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对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培养正常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予不同浓度MSP干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8、IL-1β和IL-10的浓度,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经MSP处理后,正常大鼠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8、IL-1β和IL-10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8和IL-1β浓度较正常大鼠增加更显著。MSP呈浓度依赖性刺激正常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MDA增加,抑制其SOD的产生,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中SOD水平较正常大鼠降低更加明显。结论MSP能显著增加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8和IL-1β,抑制其产生SOD。提示MSP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SP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COPD
  • 简介:过去20年间,我国因急性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近一倍,目前每年将近100万。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将增加50%,心肌梗死将从目前死因的第5位上升到第1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且治疗费用昂贵,

  • 标签: ST2 心血管疾病 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耳穴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及对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入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0例,给予常规EGFRI治疗,治疗组联合耳穴贴压,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1例退出,对照组2例退出;对照组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71.43%)高于治疗组(37.93%),而反应等级、生命质量提高率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短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与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Is联合耳穴贴压治疗NSCLC有利于防治皮肤相关性毒性,可改善生活质量,且对疗效无影响。

  • 标签: 耳穴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联合肝硬化指标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所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进行定量检测,并在CT分型后进行比较。结果100例病毒性肝炎中,肝纤维化指标随CT分型的加重明显升高(P<005),但其正常对照与CT分型中的均匀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TGFβ-1随CT分型的加重明显升高。结论肝硬化的诊断要结合肝纤维化指标、CT及TGFβ-1综合分析判断,但是TGFβ-1更能提示早期的肝硬化。

  • 标签: 肝纤维化 TGF&beta -1 CT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避免慢阻肺反复发作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名患者均选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例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①治疗后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使AECOPD患者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2 TNF-&alpha 肺功能
  • 简介:摘要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是成纤维细胞因子系中最为突出的因子之一。该类生长因子在病理生理学上是功能强大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类型为中胚层和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有促进其增长和分化的作用。其中对于创面烧伤的治疗这几年来就有很多报道是使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该种治疗方式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领域的良好效果已经非常的明显。目前的研究资料说明,该类生长因子能促进人体创伤表面的细胞DNA的合成、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增长分化等特性。在临床研究上还有使患者体内血管舒张、神经调节、神经保护等生物特异性。

  • 标签: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作用功能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基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评价止咳贴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止咳贴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和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5,IL-6及Ig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控制9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儿临床控制1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3%;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2组患儿治疗前IL-4,IL-5,IL-6及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治疗后IL-4,IL-5,IL-6及Ig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组间IL-4,IL-5,IL-6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止咳贴可能通过改变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达到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而且其临床疗效与西药治疗相当。

  • 标签: 炎症细胞因子 止咳贴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生长因子及生物学材料是组织工程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目前组织工程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一些重要生长因子和生物学材料的主要作用以及近期的实验进展,指出当前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生物学材料 生长因子 颌下腺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口腔正畸方法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后,对其整体效果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进行详细分析。方法:试验整体实施时段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借助双盲法对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56例均分,各28例。参照组实行普通治疗,研究组实行口腔正畸治疗。检验各指标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以及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比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和参照组效果分别为96.43%(27/28)、71.43%(20/28),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后,其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改善明显,使牙齿的美观、功能和症状予以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3对于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医院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脓毒血症患者纳入研究。将其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人员均开展常规脓毒血症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干预,观察组则予以维生素D3干预。分析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以及28d病死率,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此外,通过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脓毒血症患者28d病死率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而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可得: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未补充维生素D3均是脓毒血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素(均P<0.05)。以28d病死率为因变量,以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以及未补充维生素D3均是脓毒血症患者28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3可明显降低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其早日康复,降低28d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脓毒血症 维生素D3 炎症因子 28d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口腔正畸方法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后,对其整体效果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进行详细分析。方法:试验整体实施时段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借助双盲法对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56例均分,各28例。参照组实行普通治疗,研究组实行口腔正畸治疗。检验各指标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以及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比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和参照组效果分别为96.43%(27/28)、71.43%(20/28),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后,其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改善明显,使牙齿的美观、功能和症状予以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樟脑酚根管消毒治疗牙髓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牙髓炎病人98例作为研究目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常规组行根管治疗干预+甲醛甲酚根管消毒,研究组行根管治疗干预+樟脑酚根管消毒,6个月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髓炎病人,在临床中应用樟脑酚根管消毒治疗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快速减轻病人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疼痛感,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樟脑酚根管消毒 牙髓炎 疗效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雾化吸入加体位转换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2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儿再予以体位转换护理。检测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并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统计所用患儿肺部湿啰音及发热消失时间并行组间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均上升,研究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高,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2)治疗期间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发热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均短(P<0.05);(3)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加体位转换护理更利于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氧饱和度提升,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整体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新生儿肺炎患儿 雾化吸入治疗 体位转换护理 血氧饱和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检测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5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A组,选取50例肺炎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白细胞介素-8以及Fractalkine水平上,观察A组和观察B组高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相较于观察B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癌 血清趋化因子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C804A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对151例CHD患者与7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冠心病组TNF-βC804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1.794,P=0.003)。等位基因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含A等位基因人群患CHD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2.012倍(OR=2.012,95%CI1.353,2.993),提示该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的易感基因,主要表现在AA基因型的患者,其在病例组中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X2=5.068,P=0.026),AA基因型人群患CHD风险增加2.031倍(OR=2.031,95%CI1.090,3.185),而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患CHD的风险为对照组的0.497倍(OR=0.497,95%CI0.334,0.739),尤其CC型在对照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病例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10.694,P=0.001),携带CC基因型人群患CHD的风险为0.353(OR=0.353,95%CI0.186,0.667)从而提示C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的保护基因。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beta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易感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确诊胎膜早破问题上的临床价值,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克州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孕妇90例,根据临床表现,对胎膜情况分为3组,分别为确诊胎膜已破组25例,为1组;胎膜仍然完整组30例,为2组;怀疑胎膜已经破裂组35例,为3组。采用免疫层析法联合羊齿状结晶法对这90例孕妇胎膜早破情况进行诊断,将两种方法检查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收集患者的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组:免疫层析法检查结果显示均为阳性,羊齿状结晶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为12例。2组: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均为阴性。3组:免疫层析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为13例,羊齿状结晶法显示阳性为2例。结论使用IGFBP-1确诊胎膜早破比较准确,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胎膜早破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