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肠内营养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本院ICU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患者是否发生再喂养综合征,根据两组患者分组后的各项资料来比较导致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是否存在糖尿病史、喂养途径、肠内营养液温度以及蛋白质摄入情况、热量摄入情况和喂养速度等都是导致肠内营养患者出现再喂养综合征的主要因素。结论:当前医护人员需要对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喂养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提升喂养护理质量,降低喂养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 标签: ICU肠内营养 再喂养综合征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株洲地区农村妇女两癌的状况进行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对株洲各个地区的农村妇女进行相关的检查,主要检查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患病情况 。结果 在进行乳腺的筛查中,有 94.14% 的患者检查出的 BI-RADS 分级为 1 级,但是仅有 2 例患者最终经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患有乳腺癌,在宫颈癌的筛选中,宫颈细胞学检查出现问题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 3.97% ,但是出现生殖道感染的人数占到了检查人数的 20.30% 。结论 两癌筛查对提高广大妇女群众对妇科疾病的认识提高广大农村女性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 ] 宫颈癌 乳腺癌 筛查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接收的低出生体质量儿( ELBWI)母乳喂养现状,同时探讨科学的处理策略。方法:选取 NICU接收的 100例 ELBWI患儿,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主要分析纯母乳喂养情况、 ELBWI住院来源与喂养方式关系、电话随访次数与喂养方式关系。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 8例采取纯母乳喂养, 28例采取混合喂养, 64例采取人工喂养;从外院转入本院的患儿,人工喂养率高于本院的 ELBWI患儿( P< 0.05);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出院后电话随访次数≥ 3次患儿较随访 1次的患儿多( P< 0.05)。结论 :对 NICU接收的 ELBWI患儿,完善患儿为监测及母乳喂养宣教,可提高患儿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低出生体质量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接收的低出生体质量儿( ELBWI)母乳喂养现状,同时探讨科学的处理策略。方法:选取 NICU接收的 100例 ELBWI患儿,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主要分析纯母乳喂养情况、 ELBWI住院来源与喂养方式关系、电话随访次数与喂养方式关系。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 8例采取纯母乳喂养, 28例采取混合喂养, 64例采取人工喂养;从外院转入本院的患儿,人工喂养率高于本院的 ELBWI患儿( P< 0.05);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出院后电话随访次数≥ 3次患儿较随访 1次的患儿多( P< 0.05)。结论 :对 NICU接收的 ELBWI患儿,完善患儿为监测及母乳喂养宣教,可提高患儿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低出生体质量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粪便收集装置对大便失禁老年重症病人的肠内营养摄入现状及失禁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我科76例大便失禁的老年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8例。入选病人均按照医嘱实施肠内营养计划,试验组应用一件式肛门造口袋联合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大便收集处理;对照组应用标准化清洗加3M造口粉及皮肤保护膜进行大便处理及局部皮肤清洁保护。结果:试验组失禁性皮炎(IAD)发生率、营养达标率、营养支持后白蛋白(PA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工作量及护士接受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件式肛门造口袋联合负压吸引装置,能够改善大便失禁重症病人营养状况,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自制粪便收集装置 重症失禁 肠内营养摄入 失禁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