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8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教学质量评分、理论及操作成绩、教学反馈结果。结果观察组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满意度上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独立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临床工作能力、评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规范化治疗等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方法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综合临床能力,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教学 PBL 病例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婴幼儿股静脉采血中的优缺点与现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婴幼儿股静脉采血进行对比,找出较好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0月同期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股静脉采血的56例婴幼儿及其标本作为A组,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股静脉采血的95例婴幼儿及其标本作为B组,分析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股静脉采血中的优缺点及不良后果。结果A组发生标本溶血5例,凝血4例,发生职业暴露2例,局部皮下瘀血1例;B组发生标本溶血2例,凝血0例,发生职业暴露0例,发生一次性采血针与采血管连脱落1例,发生不良后果的比例分别为21.4%和3.1%。结论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婴幼儿股静脉采血可以降低采血标本发生不良后果的发生率,能有效降低血标本溶血、血标本污染及职业暴露;但应注意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股静脉采血时注意进针角度及采血针与采血管、培养瓶之间的联接。

  • 标签: 两种婴幼儿股静脉采血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学之间ANCA相关性血管炎检测结果。方法来自2013年至2014年临床怀疑小血管炎的患者248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LIA)、抗原特异性EIA(MPO、PR3)3中方法进行检测。结果IIFA法阳性率为5.6%(14/248),LIA法阳性率为5.2%(13/248);EIA法阳性率为6.0%(15/248);IIFA法检出阳性14例,敏感性为92.3%(12/13);LIA法检出阳性13例,敏感性为92.3%(12/13);EIA法检出阳性15例,敏感性为100%(13/13);结论三种方法学间检出率有所差异,实验室应该结合三种方法同时进行,避免血管炎漏检。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对象220例。对220患者进行两份血样采取,分别是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种不同采血方式的检查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不同的采血方式下进行检测结果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要明显的高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式可能会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带来影响。在进行实际的检测中由于建议使用静脉血检测效果更加,真实性也更强。同时使用静脉血检测方式也能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同采血方式 血常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宫腔内孕囊型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宫瘢痕妊娠宫腔内孕囊型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B超引导下甲氨蝶呤瘢痕部位注射加清宫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加清宫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清宫术时出血量、住院天数、阴道流血时间、血清β-HCG指数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月经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清宫术时出血量、住院天数、阴道流血时间、血清β-HCG指数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月经时间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宫腔内孕囊型都是安全、有效地方法,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孕囊型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准备方法对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外科所收治80例手术室病患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40例。观察组采用不剃毛皮肤准备处理法,常规组则为剃毛皮肤准备处理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的术前的皮肤损伤指标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指标评分、术后切口感染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采用不剃毛皮肤准备处理法,术前皮肤损伤率相对较低,能提升术后切口的愈合效果,有效控制病患术后切口实际感染率。

  • 标签: 皮肤准备 感染 切口愈合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并分析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肛周脓肿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为77.7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为2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肛周脓肿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糖尿病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卫生院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抢救治疗的办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12月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96例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结果导致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有中毒(酒精和农药)、脑出血和低血糖,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可以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结论酒精中毒、脑出血、脑梗死是临床内科患者昏迷的主要发病原因,对于心源性昏迷、农药中毒的患者治疗预后的效果较差,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抢救能够提升抢救的效果。

