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CPB)心脏手术中,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64例CPB心脏手术中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124例,病人术前24h内预防性使用时间依赖性抗生素;B组140例,病人术前24h内预防性使用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统计术后感染情况,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切口和纵隔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分项。结果A组术后感染13例(10.5%),B例27例(19.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比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更适合用于预防CPB心脏手术感染。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抗菌药 时间因素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向软骨诱导的过程中,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DSCs,实验分4组(n=12):对照组、实验A、B、C组,每组加入等量的细胞数(1×105个),实验A、B、C组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2、3ng/mL的IL-1β.培养6、12、18d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成软骨基因(Ⅱ型胶原和糖胺聚糖蛋白)和成脂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DSCs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培养6、12、18d,实验B组Ⅱ型胶原、糖胺聚糖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A、C组之间及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12、18d,实验A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和实验B组明显增加,实验B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C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当IL-1β浓度为1、3ng/mL时,其对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未见明显促进作用;但当IL-1β浓度为2ng/mL时,可对ADSCs的成软骨分化产生促进作用.

  • 标签: 脂肪组织 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 软骨细胞 诱导
  • 简介:[目的]应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东北某部驻地附近日均可入肺污染微粒的浓度(PM25)对驻地营区呼吸道疾病发病就诊人次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1月-2013年1月期间,搜集营区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次数据和营区附近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监测水平,应用病例交叉设计法评估营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人次和空气可入肺微粒监测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呼吸道疾病门急诊就诊官兵共为3086人次,空气污染监测日均PM25、SO2、NO2分别是(147.7士73.53)、(121.4±46.79)、(92.4±37.73)μg/m3,通过统计学计算,呼吸道疾病的发病人次与空气中可入肺污染微粒存在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比值比(oddsratio,ORs)分别为:1.01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为1.007~1.029]、1.021(95%CI:1.008~1.033)、1.024(95%CI:1.009~1.037).[结论]研究表明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次随PM2.5的浓度增加而增多.

  • 标签: PM2.5 呼吸系统疾病 比值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上肢手术患者120例,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分为低浓度组和中度浓度组(各60例)。其中低浓度组患者给予浓度为30mL0.3%的罗哌卡因麻醉,中浓度组患者给予浓度为30mL0.5%的罗哌卡因麻醉,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罗哌卡因麻醉后,中浓度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有显著的麻醉效果且无不良反应,浓度越高麻醉效果和神经阻滞满意度越高。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术中采用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9年12月到2021年6月,将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采用浓度0.2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为A组,采用浓度0.50%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为B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术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性,除呼吸频率两组无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A组均优于B组(P<0.05);比较两组术后的各项麻醉指标,A组好于B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术中采用小剂量0.25%浓度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最为理想,不仅可以使患者在术中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的状态,还可以促使患者在术后更快恢复,有必要在骨科手术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老年患者 小剂量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镇痛方式为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ICA)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浓度为0.25%,研究组患者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浓度浓度为0.35%,就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6h、24h、48h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0.25%浓度的罗哌卡因,但应用安全性相当。

  • 标签: 腹腔镜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YP1A2基因多态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血药浓度的相关影响。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共有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对每个调查病人都给予了血液采集,并利用超高效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来进行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CYP1A2*1E候选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定量检测其基因频率;指标评估包括CYP1A2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血药浓度数据。结果:拟合优度X2给予检验,CYP1A2*1C与CYP1A2*1F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全部满足Hardy-Weinberg标准,P>0.05;不同基因型的奥氮平血药浓度整体比较,存在明显数据差异,P<0.05。GG/CC低于于GG/AA、GG/CA、GA/AA,P<0.05;LA型与HA型间的奥氮平血液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YP1A2基因多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奥氮平血药浓度,GG/AA、GG/CA、GA/AA型病人在进行奥氮平干预期间,其血液浓度处于不断下降状态,因此,临床在应用奥氮平治疗期间,需要更加谨慎。

