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慢性病患者以及众多亚健康人群都希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以增加幸福感、获得感及安全感;残疾人及一些身体功能退化的老年人也需要相应的康复辅助器具。这就需要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范畴扩展到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医疗手段研究这些问题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由此,"健康医学工程"的理念应运而生。提出了"健康医学工程"的概念,介绍了其意义、特点、内容和对未来的展望,旨在为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拓宽视野、启发思路,为在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遇到的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全民健康产业的发展。

  • 标签: 健康 亚健康 生物医学工程 健康医学工程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阶段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叙事医学认知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至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健康医学院2016级~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72名学生进行调查。三阶段"叙事医学"教学分别安排在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的小学期。对经历不同阶段临床实践的医学生关于叙事医学认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着三阶段临床实践的递进,4个年级学生对叙事医学概念、发展、平行病历、写作技巧的了解程度逐步深入,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倾听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学生占比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2019级~2016级分别为32.0%(40/125)、23.2%(32/138)、21.2%(24/113)、15.6%(15/9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在已经进行临床实践的3个年级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叙事医学实践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对医患共情能力的培养、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均有所帮助。结论分阶段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医学生对叙事医学的认知,叙事医学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 标签: 三阶段 临床实践 叙事医学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各高校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中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现况。方法抽取全国各区域共36份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培养目标涉及预防理念的情况、预防医学课程开设情况等。结果所有培养方案中,22份(61%)在培养目标中未提及预防或群体健康;只有1所高校将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起列为主干学科。预防医学核心课程(卫生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社会医学)的总学时数从80~252不等,平均为(156.7±43.2)学时。预防医学课程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平均为4.3%±1.1%,最低的仅占2.5%,最高的也只占7.5%,均不足总课时数的10%。各高校之间预防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数差异较大。结论现有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预防理念渗透不足,预防医学课程学时数占比极低,各高校预防医学课时数差异较大。加强新时代临床医学生预防理念的培养迫在眉睫,建议从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完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强化预防与临床融合发展和注重临床研究能力提升4个方面不断完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标签: 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 健康中国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探索了临床医学长学制康复医学启蒙见习课程建设。教研室成立了启蒙见习教学组,明确了康复医学启蒙见习的带教目的、带教内容和带教方式。教学组确定了康复医学启蒙见习内容与见习要点是以直观的康复医生日常诊疗工作、康复治疗技术为框架进行设计。见习后学生反馈收获最大的见习内容是康复门诊。其原因可能是康复门诊能够接触到完整的康复病例诊疗过程,学生不需要特别多的医学知识,更容易接受。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对指导老师的评价满意。达到了较好的见习效果。

  • 标签: 临床医学长学制 康复医学 启蒙见习 早期接触临床
  • 简介:摘要超声检查无创、实时、价廉,无辐射、便于反复进行,是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检查新技术如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发展迅速,可有效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性质、评估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程度以及监测肝病治疗效果,在临床肝病及其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诊断价值。本指南规范了肝病多模态超声技术(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弹性超声)检查的仪器调置、患者准备及医生检查方法;对肝脏弥漫性病变(炎性病变、纤维化、硬化)、多种占位性病变及肝病介入操作的多模态超声技术诊断标准进行了定义和规范,同时推荐了超声监测周期及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诊断 超声 肝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随着重症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开始关注重症超声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超声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定性、定量地评估护理指标,有助于解决现有工作中的护理问题、护理难题,促进重症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护理学术的发展,为此,专家根据多年来重症护理超声实践的经验和应用,制定本共识。

  • 标签: 超声学 重症超声 专家共识 护理
  • 作者: 吴崇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内江市东兴区椑木中心卫生院超声科,四川内江 641100
  • 简介:阴道超声检查的过程是将超声探头放入女性阴道内进行身体检查,主要检查的位置是患者的子宫、卵巢以及盆腔的情况。由于超声探头可以近距离的贴近子宫和卵巢,很清楚的显示出女性盆腔内部各部分器官组织的结构,因此对早期正常妊娠和异常妊娠,妇科小型疾病的诊断,都有着很好的判断能力。和传统经腹部超声相对比,患者不用长时间憋尿,也不会受到腹部脂肪的影响。特别适用于绝经年龄比较大的患者。还可以用于甄别患者子宫内膜的情况,例如有无宫腔异常病变、卵巢功能情况、子宫卵巢有无小肿瘤等。

