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定位系统常用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地球物理现象的监测。滑坡监测是一个对各种GPS方法进行测试并解译各种系统误差来源的领域。在以往的研究中,快速静态GPS的系统误差来源的解译受GPS位置高差的显著影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探讨使用快速静态测量中监测点高差对GPS监测快速测量的影响程度。为了证明其影响,我们在土耳其中部的koyulhisar滑坡中使用了静态GPS测量。快速静态GPS方案与静态GPS方案在BERNESE5.0中的运行结果对比表明,当监测基准点之间高差较大时系统误差主要表现在快速静态GPS变形率的估算值上。其中垂直分量的效果尤为显著,尽管它在水平分量上微不足道。减少地面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的高差,15分钟后快速静态方案即显示出与静态定位方案的高度相关性和近似变形率。

  • 标签: 快速静态GPS GPS精度 滑坡监测 垂直位置 GPS速度估计
  • 简介:开展具有集成化标准组件的多通道监测井管的研究,创建一种新型的地下水监测井建井模式;研发一套先进的地下水多级分层自动监测与实时传输成套仪器设备,实现地下水监测从传统的混合监测到分层监测。建立集地下水动态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于一体的监测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我国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水平。

  • 标签: 自动监测技术 地下水监测 科技进展 级分 动态数据采集 动态管理系统
  • 简介: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测定法MetPLATEM^TM,评价径流、被金属污染的土壤、Marrakech区两个采矿点的地下水中的金属毒性。这种生物测定方法主要是根据金属污染引起的Estherichia大肠菌突变株的β半乳糖苷酶的特异性抑制。两个矿区所有采样站的河水样全部都是毒性的.而且呈现出的酶抑制超过87%.矿区C中SWA4和SWB1站除外。这些河水的Cu和Zn的浓度高。说明MetPLATE表现出了剧毒性。B和C矿河水的pH值在2.1和6.2之间变化,可能是金属的活化作用造成的,这就提出了这些矿区酸性矿山排水的问题。生物测定的MetPLATE方法还应用于酸性水污染的尾矿和土壤的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可溶性Zn和Cu的浓度较高导致这些土壤和尾矿的毒性高。地下水毒性测试使用的MetPLATE方法说明。除了B矿GW3外、(潮湿季节抑制作用95.3%,干燥季节抑制作用82.9%),其余的呈现出的金属的毒性都低,抑制作用为2.7—45.5%。这种毒性高的原因主要是铜(189μgCul^-1)和锌(505μgZnl^-1)的浓度高于常见的浓度。这些结果说明这两个含金属矿附近的不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观察的总的趋势是MetPLATE测定的金属毒性随着研究的母岩中总金属浓度和移动的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MeIPLATE生物测定是评估水样和土样金属毒性的可靠而且快速的生物测定方法。

  • 标签: 地下水 重金属 金属毒性测定 MetPLATE^TM采矿区 壤中径流
  • 简介:2002年12月28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Beni山脉东侧边坡发生了滑坡事件。在该边坡区域内,节理玄武岩和蛇绿质角砾岩上覆于中生代石灰岩(CalcariaCalpionelle组)。在崩塌发生前出现多种先兆信号:边坡变形发育是最主要的先兆信号;而且,边坡变形分析是风险情况评价的起点。实际上,在突发时期(开始于2002年4月13日)管理期间,我们通过结合地质力学调查、实验室分析、岩土工程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地震和GBInSAR)、监测系统(去分光光度(distometric)系统和自动系统)和离散元数值模拟获得的数据,力求评估滑坡的实际延展情况、滑坡体范围内位移分布、滑坡体动力学特性及其时空演化。鉴于此,我们有望为政府当局提供所有所需信息以制定适当的滑坡风险管理与缓解措施。在滑坡事件发生后,我们采用滑程反分析法完成本项研究。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于预期调查的成功与失败。

  • 标签: 滑坡 数值模拟 监测 INSAR 破坏时间 滑程
  • 简介:本文主要是监测发达国家(英国)和发展中国家(莫桑比克)城区含水层环境中排泄物的污染。这不仅要加强了解经由复杂城区水系统的污染流,而且还要加强对地下病原体传输的了解,调查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本文提出的这些问题,关注城区水资源再利用的潜在管理策略。

  • 标签: 排泄物污染 细菌 病毒 微生物污染 水质 莫桑比克
  • 简介:利用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对在2003至2010年问获取的23幅ENVISAT合成孔径雷达(SAR)图进行处理,以调查墨西哥莫雷利亚市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模式。这些沉降区以地下水超采导致的集中圆形模式(例如格兰德河曲流区域;最大变形为7-8cm/yr)分布,或者以沿东北.西南或东一西向以及与主要断层平行方向延伸的模式分布(例如LaColina、LaPaloma和CentralCamionera断层;最大变形为4-5cm/yr)。在一些主要正断层上盘区也测量出较高的沉降速率,而在这些断层上盘区出露的第四系可压缩沉积层序厚度最大。横跨主要断层鉴别出明显的沉降速率差异,这表明这些断层起到地下水水平运动的阻挡层的作用。沉降速率与可压缩沉积层总厚度之间显示弱正相关性,而与抽水速率或静水位变化之间无任何相关性。利用常规InSAR对地面变形进行的延时分析揭示了LaColina断层和格兰德河曲流区北部地面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格兰德河曲流区,InSAR测量的横剖面和三维视图以及沉降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沉降速率自2005年以来开始增大;这与PradosVerdesII井的再次下套管有关,因为该井井位处于最大沉降区中部。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InSAR永久散射体沉降构造地质地下水GPS莫雷利亚市墨西哥
  • 简介:通过对内置式、袖套式、对称式和下挂式四种不同类型复合射孔器的设计结构、作用原理及安全性对比分析,建议根据不同井身结构、地层污染程度等情况,合理设定峰值压力及火药用量,在确保作业安全前提下,优选高效复合射孔器。