  • 标签: 昏迷 发病原因 救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75例妇科炎症感染病例做试验与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凝集法与镜检法检验,对该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案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75例妇科炎症感染病例中,镜检法检测呈阳性者60例,检出率为80.00%(60/75),凝集法62例,检出率为82.67%(62/75),两种检验方案的数据相比,差异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实施镜检法或凝集法微生物检验,检测准确率基本相当,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方法 妇科炎症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变异的有效技术方法方法择取2015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志愿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研究对象均实施凝血检验和血常规检测,系统分析检验过程中获取的结果。结果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点所有研究对象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R)均显著低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点,所有研究对象的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均显著高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而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指标则显著低于压脉带使用即刻时点。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2小时,对TT、P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氯水平影响不具有显著性,而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4小时,对TT、PT以及FIB等指标的影响则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液检验标本过程中的压脉带使用时间,以及血液检验样本在离心处理前后的持续放置时间,对临床检验科室凝血检验和血常规分析过程中实际获取结果的科学准确性以及血液检验样本变异控制结果的实际表现状态均具有鲜明而深刻的影响效应,应当引起临床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 标签: 凝血检验 血常规分析 影响因素 控制变异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防控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7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23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行电切术的过程中经颈外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压监测,对照组不接受静脉压监测,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电切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电切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过合理的防控手段能够对电切综合征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治疗安全性。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电切综合征 防控 颈外静脉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81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通过胰岛素泵进行皮下注24h胰岛素输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达到目标血糖值时所用的时间及胰岛素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血糖值比较没有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值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达到目标血糖值所用的胰岛素量(0.54±0.22)U/(kg.d)和时间(6.32±2.18)d均少于对照组(12.51±4.53)U/(kg.d),(0.65±0.27)d,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胰岛素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的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能有效的减少达到目标血糖水平所用的胰岛素量和时间,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 给药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将150例于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开窗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以及住院天数,并且于术后应用Oswestry疼痛调查表评估患者症状的缓解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手术耗时多于对照组,但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周、4周、6周患者的Oswestry评分均一定程度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6周后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0%和77.3%,差异显著(P<0.05)。结论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疼痛、促进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钉棒内固定术 开窗手术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分析门诊退药原因,探讨降低退药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计231张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其退药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门诊退药处方231张,造成退药主要原因有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药品、护士等方面的因素。结论医院门诊药房退药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是可以改善和避免。医院要进一步完善退药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退药流程。在医院各部门和门诊药房的共同干预下,降低退药率是可行的。

  • 标签: 门诊药房 退药原因分析 降低 退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际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佳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丙型肝炎患者共2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学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一PcR)检测Hcv一RNA,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及差异,对比二者检测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发现丙型肝炎病人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应用于临床检查丙型肝炎,但胶体金法有操作简便、省时、费用低廉、结果直观、无需其他特殊设备等优点,FQ一PcR法检测Hcv可提高HCv检出率。

  • 标签: 丙型肝炎 检验方法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助产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手术配合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到我院行阴道助产分娩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助产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胎头吸引术,对照组行产钳术。分析统计两组产妇母婴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情况、会阴水肿、尿潴留、软产道损伤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优越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皮肤损伤、窒息、先锋头、骨折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胎头吸引术进行阴道助产,不但操作方法较为简单,而且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损伤小,临床效果显著,指导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助产 妇产科 手术配合 胎头吸引 产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尿素氮与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尿素氮检测和尿素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肾功能异常的检出率。结果尿素氮检测共检出肾功能异常者22例,诊断灵敏度为55.00%;尿素检测共检出肾功能异常者34例,诊断灵敏度为85.00%。尿素检测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尿素氮检测,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素检测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尿素氮检测,但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客观条件和检测效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应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素氮 尿素 临床医学检验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手术室护理中常见安全问题及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3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均为剖宫产,随机将入选产妇均分成两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产妇手术室常规护理没有给予患者风险管理,实验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产妇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1件,发生几率为6.25%,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3件,发生几率为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3,P<0.05);实验组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7.97%,对照组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87.5%和88.10%,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儿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产科手术室风险管理有利于将护理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提高产科服务质量,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产妇儿 手术室护理 安全问题 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0例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治疗方式以及临床疗效,对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血液检验以及B超检查等方式得知,初次确诊的患者有47例,确诊率为78.33%,经过治疗之后54例痊愈,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之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基本可以确诊,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且疗效显著。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根尖周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31例急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31例53颗患牙,25例42颗患牙治愈成功,4例8颗患牙好转,2例3颗患牙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33%。结论加强对患者炎症的控制,尽早治疗,防止病变发生。

  • 标签: 急性根尖周炎 浆液期 化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