  • 标签: 阴道超声;优点;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弹性对比指数(ECI)与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行常规超声检查及ECI评估,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ECI与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结果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07个甲状腺结节,经病理诊断良性结节49个,恶性结节58个;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63.27%,特异性为68.97%。甲状腺恶性结节的ECI值(3.51±1.12)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2.59±0.85),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EC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佳界值为2.81,敏感性为89.66%,特异性为61.22%,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为0.705~0.866。结论超声弹性对比指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弹性对比指数 常规超声 弹性成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双江 王雷 刘一秀 贾娟 夏德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泸州 646000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泸州 646000 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泸州市重点实验室,泸州 646000,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重庆市肿瘤医院 教育部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学美容中心,泸州 64600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辅助设计股前外侧皮瓣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定位制备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测量穿支血管的影像学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A组术前采用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辅助设计股前外侧皮瓣,B组术前采用CDU定位制备股前外侧皮瓣。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皮瓣存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成像质量、术前与术中穿支血管皮肤浅出点位置差值、穿支动脉血管内径等指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人不同时间2次血管成像质量评分采用可靠性分析,取Cronbach’s α值;体质量指数(BMI)与皮瓣存活情况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基础疾病、合并用药、不良烟酒嗜好及术后并发症与皮瓣存活情况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50例口腔癌患者,每组各25例。2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TNM分期、BMI、合并基础疾病、合并用药、不良烟酒嗜好、肿瘤发生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64±5.94) min vs.(70.88±4.88) min,P<0.05];A组皮瓣全部成活,B组皮瓣坏死1例,2组皮瓣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96%,P>0.05);A组1例、B组2例出现供区创面积液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影像图像质量比较,A组血管成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8±0.64)分vs.(2.56±0.65)分,P<0.05]。A组术前定位的穿支血管皮肤浅出点位置与术中穿支血管浅出点位置的距离差值显著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0.50) mm vs.(1.75±0.84) mm,P<0.05]。A组术前影像学测量的穿支动脉血管内径为(1.68±0.17) mm,与术中实际测量值[(1.70±0.1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影像学测量穿支动脉血管内径为(1.77±0.14) mm,术中实际测量值为(1.66±0.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与皮瓣存活情况存在相关性(r=0.57,P<0.001),而BMI、合并基础疾病、合并用药、不良烟酒嗜好与皮瓣存活情况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与CDU比较,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在术前评估和皮瓣设计方面具有更好的准确性,且皮瓣制备时间更短,是一种较好的术前血管定位方法。

  • 标签: 口腔肿瘤 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重建 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诊断性刮宫检查后行手术治疗的1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资料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9%(171/199)。MRI对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3、0.574、0.573(均P<0.05)。MRI诊断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45.2%(19/42),特异性为88.5%(139/157),阳性预测值为51.4%(19/37),阴性预测值为85.8%(139/162),准确率为79.4%(158/199)。MRI诊断宫颈浸润的敏感性为58.3%(14/24),特异性为96.0%(168/175),阳性预测值为66.7%(14/21),阴性预测值为94.4%(168/178),准确率为91.5%(182/199)。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12/18,特异性为95.6%(173/181),阳性预测值为60.0%(12/20),阴性预测值为96.6%(173/179),准确率为93.0%(185/199)。提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是评估子宫内膜癌较准确的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是无创性评价肾内氧代谢功能技术。随着肾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临床研究的持续发展,能监测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小球疾病、肾移植、肾血管疾病以及肾脏肿瘤等多种肾脏疾病的氧合水平变化。笔者综述了关于肾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进展。

  • 标签: 肾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颅内支架CT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7月—2019年10月颅内动脉置入支架、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37~83(60.6±7.9)岁,共留置支架35枚。以DSA为金标准,将CTA对支架情况的评估(成像质量)进行分级,并将分级结果与支架部位相关解剖特征(置入部位颅内动脉的直径及其是否紧贴颅骨走行、邻近弹簧圈存在与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的成像质量分级结果的Cohen's Kappa系数为0.826 (95%可信区间为0.638~1.014),一致性好。CTA的成像质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直径Youden指数为2.505 mm,曲线下面积为0.933;支架所在动脉的解剖部位是否紧贴颅骨走行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2, P>0.05);邻近支架部位是否存在弹簧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0, P<0.01)。结论对于颅内留置支架的患者,当支架所在动脉直径>2.5 mm时,CTA的成像质量较好;颅骨骨质存在对CTA成像无明显影响;弹簧圈的存在会导致CTA成像质量的下降。

