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 标签: 支农支出 农民纯收入 实证分析 政策研究
  • 简介:我国是农业大国,占总人口70%的农村居的消费支出结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居消费支出意义重大。由于消费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各省份间消费水平有较大差别,因此多元统计方法是理想的分析工具。本文通过对我国1998年与2005年各地区农村居消费支出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这8年间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结合农村居消费的特点,提出提高农村居消费水平、改善农村居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村 居民消费支出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针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对启动农村消费的政策效果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因果检验,加入了误差修正模型(ECM),来测算短期波动效应对长期均衡的偏离程度,提出下一步价格调整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村消费 农产品价格
  • 简介:消费在新常态经济中拉动引领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如何引导和提升农村居的消费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从互联网消费对农村发展促进作用的基础上,从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社会网络等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居消费观念的主要原因,进而从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应用能力、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规范互联网支付体系和引导转变农村居消费观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互联网发展 农村居民 消费观念
  • 简介: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8750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67%,且农村居居住布局总体分散,疏密相差悬殊,多呈带状(沿国道、集镇、河流)分布,或零星散点分布。这种分散居住的特点是由该省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居住分散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调整与改善农村居居住结构,在灾后重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更显重要。

  • 标签: 农村居民 居住结构 调整改善 构想
  • 简介:摘要城市建设与工业化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相应的建设过程对于农村居点而言其农业用地就成为进行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必要的来源,而且随着农村旅游业的兴起,对于一部分农村来说进行相应的商业用地的建设对原有的耕地产生了有预料的影响再,加上在农村空心化的状态使农村的耕地处于随之被抛荒的状态之下,所以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地整理,但是这样的土地整理又不可避免的对耕地这一农村最大的土地类型产生了影响。

  • 标签: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耕地
  • 简介:1992—2006年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支农资金运行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支农资金总额无法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和支农资金内部结构分解不合理。政府应逐步加大支农资金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逐渐增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比重。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

  • 标签: 财政支农资金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农业贷款 农村消费者价格指数
  • 简介:为深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居消费结构特点,黑龙江省农村居1994—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选取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结构变动度三项指标,系统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消费结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收入水平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居消费结构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二是消费结构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仍有较大优化提升空间。优化农村居消费结构,提升农村居生活质量,应提高农村居八大消费项目比重,调整各项目内部结构。因此,提出增加农村居收入、培育良好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农村居收入差距等建议。

  • 标签: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时序变动
  • 简介:村居人力资本投资的超常规增长,是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地位削弱和人力资本品价格上涨的必然结果;在制度变迁、居民选择权缺失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外生性、被动性“投资”行为,城乡和国际比较的结果表明,农村居人力资本投资过度,从而人为地放大了支出预期,增加了不确定性,对扩大消费不利。试图通过居民大幅度增加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花费而政府尽可能少花费以达到扩大消费的做法适得其反。

  • 标签: 人力资本投资 不确定性 消费行为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卧龙区12个乡镇2008-2010年农村居碘盐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农村居食用到合格的碘盐。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3025.7-1999)2.1直接滴定法检测食盐中碘酸钾含量。结果共采集样本868份,其中合格碘盐846份,合格碘盐覆盖率为97.5%。结论卧龙区农村地区居民食用盐的合格率比较高。

  • 标签: 碘盐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农村居收入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对其的分析与研究具有显著意义。黑龙江省农村居收入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本文从黑龙江省农村居收入结构特征分析出发,分析农村居收入现状,重点探讨了制约农村居收入增长的要素,最后根据省情,从政策、体制和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居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

  • 标签: 农民收入 增长速度 黑龙江省
  • 简介:本文根据内涵对应;可量化、可比较;以人为本;全面精简;与时俱进等等6个原则出发,构建四川省农村居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在参考其他地区和专家成果基础上,从从居民社会状况、环境条件、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职业状况六个方面构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力求全面、科学、准确的反映居民的幸福感。

  • 标签: 四川 农民 幸福指数
  • 简介:摘要黑龙江省农村居收入的增长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2008-2012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收入构成比例由高到底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且财产性收入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 标签:
  • 简介:村居的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不确定性是我国农村居非持续消费的重要原因。非持续消费即有宏观层面的含义,又有微观层面的含义,两种非持续消费相互影响,不利于农村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 标签: 不确定性 非持续消费 生活质量 全面发展
  • 简介:利用1995—2012年甘肃农村居收入来源与消费支出相关数据,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甘肃农村居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关系。结果表明:甘肃农村居不同来源的收入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响是不同的,财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对农村居生活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生活消费影响有限,工资收入对农村居生活消费支出没有影响。

  • 标签: 甘肃省 农村居民 收入来源 消费支出
  • 简介:研究城中村居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为缩小城中村居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加速城中村居向现代都市化居民转变提供决策依据。城中村居有24.86%的人群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高于全国城市居民近5个百分点;发现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在心理健康因子均分上出现非常显著差异,而不同运动量对与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心理不平衡、焦虑、抑郁、敌对、躯体化等8个因子的影响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城中村居民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6市6县12个村随机抽取749农村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面对面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1.7%,其中中老年、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农村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健康教育。

  • 标签: 农村居民 糖尿病 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番禺城镇与农村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探索无偿献血招募新模式。方法于2012年10月至12月随机选择番禺城镇居民400人(定义为A组)及农村居400人(定义为B组)为调查对象;自制问卷,问卷内容分为一般资料、首次获得献血相关知识途径、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三部分。结果在首次获得献血相关知识途径中电视调查一栏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调查内容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调查内容数据显示,A组6项数据均高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居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不够高,要对其加大宣传、招募力度,让无偿献血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 标签: 献血知识 知晓率 调查分析
  • 简介:本文运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各地区农村居的消费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在将山东省农村各地区分为四类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类地区消费结构的差异及其成因;最后就如何促进山东农村居合理消费,以此拉动山东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多元统计 结构分析 居民消费 应用 消费结构 农村居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