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唇缓慢吹气>5 秒对有效减少 13 的假阴性率的可行性。方法: 我科自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胃镜提示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患者且有明显腹 痛,腹胀,反酸,烧心患者共 220 例。此 220 例患者在第一次及第二次采集前均未使用过抗 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第一次采用常规吹气法进行 13 检测,220 例均为阴性;间隔 24 小 时再次采用缩唇采集法进行第二次采集检测。结果:采用缩唇缓慢吹气>5 秒的方法进行再 次检测,220 例患者有 97 例为阳性。结论:缩唇缓慢吹气>5 秒能有效降低 13 的假阴性率

  • 标签: 缩唇缓慢吹气 降低碳 13 假阴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以及对于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分离的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患者75例为对象,对其进行耐药性检测,并观察本组患者的后续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统计,本组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源于本院重症医学科15例,12例来自神经外科,13例来自呼吸科,10例来自血液科,7例来自急诊外科,11例来自泌尿外科,其余患者来自内科等科室。在耐药性检测方面,在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以及头孢西丁、环丙沙星、氨曲南抗菌药物上均存在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替加环素耐药性较低。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本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 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存在有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以及对于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分离的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患者75例为对象,对其进行耐药性检测,并观察本组患者的后续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统计,本组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源于本院重症医学科15例,12例来自神经外科,13例来自呼吸科,10例来自血液科,7例来自急诊外科,11例来自泌尿外科,其余患者来自内科等科室。在耐药性检测方面,在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以及头孢西丁、环丙沙星、氨曲南抗菌药物上均存在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替加环素耐药性较低。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本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 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存在有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AC循环法下的临床药学干预对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效果,提高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80例使用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的职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基于PDAC方法进行临床药学干预,具体包括制定管理计划、药学查房、医师查房、病理讨论、检查用药情况,对比干预前后,确认青霉素烯类药物应用质量是否提高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花费、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等方面的不同,对基于PDAC循环下的临床药学干预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论证。结果:经过对比,干预后青霉类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用法用量、病原学送检、用药会诊等使用不合理率,干预组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的用药指导,减少抗菌药物乱用,对促进合理应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PDAC循环 碳青霉素烯类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患者共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67例患者分为纳米组(33例)和常规手术组(3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纳米组患者术中加用纳米示踪剂。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变化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出院时间及甲状旁腺误切率(3.0%比32.4%)比较,纳米组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d内纳米组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自感发声无力、暂时性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3、6个月复查肿瘤病灶复发率纳米组低于常规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使用纳米可清楚鉴别甲状旁腺和淋巴结,对保护甲状旁腺和周围正常组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纳米管 甲状旁腺 喉返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入住我院呼吸科重症ICU分离出耐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病例资料。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住ICU时间明显长于生存组患者(P=0.001),此外死亡组中更多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状况(P=0.02),更多的使用了青霉烯类抗生素(P=0.02),死亡组患者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比例更高(P=0.03)。结论耐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死率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防治耐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活性纳米在良性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 2014 年 1 月 -2016 年 6 月收治的良性巨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 8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4 例,对照组单纯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先行甲状腺内活性纳米注射,再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甲状旁腺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旁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术后发生永久性甲旁减率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5 );观察组暂时性甲旁减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术后 24h 血清甲状旁腺素以及血钙水平降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纳米应用于良性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可以有助于识别和定位甲状旁腺,有效的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 标签: 纳米碳 巨大甲状腺肿 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旁腺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和亚甲蓝染色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组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应用亚甲蓝示踪剂,对照组应用纳米炭;观察两组患者活检的检出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及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0%(54/60)、准确率90%(54/60)、灵敏度93.5%(43/46)、假阴性率6.5%(3/46)、假阳性率为0,对照组检出率为91.8%(34/37)、准确率86.5%(32/37)、灵敏度92.3%(24/26)、假阴性率7.7%(2/26)、假阳性率为0,两组间相应各项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纳米和亚甲蓝染色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效果均很理想.关键词纳米炭;亚甲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05-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完整的外科手术切除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残余的转移淋巴结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可以改善总体预后。然而对于甲状腺癌的预防性/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尚存争议及挑战。纳米混悬液作为新型的淋巴结示踪剂,对于甲状腺的淋巴结具有良好的示踪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术中的清扫效率,增加获取淋巴结的数目,更为准确地判断分期及预后。另外通过其“负显影”的特性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显著降低颈部淋巴结清扫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纳米管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喉返神经电生理探测联合纳米示踪术联合治疗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SF-36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后,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喉返神经电生理探测联合纳米示踪术联合治疗甲状腺癌中应用价值显著,可明显减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喉返神经电生理探测联合纳米碳示踪术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针对ICU中耐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治疗时,将不同剂量的替加环素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大剂量用药,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剂量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本次研究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炎症控制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而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表明,在ICU中治疗耐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肺部感染的患者中,采用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相较于标准剂量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疗效。说明在治疗院内肺部感染患者时,考虑使用大剂量替加环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炎症控制质量。