  • 标签: 血管成形 血管支架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CT血管造影 弹簧圈 伪影 成像质量 直径
  • 作者: 郝飞 和清源 崔哲 刘子龙 卢嘉宾 张恒 徐萌 谢利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承德 067000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学成像设备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对MRI仪定量检测能力进行质量控制的多参数水膜,并基于这种水膜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材料与方法研制多参数水模,通过多参数水模中不同的结构层内置的特征溶液表征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T1)、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并进行定值;然后提取水膜MRI图像目标区域灰度值、获取多域信息、通过数据拟合建立质控标定算法,并应用此质控方法对PA0、PA1两台设备进行测试。结果多参数水膜能满足对MRI设备的PD、T1、T2、ADC值质量检测。最小二乘法的T1质控分析方法对两台设备量值稳定性质控中,PA0的T1量值稳定性明显优于PA1。采用灰度卷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两台设备量值准确度质控的准确率。结论本研究自行研制的多参数水模能够对功能成像定量技术进行质控,建立了能够溯源至国际单位制的设备性能评价方法并将其标准化,构筑了我国MRI设备质控的基础。

  • 标签: 多参数水模 质量控制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国家标准
  • 简介:摘要冠心病在我国是多发且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非对比增强冠状动脉MRA(CMRA)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无对比剂、无辐射及多参数成像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本文回顾总结非对比增强CMRA临床应用现状及优势,阐述CMRA当前技术现状,介绍CMRA目前研究的技术热点,主要讨论采集加速技术、填充方式、运动校正等方法,同时展望CMRA在冠状动脉高分辨率、冠状动脉管腔及血管壁和其生理量化研究的主要进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冠心病
  • 简介:摘要作为大脑内的"废物"清除途径,类淋巴系统是维系脑细胞微环境稳态的保证。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存在类淋巴系统的改变。MRI是目前唯一能实现人体类淋巴系统成像的技术,且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对示踪剂敏感等优势。定量MRI更是能够客观评价类淋巴系统的流入与流出功能的改变。因此,本文围绕定量MRI技术在类淋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类淋巴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定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示踪剂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无症状肘管尺神经脱位组及对照组的尺神经最大直径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评价两组尺神经的僵硬度,以探讨无症状肘管区脱位尺神经的高分辨率超声及SWE特征。方法由两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独立对38例无症状受试者(76侧肘)于屈伸肘关节时进行高频超声动态检查,判断其脱位与否,分为脱位组及对照组,并分别测量尺神经最大直径及横截面积,然后行SWE检查,分别测量剪切模量值。资料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及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者一致性的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结果15.8%(12/76)的受试对象可见尺神经脱位。脱位组肘管区尺神经最大直径(0.194±0.022) cm与对照组相应位置尺神经直径(0.181±0.023)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8,P>0.05),脱位组肘管区尺神经CSA(0.064±0.009) cm2及SWE(43.629±6.737) kPa与对照组相应位置尺神经CSA(0.050±0.008) cm2及SWE(31.293±7.858) k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ICC评估观察者间对肘管尺神经最大直径、CSA及SWE值评价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ICC分别为0.941、0.819、0.843)。结论无症状受试者中存在尺神经脱位者其肘管尺神经的CSA及SWE值均显著增加,观察者一致性较好。高分辨率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可全面、定量地评估脱位尺神经的形态变化及力学性能,评估尺神经脱位并监测其进展。

  • 标签: 尺神经 脱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技术逐步发展成熟,临床需求日益增长,但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仍有待推广。本文介绍CMRA成像技术的主要进步及发展,浅析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机遇和挑战,以期推动该技术的普及及合理临床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诊断性刮宫检查后行手术治疗的1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资料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9%(171/199)。MRI对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3、0.574、0.573(均P<0.05)。MRI诊断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45.2%(19/42),特异性为88.5%(139/157),阳性预测值为51.4%(19/37),阴性预测值为85.8%(139/162),准确率为79.4%(158/199)。MRI诊断宫颈浸润的敏感性为58.3%(14/24),特异性为96.0%(168/175),阳性预测值为66.7%(14/21),阴性预测值为94.4%(168/178),准确率为91.5%(182/199)。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12/18,特异性为95.6%(173/181),阳性预测值为60.0%(12/20),阴性预测值为96.6%(173/179),准确率为93.0%(185/199)。提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是评估子宫内膜癌较准确的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