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CNS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更多启示。

  • 标签: DNA甲基化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分子分型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修饰是真核信使RNA(mRNA)中最常见的内部转录修饰,为一种动态可逆的调控修饰,调控因子包括甲基转移酶、去甲基转移酶和m6A识别蛋白。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m6A甲基修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6A甲基修饰及其调控因子的相关概念、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及治疗耐药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化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的细胞来源,可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治疗。DNA甲基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以通过调控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影响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创伤相关骨病的发生、发展。笔者从DNA甲基的概述、DNA甲基调控MSCs成骨分化影响创伤相关骨病的机制及相关治疗措施等方面,对近些年DNA甲基调节MSCs成骨分化调控上述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伤相关骨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DNA甲基化 间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骨坏死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前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未研究清楚。近年来一些报道表明,表观遗传学可能在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中存在的RNA分子最普遍和最丰富的修饰之一。探讨m6A甲基与T2DM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一些针对甲基转移酶和脱甲基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来选择性地调节m6A修饰对于治疗可能有利。

  • 标签: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RNA甲基化 N6-甲基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