  • 标签: 替加环素 ICU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 院内肺部感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针对ICU中耐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治疗时,将不同剂量的替加环素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大剂量用药,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剂量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本次研究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炎症控制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而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表明,在ICU中治疗耐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肺部感染的患者中,采用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相较于标准剂量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疗效。说明在治疗院内肺部感染患者时,考虑使用大剂量替加环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炎症控制质量。

  • 标签: 替加环素 ICU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 院内肺部感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08月至2020.0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住院患者(n=170)送检的各种类型标本,分析耐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并记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结果:170例患者中,一共分离出170株耐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其中痰液标本有109株(占比64.12%)、创面分泌物标本有38株(占比22.35%)、血液标本有10株(占比5.88%)、尿液标本有7株(占比4.12%)、脓液标本有4株(占比2.35%)、无菌液体标本有2株(占比1.18%)。占比最高的为痰液标本,其次为创面分泌物标本与血液标本。耐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93.53%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8.82%、妥布霉素83.53%、庆大霉素77.06%、左氧氟沙星50.00%、阿米卡星15.29%、复方磺胺甲恶唑11.18%。结论:耐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且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可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有利于控制耐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分布特征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PK)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流行病学与耐药性情况。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70例,以其中分离株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VAP患者建立CRPK组(n=25),同期纳入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建立对照组(n=25),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于各类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CRPK组患者入住ICU时间、进行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使用种类、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与CD3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CRPK组患者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以及替加环素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选用氨基苷类药物与青霉烯类药物联合治疗CRPK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流行病学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青霉烯类 -肺炎克雷伯菌( CRPK)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患者流行病学与耐药性情况。方法:纳入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 70例,以其中分离株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 VAP患者建立 CRPK组( n=25),同期纳入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建立对照组( n=25),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于各类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 CRPK组患者入住 ICU时间、进行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使用种类、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与 CD3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5); CRPK组患者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以及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以及替加环素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选用氨基苷类药物与青霉烯类药物联合治疗 CRPK感染患者 ,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流行病学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耐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败血症新生儿。结果 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5000例患儿中,被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有3550(23.67%)例,血培养阳性1050(29.58%)例,304(28.95%)例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70(6.67%)血培养出耐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结论 耐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新生儿使用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治疗中,需要结合实验室药敏结果等因素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青霉烯类细菌的出现。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不同剂量替加环素治疗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60例,按照剂量的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n=30,采取替加环素常规剂量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和实验组(n=30,采取加倍剂量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病死率、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水平,并对比2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结论:实验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同期的常规组,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 C 14 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不同 上消化道疾病中的阳性率 。方法 随机选择本 院自 2017 年 2 月 - 2018 年 3 月就诊 的各类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 310 例,全部 患者都采用内镜和 C 14 尿素呼气试验, 计算患者中 幽门螺杆菌的 阳性率,同时根据内镜检查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 分析在不同疾病患者中该试验的阳性率 。结果 经 C 14 尿素呼气试验发现,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率是 50 .03 %( 183 例 ) ,胃癌患者的 阳性率是 30.77% ( 4/13 ), 胃溃疡患者的 阳性率是 76.32% ( 29/38 ),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 阳性率是 70.51% ( 55/78 ), 慢性胃炎患者的 阳性率是 52.50% ( 84/160 ), 其他共 21 例; 胃溃疡和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 胃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应用 C 14 尿素呼气试验可有效地检出 幽门螺杆菌, 操作便捷、安全性高,且在不同 上消化道疾病中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 。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C 14 尿素呼气试验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