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8例患者给予优思弗每天10mg/kg,每日3次口服。结果:总有效率在治疗后1月、3月分别为71.4%、87.5%。治疗1月、3月时治疗前比较ALT、T-BIL、GGT、ALP有显著差异(P<0.01、0.05),而CHE、球蛋白、IgM、AMA-M2治疗前比无显著差异(P>0.05)。示优思弗在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的某些

  • 标签: 优思弗 临床症状 有显著性差异 无显著性差异 生化指标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急伴后背痛5个月"于2016年8月18日再次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医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伴右侧后背痛,休息后症状好转,无发热,无咳嗽、咳痰。于3月3日来我院门诊查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并右肺下叶膨胀不全,左肺下叶纤维增殖灶。于3月10日收入我中心。

  • 标签: 胸腔积液 胸膜炎 结核 恶性胸膜间皮瘤
  • 简介:2013年尼斯第五届世界肺高血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论坛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将PH分为五大类,肺动脉高压(PAH)属于第大类,其定义为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rightheartcatheterization,RHC)测得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arterypressure,mPAP)≥25mmHg(1mmHg=0.133kPa),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炎性介质 发病机制
  • 简介:慢性阻塞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发展,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肺功能检查在COPD的作用作综述。

  • 标签: 肺功能检查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 简介:病例:男.59岁.因咳嗽、咳痰1月余.于2006年12月入院患者自2006年11月无口月显诱因出现咳嗽,有时咳暗灰色、黄色痰,无胸闷、气急,无胸痛,无发热、盗汗,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痰色变白,但咳嗽无明显好转。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炎性假瘤 癌症TNM分期
  • 简介:炎症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类反复发作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知晓,但目前认为自身肠道黏膜免疫失调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之。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IBD的传统疗法。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治疗 生物制剂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哮喘是种变异较大的疾病.症状和肺功能会发生昼夜变化.在夜间和清晨更重.而认为慢性阻塞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在急性加重发作间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异。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也具有昼夜变动.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症状变异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胰腺炎(AIP)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AIP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AIP中,中位年龄4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不适,梗阻黄疸及体重下降。胰腺弥漫增大及局限性增大各6例,胰体尾假性囊肿及胰腺结石各1例,胰管扩张4例。胰腺外器官受累9例(胆管病变8例、胆囊病变7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脾静脉变细4例、干燥综合征及溃疡结肠炎各1例)。7例行血免疫标志物检查,IgG升高5例,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升高各3例。8例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经激素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AIP是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特异临床表现,易与胰腺癌及胆管癌混淆,误诊率高。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AlP的诊治,避免因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胆管癌
  • 简介:目的:建立以超声、检验和临床等多项指标诊断甲状腺囊实结节恶性病变的综合预估模型。方法对662个经手术证实病理的甲状腺囊实结节的超声、检验及临床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估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建立的模型为:Z=-3.60+1.40X2+2.47X3+1.05X4+0.57X9+0.07X10+1.02X12(X2为结节内部偏心锐角结构,X3为微钙化,X4为囊实交界面,X9为实部分回声,X10为促甲状腺激素,X12为性别);M=eZ/1+eZ(M为结节恶性概率,e为自然常数2.72)。用该模型对262个验证组进行预测,准确率为96.95%,敏感度为100%,漏诊率为0%,特异度为96.68%,误诊率为3.32%,阳性似然比为30.12,阴性似然比为0。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说明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该预估模型对预测甲状腺囊实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据M值(M≥0.5预测结节为恶性,<0.5为良性)对甲状腺囊实结节的良恶性进行评估。

  • 标签: 甲状腺囊实性结节 回归分析 预测
  • 简介:性传播感染(STIs)直是种令人痛苦的沉重负担,尤其对妇女和儿童,但直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全球流行后才受到关心世界健康状况人士的重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AIDS)的冲击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直是灾难的;在非洲些地区,超过20%的成年人感染艾滋病。

