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高危妊娠患者在不同孕期凝血部分指标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孕妇 60例作为高危组,根据孕期不同分为孕早期组( n=18)、孕中期组( n=24)、孕晚期组( n=18),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 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凝血常规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危组患者 PT、 APTT、 TT、 FIB、以及 D-D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在孕早期上述指标水平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危孕妇在孕早期凝血象指标改变明显加剧,临床对凝血象全程监测非常必要,为临床诊断和及早干预高危妊娠提供可靠实验数据。

  • 标签: 高危妊娠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ADR监测小组2009年度收集的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结果75例ADR静脉注射抗微生物药31例占ADR的41.33%;静脉注射中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过敏,31例中有18例,占58.06%;抗精神病药24例占总ADR的32%抗结核药15例占总ADR的20%,专科用药的ADR反应不可忽视。结论加强ADR监测是对医疗用药安全的保障。提示临床在使用静脉注射及抗微生物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我院还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携带情况及细菌种类,监测其洗手效果,评估其执行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对急诊科共 20名医护人员进行手部细菌培养检测,分别在洗手前及洗手后进行采样。细菌鉴定及药敏主要由 VITEK仪器完成。结果:洗手前手部中位菌落数为 2 CFU/cm2,四分位距( interquartile range, IQR)为 1-3.75 CFU/cm2。洗手后中位菌落数为 0 CFU/cm2, IQR为 0-0CFU/cm2。同洗手前比较,洗手后菌落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显示菌种分布较为广泛,以葡萄球菌属及肠杆菌科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检出多重耐药菌 3株。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操作中手部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污染,而正确洗手及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清除细菌,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手卫生 医院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脐血流S/D比值)监护胎儿宫内安危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检测1680例妊娠34~42周孕妇的脐血流S/D比值,追踪其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脐动脉血流异常组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脐动脉血流异常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 标签: 胎儿脐血流 监测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进行分析,了解其质量检测的相关数据资料,从而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适宜的方式对消毒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测,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结果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后的监测合格率为92.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严格进行清洗程序,做好清洗细节工作,提高清洗质量,严格把握清洗质量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清洗 质量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视频脑电图监测新生儿惊厥状态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惊厥状态新生儿 6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7月间, 所有新生儿均并接受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 33例接受常规护理,并命名为参照组,其余 33例接受优质护理,并命名为实验组,对比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正常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对比,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视频脑电图监测新生儿惊厥状态实施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视频脑电图监测 新生儿 护理 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医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探讨医院感染防控的方法。方法采用连续监测的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26328住院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2632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502例,医院感染率1.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35.4%,其次为腹腔内感染占24.2%;科室分布以重症肝炎科(包含ICU)感染率最高为5.0%,其次肝肿瘤科感染率为3.4%;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以真菌、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部位标本送检率>90%,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为27.8%。从三年监测数据来看,医院感染呈下降趋势。结论传染病专科医院院内感染有其相应特点,及时汇总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干预,全员参与多部门协同联防联控对降低医院感染有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析慢性病的发病、死亡以及死因监测资料。方法以龙岩市新罗区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一年内全区人口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一年内死亡人数,并对死亡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后,造成死亡的慢性病主要有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和女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死亡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慢性病是龙岩市新罗区市民的主要死因,针对此现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慢性病 死因 监测
  • 简介:摘要作为患者从入院开始直至出院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一类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对于手术患者而言,为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出现,加快其切口愈合及身体康复,一项重要环节便是积极做好医院人员手以及手术室内器械设备、空气等的消毒灭菌工作。

  • 标签: 手术室 消毒灭菌监测 医院感染 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作为患者从入院开始直至出院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一类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对于手术患者而言,为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出现,加快其切口愈合及身体康复,一项重要环节便是积极做好医院人员手以及手术室内器械设备、空气等的消毒灭菌工作。

  • 标签: 手术室 消毒灭菌监测 医院感染 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重症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监测的护理情况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所收取的神经重症患者46例,并以随机数字的方式将病患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每组23例,每组均进行了肠内营养支持,对比组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用综合护理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营养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比组护理后转铁蛋白、总蛋白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比较,数据显示实验组比较高;与对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实验组比较低,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使用综合护理治疗方式,可更有助于患者的营养情况改善,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神经重症 综合护理 肠内营养干预 营养情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638例小儿手足口病病例,按照病情分为重型和极重型组、普通手足口病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热度、血常规监测指标、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的不同。结果638例患者中有130例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508例普通手足口病患者。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重型和危重型患儿,但其热度显著低于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糖水平稳定率、体温、心率、呼吸和神经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来说,要及时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结合热度、实验室检查指标、神经症状判断疾病的进展状况,依靠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糖水平稳定率、体温、心率、呼吸、感染病毒类型等多项指标为预警标志,做好相关项目的监测,以预防病情进展。

  • 标签: 极重型手足口病 普通型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动态监测在评估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检测98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3、7、9、11d的血清CRP水平,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手术组在术前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组在术后1dCR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手术患者术后有2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未感染组在术后3dCRP达到峰值,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在术后11d基本降至术前水平。与末感染组相比,并发感染组在术后3d血清CR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5天,CRP升高至峰值,此后开始下降;在术后第7天,CRP仍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1d基本降至术前水平。结论血清CRP动态监测可用于评估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对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外科 手术 术后感染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力度,提高了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血站采集血液的场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采血环境由过去站内消毒设施保障的条件下转移到流动采血车(屋)等难以控制的环境。采血场所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当穿刺暴露时间过长,环境污染严重,细菌污染的危险性呈量级增加。笔者为寻求在人员流动条件下对采血车空气消毒的效果,采用不同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效果监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流动采血车 空气消毒 监测 消毒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ndexofConsciousness,IoC)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自愿行无痛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年龄18~6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IoC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TCI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丙泊酚从浓度4.0ug/ml起始行血浆靶控,瑞芬太尼0.05ug??kg-1??min-1连续输注.IoC组调整丙泊酚靶浓度保持IoC值在50±3;C组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及体动反应综合判定是否调整麻醉深度.记录给药前即刻(T1)、睫毛反射消失(T2)、扩宫颈即刻(T3)、刮宫即刻(T4)和苏醒时(T5)的MAP、HR、SpO2,和镜检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正常行走时间,观察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较,IoC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清醒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镜检时间、正常行走时间和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oC监测无痛宫腔镜检查可减少麻醉药品的用量,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关键词意识指数监测;丙泊酚;宫腔镜检查中图分类号R71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66-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010年3月~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或2013年12月31日,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5年后死亡9例,其中7例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动脉压、夜间舒张压最低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度及非杓型血压与年龄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1.248,1.577,2.101,0.000,1.461,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所得平均动脉压、夜问舒张压最低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度、血压节律可能对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态血压监测 死亡
  • 简介:摘要:从时间进程、控制关键点两个维度,通过对衡阳供水企业的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实施前后结果的“五性”变化,来研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制定更优的后续质控方案。

  • 标签: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重要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