  • 标签: CYP1A2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血药浓度 影响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肝切除后血浆MMP-2和TIMP-2浓度变化及生长抑素干预。方法20例肝癌切除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每组各10例,生长抑素治疗组给于生长抑素治疗。结果肝切除后,血浆MMP-2浓度明显上升,血浆TIMP-2浓度明显下降,应用SST能降低MMP-2浓底,升高TIMP-2浓度。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应用SST可能对抑制肿瘤复发有实裨益

  • 标签: 肝癌 生长抑素 MMP-2 TIMP-2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探讨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相关性,并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0例TIA患者作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TI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5型:肝风内动证、风痰上扰证、痰浊壅闭证、气虚血滞证、脉络瘀阻证。分别对TI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Hcy进行检测,并做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Hcy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TIA组各中医证型中,痰浊壅闭证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4型(P〈0.05);脉络瘀阻证血清Hcy浓度显著高于其他4型(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浓度的升高不仅是TIA的重要发病原因,而且也反映其严重程度,可作为TI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医辨证分型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8例,均采用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A组采用0.5%罗哌卡因麻醉,B组采用0.75%罗哌卡因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83.33%和不良反应率6.25均低于B组97.71%、22.92%,P<0.05;两组产妇运动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在剖宫产手术中可获得更加强烈的麻醉效果,但易出现不良反应,而低浓度安全性较高,且满足麻醉需求。

  • 标签: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低温体外循环(CPB)对异丙酚血药浓度、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实施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6例,静脉诱导麻醉,持续静注舒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监测并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结果异丙酚血药浓度在CPB后的2min开始下降,30min后上升到CPB前水平;各个时间点的CSI在CPB期间较CPB之前明显降低(P均<0.01),在CPB停止后恢复到CPB前水平,且在全部监测过程中,CSI与鼻咽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低温体外循环期间,异丙酚血药浓度先下降(CPB2min后)至CPB前60%~70%后升高(CPB30min后)到CPB前水平;CSI在低温体外循环期间较之前水平降低并在停止低温体外循环后恢复到之前水平。

  • 标签: 低温体外循环 麻醉深度 异丙酚 CSI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73-01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造影剂在增强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中预防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检查,研究组给予100kVp管电压以及浓度为320mgI/ml的80ml碘佛醇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后的肾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增强CT中给予患者100kVp管电压以及浓度为320mgI/ml的80ml碘佛醇进行检查,对肾功能影响较低,具有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管电压 低剂量 低浓度 增强CT 造影剂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肌间沟臂丛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下进行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患者,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各35例。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以0.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以0.2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0%相对于对照组的88.6%明显更高(P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1例于2018年-2020年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和门诊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方案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应用他克莫司疗效的影响。结果:经检测可知,GG基因型患者共37例,GA基因型患者共54例,AA基因型患者共30例;GA组与GG组的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高于AA组,GG组的他克莫司日剂量低于GA组与AA组,GG组的谷浓度和谷浓度/剂量比(C/D)高于GA组与A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存在明显的影响,但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CYP3A5*3基因多态性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临床疗效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4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带状疱疹后胸背部或胸腹部神经痛病人80例,男性52例,女性28例,体重41~68kg,年龄60~85岁,随机平均分为0.1%罗派卡因(A)组、0.15%罗派卡因(B)组、0.2%罗派卡因(C)组和0.375%罗派卡因(D)组。各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75mg bid;注射药物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甲钴胺注射液0.5 g+0.9%生理盐水共20ml;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的选择:胸背部疼痛选择胸5横突水平阻滞,胸腹部疼痛选择胸7横突水平阻滞。观察和记录4组含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混合液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 睡眠质量评分(QS)、 疗效评价(VAS加权值)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血肿、胸闷、皮肤有无麻木等异常不适感觉)。结果治疗后4组各时段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超声  竖脊肌平面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8-2014-08我院内科治疗的13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Gensini评分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3组,重度病变组46例,中度病变组45例,轻度病变组44例,另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无明显异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4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对比4组Gensini评分,以Logistic回归模型、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定各危险因素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各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以年龄、SBP、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为自变量,实施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SBP、hs-CRP、LDL-C、FPG是冠状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Spearman相关性分析,将Gensini评分作为变量,判定Gensini评分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提示hs-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r=0.915)。结论:ACS患者通过检测血清hs-CRP水平,能够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预测,方便快速,可以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