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消化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0例,联合脏器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4例,31例出现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为多见,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消化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采取综合细致的治疗措施,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消化道 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消化恶性肿瘤的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进行精心,有效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营养支持及各引流管的护理。结果36例消化恶性肿瘤的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结论消化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患者入院期间起主导作用,加快了康复速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消化道恶性肿瘤 手术前护理 手术中护理 手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MUC1是muc1基因编码的高分子量、高糖基化的跨膜蛋白,对正常胃肠道粘膜起润滑和保护作用。大量研究显示在消化肿瘤组织中,MUC1常出现异常表达,并且与消化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对MUC1与消化肿瘤的关系综述。

  • 标签: MUC1 消化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晚期消化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上消化大出血观察与护理要点。阐述了上消化大出血病人的急救措施、基础护理,强调病人大出血期间应注意止血及迅速输血,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并发症。

  • 标签: 上消化道大出血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上消化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aits)以上的消化,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出血是上消化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科知识,了解疾病病因,要掌握病情观察。通过医护配合,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大出血患者采用血液科制定的成分血合理搭配输注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消化大出血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血方式,观察组采用血液科制定方案成分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前血液相关指标没有较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3h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发烧、过敏以及其他,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发烧4例、过敏3例、其他3例,不良反应率25.00%;对照组:发烧7例、过敏7例、其他2例,不良反应率40.00%;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科制定的成分血合理搭配输注方案,能够对患者的输血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改善,同时临床疗效快,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消化道大出血 成分输血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幽门螺旋杆菌(Hp)可作为多种消化疾病致病因子,同时也是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此为方向对既往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上消化道疾病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上消化疾病的关系。方法:从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上消化疾病患儿中抽选109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然后将患儿的胃镜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有胆汁反流慢性胃炎、无胆汁反流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等疾病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9.30%、17.24%、33.33%、77.78%、33.33%、0.00%,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最高,超过70%。超过5岁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28.21%)明显高于小于等于5岁患儿,超过12个月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36.00%)、3个月-6个月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30.00%)明显高于少于3个月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8.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小儿上消化疾病患儿的症状大多以呕吐、胃炎、腹痛等为主,大多数患儿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小儿上消化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小儿上消化道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疾病患者血液中尿素氮水平高低与上消化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中尿素氮水平高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为尿素氮水平高,对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疾病患者 血液中尿素氮水平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在上消化大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上消化大出血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对半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依从评分、止血时间和预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了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依从评分显著提高、消化止血时间更短、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上消化大出血患者积极施行消化内科专科护理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适用价值。

  • 标签: 消化内科 专科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消化内镜下消化息肉电切除术提供的护理措施。方法 用2020年3月-2021年3月院内需进行消化内镜下消化息肉电切除术的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综合护理,比较相关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相关情况比观察组差,有差异(P

  • 标签: 消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电切除术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气保护在床旁胃镜诊治上消化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上消化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早期气保护护理措施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床旁胃镜诊治操作时间、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上消化大出血患者使用床旁胃镜诊治的过程中采取早期气保护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还能够对患者气实施有效保护,减轻床旁胃镜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影响,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气道保护 床旁 胃镜 上消化道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69例消化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69例患者,其中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45例(65.21%),姑息性切除6例(10.16%),联合脏器切除18例(30.5%),出现并发症44例(74.57%),以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为多见,围手术期死亡7例(11.86%)。结论消化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采取综合细致的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消化道 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为正确诊断和治疗上消化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和分析186例上消化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统计患者年龄、临床诊断和幽门螺杆菌(Hp)检查结果。结果186例上消化疾病患者中,Hp检查结果阳性的96例,阳性率为51.6%,各年龄组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常见的上消化疾病中,以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最高,达到100%,以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最低,为42.86%,其他上消化疾病Hp感染率在47.37%~55.0%。结论上消化疾病与Hp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Hp对于诊断、治疗上消化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对我院30例内镜消化粘膜下层剥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30例内镜消化粘膜下层剥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这些患者的后期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对30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之后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显著于常规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内镜消化粘膜下层剥离术后的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了患者病情,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

  • 标签: 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 护理效果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外科术前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患有消化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消化大出血的的确诊患者病例82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A组患者采用灌注方法进行外科术前介入治疗;B组患者采用栓塞方法进行外科术前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止血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止血率与A组患者比较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外科术前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患有消化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栓塞治疗是首选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 标签: 术前介入治疗 消化道大出血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