  • 标签: 全球性 性传播感染 流行病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 传染病预防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自身免疫胰腺炎(AIP)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月确诊的16例AIP患者资料.结果AIP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为15∶1,平均年龄61岁(47~79岁).81.2%的患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68.8%的患者有高γ球蛋白血症,66.7%血IgG增高,56.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0.0%类风湿因子阳性,43.7%嗜酸粒细胞升高,26.7%抗核抗体阳性,31.2%血清脂肪酶升高,18.7%血淀粉酶升高,25.0%CA19-9升高.腹部CT和(或)内镜超声(EUS)示93.7%患者的胰腺弥漫肿大,100%胰管狭窄、87.5%合并胆总管胰腺段狭窄,50.0%胆管壁增厚.EUS下穿刺活检6例,1例无结果,5例均未见肿瘤细胞;3例见淋巴细胞浸润;2例有胰腺纤维化.75.0%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43.7%见腹腔淋巴结肿大,42.9%有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18.7%合并泪腺肿大,12.5%合并颌下腺肿大.11例应用泼尼松治疗(其中7例同时胆总管支架置入),10例效果良好,1例因不耐受而停用;2例单纯行胆总管支架置入术,黄疸解除;3例仅对症治疗.激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不,泪腺颌下腺肿大者在激素治疗后迅速消肿.结论AI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以无痛、梗阻黄疸首诊.可有血清IgG和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影像学见胰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激素治疗有效,支架植入可缓解症状.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AECOPD)是指COPD的急性起病过程.其特征是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恶化.超出日常变异.并且导致需要改变药物治疗。AECOPD是COPD临床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频繁急性加重对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并加速肺功能下降.也是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临床治疗
  • 简介:结核胸膜炎是最常见的胸膜疾病之,在各种不同病因的胸腔渗液中占30%~60%,淋巴结结核并列为最常见的2种肺外结核病。般说,结核胸膜炎的发病率结核病疫情相关,各家报告占肺结核的4.7%~17.6%。西班牙Vidal等报告:在637例结核病患者中胸膜炎占23.3%,美国Mehta等报告在每22个结核病患者中仅有1例为结核胸膜炎。我国是结核病高疫情国家,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肺外结核病 结核病疫情 结核病患者 治水 淋巴结结核
  • 简介:<正>肝硬化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59.7岁±9.6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1例(其中2例合并肝癌),混合肝硬化4例(酒精+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酒精肝硬化3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1例,Wilson病1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A级6例,B级21例,C级3例。将精神状态无异常、无扑翼样震颐、无听力障碍,静

  • 标签: 亚临床肝性脑病 乳果糖 混合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乙型肝炎 数字连接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T细胞(Treg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7(IL-17)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对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17Treg/Treg的百分比,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结果:间歇轻度哮喘组m=16)、中重度哮喘组m:11)、正常对照组(n=25)IL-17Treg/Treg百分比分别为(7.51±2.90)%、(19.13±9.80)%、(45.30±2.23)%,间歇.轻度哮喘组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中重度哮喘组正常对照组及间歇.轻度哮喘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别P〈0.001、P〈0.01)。IL-1TTreg/Treg百分比FEV,%呈显著负相关(r=-O.465,P〈O.01)。结论:过敏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可分泌IL-17,IL-1711reg细胞可能为Treg细胞向Thl7细胞转化的中间态,IL-17CFreg细胞可能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了哮喘患者的病情。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复制水平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相关。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患者血清HBV—DNA,采用比色法监测其肝功能,利用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在CHB轻、中、重度患者间HBV—DNA低水平复制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含量≤10^3copies/ml组的TBil、ALT、AST等指标的数值〉10^3copies/ml且≤10^3copies/m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10^9copies/m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CHB患者HBV-DNA复制水平肝功能生化指标无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DNA复制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syndrome,MS)患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相关。方法选择150例M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CI分为A1组(n=68)和A2组(n=82),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比较各组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炎症因子水平,以是否出现MCI为因变量,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ityindex,ISI)、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TNF-α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患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MCI的关系。结果3组BMI、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10wdensity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3组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ityindex,I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1组和A2组HbA1c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FBG、FINS呈依次降低趋势,ISI呈依次升高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hs—CRP、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1组血清hs—CRP、TNF-α显著高于A2组和B组(P〈0.05),A2组显著高于B组(P〈0.05);点二列相关分析显示,MS患者出现MCIFBG、FINS、hs-CRP、TNF.仅呈显著正相关(r=0.219、0.231、0.309、0.287,均P〈0.05),ISI呈显著负相关(r=0.29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患者胰岛素抵抗越严重(ISI越低)、炎症因子hs—CRP和TNF—α越高,MCI风险越大。结论MS合并MCI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较单纯MS患者更明显,胰岛素抵抗和�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种具有明显异质的多基因遗传病,又称为复杂性疾病(complexdisease),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而引起慢性高血糖构成其发病主要原因。T2DM受环境、遗传、饮食、种族、年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006年Grant等首次发现了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variantoftranscrip-tionfactor7like2,TCF7L2)基因的微卫星DG10S478T2DM显著相关,更多的相关研究陆续展开,并得出致结论:TCF7L2是T2DM发生高度相关的易感基因。本文就TCF7L2基因SNPsT2DM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基因遗传病 2型糖尿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INSULIN T2DM 胰岛素抵抗
  • 简介:自1969年,McCullyt首次报道了1例高半胱氨酸尿的儿童患者,因严重的动脉硬化而死亡。因其血浆中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显著增高而提出个意外的发现,即认识到高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重要。近年来,80%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心脑血管病的预后有关,即血浆HCY水平越高,远期生存率越低竭。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半胱氨酸血症 心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