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和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在老年营养评估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NA和SGA分别对78例老年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笔者的体会对两者评估方法进行简单讲解,对其优缺点展开评述。结果按MNA进行评估有营养不良危险和营养不良者的病人共57例,占73.1%;按SGA进行评估则患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病人共41例,占52.5%。讨论经比较分析认为SGA的价值主要在于如何预防,而MNA的价值主要在于如何治疗,两者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结合使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进行胃肠手术后,如何尽快有效地恢复肠功能以及怎样以科学的临床方法来维持肠所需要的营养合理调节患者的身体。方法随机调查100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为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凋理的患者,对照组为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试验组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分别提前11h和14h,无不良反应。试验组营养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胃肠手术后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可及时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在胃肠手术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手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合理安排患儿饮食,观察患儿病情防止病发症发生。结果100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贫血越重、输血量应越少、输血速度应越慢。对患儿进行及时护理,提高患儿成活率。

  • 标签: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患儿 内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患有颅脑外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营养支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颅脑外伤住院治疗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颅脑外伤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43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护理要点,在出血后2周,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电解质、酸碱度、尿素氮、血糖血脂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鼻饲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能够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

  • 标签: 脑出血 鼻饲 胃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及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小儿营养不良患儿92例分两组,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指导;保健干预组加强保健干预。就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体重、Hb、SI水平和营养不良纠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保健干预组营养不良纠正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前两组体重、Hb、SI水平相似,P>0.05。保健干预组患儿干预后体重、Hb、SI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给予有效保健方法可改善机体营养水平,增加体重,纠正疾病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保健方法 临床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外科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进食困难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2%(1/24),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3%(2/24),均因腹腔出血、晚期肿瘤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两组间的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加快患者的机体康复进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治疗进食困难患者具有较佳的治疗价值。

  • 标签: 胃肠外科 完全胃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6至9岁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我国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指导依据。方法任意从某一所小学中抽取50例出现营养不良现象的儿童构成观察组,儿童年龄在6至9岁之间。然后按照这50例儿童的年龄、班级、性别、体重等情况挑选另外50例营养情况良好的儿童构成对比组。对这100例儿童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中观察组有40例儿童出现Ⅰ度营养不良情况,占总数的80%;6例Ⅱ度营养不良,占总数的12%;4例Ⅲ度营养不良,占总数的8%。导致观察组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家庭矛盾突出、家庭收入偏低、患病周期小、挑食厌食、缺乏运动、没有重视营养合理搭配等。结论家庭、疾病、饮食、运动是决定儿童营养状况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只有加大重视力度使其保持合理状态,才能为儿童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 标签: 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48例孕产妇,随机将孕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孕产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孕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孕期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的母婴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肪摄入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的营养指导对于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母婴保健工作必不可缺的环节。

  • 标签: 围产期保健 孕期营养指导 健康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慢性肾衰竭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营养疗法可以减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我们对这一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讨论CRF病人的营养问题、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把我院2010年7月到2011年7月的100例肾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一组采用低蛋白饮食,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服用复方α酮酸片,称为实验组。然后比较这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结果实验组的TP、ALB、Ca2+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的蛋白尿数据低于对照组,没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与低蛋白饮食相结合对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有很大益处,可以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慢性肾衰竭(CRF)低蛋白饮食复方&alpha 酮酸
  • 简介:摘要综述了最近国内外对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特点和护理需求,并从运动员的特殊角度出发,从饮食主要是合理饮食和计划;治疗方案心理干预和生理治疗相结合等方面介绍了脊髓损伤运动员的护理需求。

  • 标签: 脊髓损伤运动员 合理饮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儿保门诊接受常规体检的170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营养不良发生7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梳理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79例营养患儿中不存在性别差异,其中0~2岁29例,3~6岁50例;农村患儿占有绝大多数;病情程度多为轻度和中度。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有母乳不足、辅食添加不足或不科学、饮食习惯不合理、合并有疾病等,而且多数患儿还伴随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其中较多病例均存在体重不足、贫血等现象。结论对营养不良患儿展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喂养不足或不合理、饮食习惯不科学、喂养知识缺乏等,基于此医护人员应指导家长科学搭配饮食,及时添加辅食,并辅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取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小儿营养不良发生率。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护理内容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进行为肿瘤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肠外营养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更更快恢复肠道功能,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测普外危重病人的静脉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以30例普外危重病人为调查对象,采取静脉插管输液的方式,在无菌的环境下配制葡萄糖、胰岛素、翻命、氯化钾、脂肪乳、水乐维他等混合液,24小时持续连滴,匀速滴入,以7—21天为一疗程。结果30例患者无一例外,全部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痊愈。结论普外危重病人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促使病人伤口愈合良好,体重增加。

  • 标签: 普外危重病人静脉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营养护理风险筛查(NRS2002)在医院临床运用中的可操作性。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符合营养护理风险筛查标准的500例患者进行NRS2002筛查,调查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医院营养支持的情况。结果采用BMI法评定为营养不良者即BMI<30g/L有38例(7.6%),无法准确测BMI值改测血清白蛋白评定为营养不良者,即SALB<30g/L有12例(2.4%),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10%。;成功运用NRS2002筛查者487例(97.5%)。不宜用NRS2002筛查者13例;500例患者均经NRS2002结合BMI及血清白蛋白评分,有营养风险者(NRS总分≥3分)160例(32.00%),且以消化内科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结论NRS2002特别适用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筛查,其具有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应在风险筛查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避免盲目进行营养治疗。

  • 标签: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静脉营养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一定时间内无法经胃肠道进食及喂养的患者而言具有积极意义。正确理解静脉营养是安全治疗的重要前提。本文就实施临床静脉营养时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静脉营养 胃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ICU重症患者98例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身体的恢复能力、增强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ICU 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