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安全因素分析应用在新生儿护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 88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开展不安全因素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n=44),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 n=44),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 2.27%、 4.55%)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人员操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给予对应解决方案,可降低风险事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不安全因素 ;新生儿 ;新生儿护理    作為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护理工作加以重视,并且不断强化自身护理技能,全面分析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对应解决措施,提高新生儿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 88例新生儿,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所在医院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 88例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选新生儿均符合临床护理服务操作标准 [1-2],新生儿家属能够配合各项工作,对诊疗情况知情同意。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组,观察组( n=44)中,男婴 20例,女婴 24例,日龄 3~ 20d,平均日龄( 13.52±3.89) d。体质量 3.1~ 5.2kg,平均体质量( 3.82±0.27) kg。对照组( n=44)中,男婴 21例,女婴 23例,日龄 3~ 22d,平均日龄( 13.66±3.78) d。体质量 3.2~ 5.2kg,平均体质量( 3.88±0.25) kg。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以下情况 [3]: 1)家属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 ;2)新生儿合并严重全身感染者 ;3)合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 ;4)合并先天性严重疾病者。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结合新生儿实际需要,给予对应护理服务,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观察组新生儿接受不安全因素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新生儿自身因素及护理。①护理风险:对本组新生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新生儿免疫力普遍偏低,且机体防御能力差,容易被病原菌侵袭。在此基础上,新生儿身体情况变化较快,增加临床护理执行难度。②护理对策:针对新生儿自身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应加以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病原菌感染几率。提倡尽早母乳喂养,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家属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新生儿机体免疫及抗病能力。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保证新生儿病室温度、湿度条件满足标准,降低风险。     2)护理人员因素及护理。①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到位所引起的风险,值得每个临床护理人员注意,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新生儿护理质量,也会显著增加安全风险,对新生儿健康带来严重影响。②护理对策:针对此类问题,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使其能够对新生儿专业护理知识进行强化,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本组新生儿即是在此种背景下接受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已经深刻意识到自身问题,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进,以新生儿为核心,执行护理风险管理。例如,护理人员对自身操作技能进行优化,发现新生儿存在呼吸道问题,则及时对其开展对应干预,适当抬高床头,做好呼吸道护理及体位管理,协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强化操作技能,减少新生儿皮肤划伤。     3)人员配置因素及护理。①护理风险:新生儿护理执行难度大,很多家属不能理解护理人员的难处,导致护理人员承受较大工作压力,无法及时发现新生儿不良状况,增加了护理风险。②护理对策:鉴于上述状况,首先对护理人员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予对应疏导,使护理人员能够正确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风险。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避免发生新生儿腕带丢失现象,减少不安全事件。其次,对护理人员排班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弹性排班方法,除科室护士长外,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到轮班中。保证每个护理人员均有机会参与到弹性班和固定班的轮班值守中,使其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同时也能够为新生儿提供连续性服务,减少护理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于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患者 9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运用基础性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干预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13.34%( P< 0.05);观察组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为 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6.67%( P< 0.05);较之参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缩减 6.67%( P< 0.05)。结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防控护理风险,削减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对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创建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应用曲普瑞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入组,入选后应用动态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50例应用曲普瑞林臀部肌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及不良症状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子宫肌瘤 曲普瑞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6年 12月至 2017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 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 N-乙酰半胱氨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吸痰次数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于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常规治疗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的治愈效果明显,病灶吸收率会提高,缺氧、咳痰、咳嗽、气促的症状也会明显减轻,且副作用少。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老年吸入性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ICU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ICU进行治疗的患者72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镇静效果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6%(P<0.05)。结论: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的安全管理方式对ICU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镇静效果,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对提高护理效果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ICU 镇痛镇静 安全管理 程序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要想使医疗过程中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本研究对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对质量控制流程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对输血安全作用展开研究。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用于妇科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诊治的 118 例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59 )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 n=59 )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妇科盆腔炎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妇科 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地成立PDCA小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措施规范执行率,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 结果对活动前后转运规范执行率进行比较(P < 0.01),活动后转运规范执行率明显高于活动前,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样明显高于活动前( P < 0.01)。 结论PDC循环管理 A运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能够明显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规范执行率。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回顾分析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7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将75例患者实施重点环节安全管理作为实验组,分析2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2.67%、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7%、20.00%(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重点环节安全管理 手术室 常规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中 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2018年 5月时间段与 2018年 6-2019年 6月时间段作为试验阶段。观察 PDCA循环管理在实施前与实施后,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在实施后,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中有效实施 PDCA循环管理措施,能够使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化,从而达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终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管理规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地成立PDCA小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措施规范执行率,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 结果对活动前后转运规范执行率进行比较(P < 0.01),活动后转运规范执行率明显高于活动前,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样明显高于活动前( P < 0.01)。 结论PDC循环管理 A运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能够明显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规范执行率。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急诊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的要求也日趋强烈。与此同时,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神经外科患者由于病情危急、病症变化多端,极易出现各种意外事故,因此尤其需要细致详尽的护理。本文将基于护理安全文化应用以及目前神经外科护理中潜藏的风险因素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理安全 护理风险 神经外科护理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留观室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以84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分类汇总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危险因素,并以Excel随机函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全方位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留观室 护理安全隐患 相关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2 月进行手术治疗的 60 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30 例,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 SDS抑郁评分、 SAS焦虑评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通过手术室细节护理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心理状态,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2019年12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护理对策。总结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透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透室 不安全因素 预防对策 跌倒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乡镇餐饮服务业在群众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方便群众生活,更为乡村提供美味的食物。但是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也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问题,餐饮服务经营操作不规范、功能布局不合理、食品原材料进货或者使用存在风险高、操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弱、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造成了人们饮食安全存在风险,餐饮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因此,研究乡镇餐饮服务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的因素,以及控制乡镇餐饮服务中食品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乡镇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现状及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乡镇 餐饮服务业 食品安全现状 风险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在产房中紧急实施全身麻醉产科手术在临床上的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 该实验的研究时间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筛选80例在产房试产失败进行紧急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后将两组产妇进行紧急麻醉、紧急手术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手术室进行紧急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产妇,其进行紧急手术的时间、进行紧急麻醉所需的时间均较另一组别所需时间长,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远高于另一组别,P 0.05)。结论 在产房对需进行紧急全身麻醉并作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治疗,有助于医生更好的进行麻醉手术,更有利于产妇恢复健康,减少麻醉所带来的风险。

  • 标签: 产房 全身麻醉 产科手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们的人身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也不断提高,这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抽样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但存在较多影响抽样准确性的风险因素。

  • 标签: 食品安全 监督抽检 抽样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方法:本院66名脑出血病人在2021.05——2022.05就诊期间参与统计,作为研究对象在电脑随机分组法下平均分为两组,即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纳入33名。常规组病人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病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均可治疗脑出血,但后者治疗效果更佳,并发症少可见安全性更高,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内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其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任务日益繁重,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还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护理管理制度因素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安全隐患,继而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患者安全意识与配合度、完善护理管理与监督制度等,以期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