  • 标签: 复合射孔 超正压 峰值压力 推进剂 安全分析
  • 简介:运输和注入二氧化碳已经在美国实施,其关联的风险问题也已经被较好地认识。长远来看,有一种风险就是地下储存的二氧化碳可能沿着一个不确定的运移通道或失稳井筒泄漏出来。这种风险场景或许可以类比为火山喷发时的天然二氧化碳的排放。只要二氧化碳能够弥散到大气中,火山地区的那种通过土壤或经由碳酸性温泉扩散泄漏出来的二氧化碳并不代表一种威胁。然而,当二氧化碳能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得以积聚,它明确地构成一种威胁。从火山腔或火山口中突然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云同样也构成致命的威胁。然而,似乎难己找到这样的类比把地下储存的二氧化碳的泄漏造成的风险和上述那些致命威胁联系起来。建议对储存的二氧化碳在可能失稳井简附近的运移扩散和演化机理进行建模分析。

  • 标签: 二氧化碳 地下处置 安全 火山
  • 简介:众所周知,由于所涉及的场地范丽和时间尺度,用实验室或模拟实验预测人为建造的二氧化碳地储存场地的长期效应和稳定性是很难的。而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信息源是天然场地,这个天然场地的深度巨大,产生的二氧化碳或许在多孔储集层被捕集或许向地表泄漏。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场地设计的范围内,这些储存场地被视为地质时间跨度上形成的二氧化碳“天然模拟场地”。这些场地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i)了解为什么一些储集层渗漏而另一些储层却不渗漏;ii)了解即将渗入到近地表环境的22氧化碳的可能影响:iii)利用泄漏场地来开发,测试和优化各种监测技术。本文总结了在欧共体资助的项目(地质环境中用于二氧化碳储存的天然模拟)执行期间,在意大利中部取得的许多近地表气体地球化学的成果。这些包括二氧化碳储集层渗漏(Latem)和非泄漏(Sesta)对比、为描述迁移路径而进行的土壤气体详细调查、为研究二氧化碳浓度的瞬时变化而建立的地球化学连续监测站、包括在浅层注入混合气体在内的野外试验,根据不同气体的化学-物理-生物学特性,描述迁移路径并且推测各种气体性质。上述资料为22氧化碳的选址、风险评价、监测技术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如果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成为可以接受的并且被广泛应用的技术,那么,进行上述工作对于二氧化碳地质存储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土壤气体调查 地球化学监测站 注入试验 渗漏-非渗漏天然二氧化碳储集层
  • 简介:用跨孔以及地面-井下电阻率层析成像(ERT)、监测深度约650米咸水含水层中二氧化碳(CO2)迁移的可行性调查在Ketzin(德国)附近的CO2SINK实验场地进行。永久性的垂直电阻率排列(VERA)由45根电极组成(15根在注入井Ketzin201内,两口观测井Ktzi200和Ktzi202内各15根),成功地放置在约590-740米(电极距约10米)深度范围的绝缘套管上。该Ketzin的三口井排列成垂直三角形,孔间距50和100米。第一个合成模拟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注入引起大约200%的电阻率增加(与大部分二氧化碳50%的饱和度相对应),这同实验室的研究比较一致。场地资料的有限差分反演在井孔之间提供了与储层模拟研究一致的电阻率三维分布。为了扩大跨孔测量提供的有限观测面积,另外布置了地面-井下测量。从地面到井下的电阻率实验推导出一个东南-西北方向的主要二氧化碳的迁移。第一个跨孔时延成果指出,Ketzin电极排列设置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足以解决期望的关于该电极排列在特征长度尺寸上的电阻率变化。有可能测量到大的电阻率变化,但是,在当前的地质情况下,用垂直电阻率排列还不能解决二氧化碳羽状流的详细资料。

  • 标签: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地电监测 二氧化碳储存 野外数据 埋设电报
  • 简介:美国AppliedGeomechanics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可评价水力裂缝尺寸,油层和井眼状况的水力阻力试井工艺。与常规的压力不稳定试井工艺相比,它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和安全系数大等优点。该工艺不需要昂贵的和不安全的井下工具,可获得现有工艺不能获得的资料,而且操作简单,可节省人力和降低设备成本。所需测量,只用一个井口压力传感器即可完成。水力阻力试井工艺是一种利用井眼共振来探测井下和地层状态的方法。井眼共振可用几何形状和横截而特征来描述。裂缝可强烈地影响井眼的共振形态,并产生频率和振幅特异的调制波。裂缝越大其影响就越大,裂缝的这一影响,可用一个称作"水力阻力"的参数来描述。操作过程为,关闭井口以引起

  • 标签: 试井 井口压力 井下工具 地层裂缝 几何形状 调制波
  • 简介:水环地调中心副主任郭建强带队的检查组对“辽宁省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野外工作质量和安全综合检查。检查组首先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进展汇报,并认真查阅了野外记录本、监测点布置记录等原始资料,详细了解了仪器的安装及运行隋况等。

  • 标签: 安全检查工作 项目质量 辽宁地区 综合检查 工作质量
  • 简介:2007年6月8—14日,我中心承担的计划项目-“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2006年度成果验收及2007年设计评审会议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局水环部和15个项目承担单位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地下水勘查 供水安全 评审会 地方病 设计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