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联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ug肌注,同时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0.9%Nacl10ml静注,每天1次;另40例为对照组,单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0.9%Nacl10ml静注,每天1次,2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DPN的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老年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亚低温辅助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中疗效。方法对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CRP、TNF-α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中效果显著。

  • 标签: 亚低温 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风湿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抗CCP抗体和RF,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论抗CCP抗体检测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特异性高、敏感度高的特点,联合检测抗CCP抗体与RF可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提高RA的诊断率,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湿性敷料结合重组人细胞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门诊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临床疗效,以期对门诊Ⅱ度烧烫伤创面治疗护理提供临床经验参考,并为临床外用重组人细胞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烫伤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京江北人民医院伤口门诊2017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Ⅱ度烧烫伤患者5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进行排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创面均采用伤口三角评估法进行伤口评估,均采用同样的清洗清创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伤口湿性疗法,即根据伤口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使用于创面,试验组在清洗清创完成后,在创面表面,均匀喷洒重组人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再联合使用合适的伤口敷料于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浅Ⅱ度创面治疗后第7、14天创面愈合率;比较两组患者深Ⅱ度创面治疗后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比较两组患者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收集并整理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浅Ⅱ度创面治疗后第7天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创面均愈合,无差异。试验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湿性敷料结合重组人细胞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门诊小面积Ⅱ度烧烫伤,可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值得推广。

  • 标签: 烧伤 烫伤 重组人细胞表皮生长因子 湿性敷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组(10mg/日),B组(20mg/日),C组(40mg/日)。分别于入院当时、PCI术后24小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galectin-3及hs-CRP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hs-CRP的水平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galectin-3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改善冠心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不稳定性心绞痛 PCI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的影响和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38例入住我科即给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至少72h的AECOPD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8h后的CRP、IL-6水平以及临床治疗结果(包括气管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CRP和IL-6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的炎症水平,但不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AECOPD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N-乙酰半胱氨酸 炎症因子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对炎性因子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高血压<180/110mmHg)和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情况分为高血压症组、高血脂症组以及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组,分别31例、32例、35例,并同时选取正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高血脂组的炎性介质指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合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改善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炎性介质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血压 高血脂 合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价,并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末端潜伏期测定,同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神经症状总评分减少,测得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在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或其家属意愿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等内科治疗,观察组则同时采用血浆置换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WBC)、血糖(GLU)、血脂(TG)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淀粉酶、脂肪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参考组7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GLU以及TG水平均分别为(7.56±0.56)×109/L、(7.08±1.03)mmol/L、(6.01±1.55)mmol/L,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PR、PCT、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在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快速降脂、促使机体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浆置换疗法 高脂血症胰腺炎 炎性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12月,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采取产后操锻炼。结果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具有提高改善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盆底肌肉训练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康复效果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B超引导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外周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拟进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对照组)和B超引导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比简易智力量表评分(MMSE)、炎症因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MSE以及外周血IL-6、TNF-α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天研究组MMSE高于对照组,外周血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B超引导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后的老年前列腺电切患者,近期MMSE评分升高,外周血炎性因子IL-6、TNF-α的水平降低。

  • 标签: 麻醉 前列腺增生 认知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胱抑素C和炎症因子在预测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将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伤组(CHB+KI组),比较两组患者eGFR、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并分析其在预测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结果CHB+KI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GFR、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CHB组(均P<0.05)。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肾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胱抑素C+hs-CRP+TNF-α+IL-6组合指标预测价值最大。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肾功能损伤时胱抑素C、hs-CRP、TNF-α和IL-6显著升高,其中胱抑素C+hs-CRP+TNF-α+IL-6组合在预测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最高。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损伤 胱抑素C 炎症因子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2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皮肤混合瘤的石蜡包埋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PCNA和bcl-2的表达。结果TGF-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PCNA和bcl-2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其与皮肤混合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皮肤混合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蛋白C、蛋白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检测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纳入A组,30例)、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纳入B组,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血浆蛋白C、蛋白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结果对照组血浆蛋白C活性最高,其次为A组,B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A组血浆蛋白S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血浆蛋白S活性低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最低,其次为A组,B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的克罗恩病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差异,可考虑分级别应用抗凝药物。

  • 标签: 克罗恩病 活动期 缓解期 蛋白C 蛋白S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组(10mg/日),B组(20mg/日),C组(40mg/日)。分别于入院当时、PCI术后24小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galectin-3及hs-CRP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hs-CRP的水平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galectin-3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改善冠心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不稳定性心绞痛 PCI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强化降脂在临床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其血清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行10mg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行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强化降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中行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清水平,同时并降低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 标签: 炎性因子 瑞舒伐他汀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是继LAK、TIL、CD3AK细胞之后,具有细胞增殖能力高、肿瘤杀伤能力强等特点的新一代过继免疫抗肿瘤细胞,可有效杀灭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体能残留的微小病灶,具有特异性强、适用性广、副作用轻等优点。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抗原递呈、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DC联合CIK进行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持久性、彻底性、广泛性、安全性等优势,能准确、高效的杀伤肿瘤细胞。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 标签: CIK细胞 DC细胞 生物学特性 肿瘤过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33/34),相对于对照组73.53%(25/34)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脑利钠肽对其循环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40例,随机将病患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设为甘油组,另一组病患给予重组脑利钠肽进行治疗设为钠肽组,每组各有20例病患,对两组病患术前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患术前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甘油组术后72h比较,钠肽组病患的hS-CRP、sICAM-1、IL-6、sVCAM—1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钠肽组病患的室壁运动积分、肌酸磷酸激酶(CK)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优于甘油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脑利钠肽,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功能 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 炎性因子 重组脑利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率高,可引起神经系统等并发症,造成高死亡率。本研究拟探讨某些炎症因子与重症手足口的发生相关。方法将79例患儿分为EV/CA/EV+CA/其他病毒感染组(A/B/C/D组),同时选用10例正常体检患儿作为对照组(E组)。通过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咽拭子及血清中EV-71、CA-16及其他病毒的核酸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如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扰素γ(IFN-γ)分泌情况。结果IL-1β,IL-6,IL-10和TNF-α在A/B/C/D组内无明显差异;GM-CSF及IFN-γ在A组较B/C/D组明显升高。结论炎症因子IFN-γ和GM-CSF可应用于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EV-71 手足口病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