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连续性系统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80例,对比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连续性系统性护理的实验组。结果组间相同指标结果对比,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更符合患者所需,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情绪状态。

  • 标签: 护理干预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模式对初产妇情绪(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定期产检及分娩的122名初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实施由助产士主导、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期连续照护,即孕期家属参与个性化指导、分娩期家属陪伴分娩、产褥期家属参与产科床旁护理、产后2周家庭访视指导孕产期照护;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能够明显降低初产妇焦虑、抑郁,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助产士 连续照护 初产妇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中毒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急性中毒的MODS患者分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组,和单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照组,监测入院时、血液净化后、机械通气后、入院14天血浆TBIL、ALT、Cr、BUN、IL-6、IL-10、TNF-a、芳香氨基酸、内毒素水平结果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SIRS积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结论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能清除急性中毒合并MODS患者毒素物质,改善肝肾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 机械通气 急性中毒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用连续性护理对患者心绞痛发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给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60例患者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干预护理半年后,研究组患者的SQA中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中各项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用连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心肌梗死 出院后 心绞痛发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100.0%,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7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诊断快速心律失常显示,研究组对心律失常类型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适于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最佳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进入本院进行专业诊断的冠心病患者4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选择动态心电图技术(A组)、常规心电图技术(B组)展开诊断工作,并给予两种技术类型诊断结果展开比较。结果测定心肌缺血现象后,A组阳性患者37例,B组阳性患者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中房性心律失常症状、室性心动过速症状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症状的阳性率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冠心病患者接受专业诊断时,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更具可行性,阳性率较高,推荐选用。

  • 标签: 冠心病 诊断 动态心电图技术 心肌缺血 常规心电图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4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参照组(n=32),以及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研究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结果、类型检出结果,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65.63%,相比较参照组的53.13%差异不大,且P>0.05,不具探析价值;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检出结果存在较为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探析价值。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检查结果,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做好铺垫,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6.25%、62.50%,两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80例冠心病患者,房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心律失常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8.75%、33.75%、35.00%、52.50%,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P<0.05),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室上性早搏早发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检出情况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具有无创、检查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采用心脏彩超以及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2例心房颤动患者,按照阵发性和非阵发性分成两组,每组各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对比各项检查指标。结果阵发性组和非阵发性组对比,左心房内径大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阵发性组患者24小时内的房早次数显著高于非阵发性组,房早联律间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房早频率、提早量、左心房大小以及自主神经调控能力都会对其阵发性造成影响,应当密切关注。

  • 标签: 心房颤动 阵发性 非阵发性 心脏彩超 动态心电图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2例),选取时间-2015年7月20日至2016年8月1日,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将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出率87.10%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64.52%,两者之间具有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测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首先给予这此研究对象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测,将此次所检测的结果分为常规组,之后再给予他们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将此次所检测的结果分为动态组,比较并分析两组心电异常的检出结果以及阳性概率的检出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异常概率明显低于常规性心电图检出异常的概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检出异常的准确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常规性心电图和动态性心电图两种心电图检测设备来说,两者最终所检测的结果差异显著,一般来说动态性心电图相比常规性心电图的检出概率较高,在临床应用上,动态心电图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临床诊断 价值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内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颅内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颅内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颅内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颅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续监测颅内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疾控中心卫生监测、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对2016年12月~2017年2月我中心统计上报的54次存在质量问题的微生物检验、卫生监测事件相关资料作以回顾分析。结果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存在质量问题与检验人员素质、设备配置、检验过程中违规操作、资质认证不规范等因素有关。结论疾控中心应提高对卫生监测与检验工作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的重视,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解决,保证卫生监督、检验结果准确,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与控制管理效果。

  • 标签: 疾控中心 卫生监督 微生物检验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入住的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研究组为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对照组为2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两组中CD123的表达情况,对研究组治疗后进行白血病MRD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123表达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健康志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研究组的89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缓解后复发了,相对于未复发的67例患者,复发的患者的CD123表达率同样远远大于未复发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广泛表达,是影响患者首次诱导完全缓解以及中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对评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MRD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D12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RD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于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分娩高危妊娠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监测方法分为对照组和临床组,对照组采用胎心监护,临床组采用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比较两种方法对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及临床价值。结果两种方法监测到的胎儿宫内窘迫异常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组监测胎儿宫内窘迫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监测胎儿宫内窘迫能够提高真阳性检出比例,利于确诊单独使用胎心监护检出的假阴性。

  • 标签: 脐血流 胎心监护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给予PCT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7年05月收治的72例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感染患者干预方式研究;对照组(36例)选择常规抗生素完成疾病治疗;观察组(36例)选择常规抗生素+PCT监测方法完成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P<0.05)。结论医疗人员合理选择常规抗生素+PCT监测方法对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的降低以及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的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PCT监测 ICU病房 多重耐药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颅内压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颅内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40例,中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22例。然后选择同一时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凝集块形成速率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及硬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效果会随着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以有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况以及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死 凝血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监测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我市范围之内对疫情监测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在我市随机抽取25家医疗机构作为研究案例。根据疫情监测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化措施,统计并对比在疫情监测工作改进前后的疫情防控效果。结果借助有效的疫情监测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强化重大疫情疾病的发病控制效果,强化疫情监测管理水平,改进后多个疫情防控效果指标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大传染病防控监测工作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即是强化疫情监测的管理水平,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提高疫情监测控制范围与控制。

  • 标签: 疫情监测 重大传染病 预防控制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抽选在本科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监测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期间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及医生满意例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患者的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和医生满意例数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对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概率,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提升疾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有创血压监测 数值伪差 个性化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