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武汉市0-6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初步得出各年龄段的中医体质分类,为健康儿童中医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将0-6健康儿童分为4个不同年龄组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350份有效问卷,其中平和质总体分布为65%(228/350),偏颇质为35%(122/350)。随年龄增长不同年龄组平和质占比逐渐减小(84%-52%),偏颇质比例逐渐增加(16%-48%),其中兼夹体质由0%增至30%;各年龄组体质分布各有其不同特点,肺不足体质中,兼夹特禀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即肺不足质易兼特禀质.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父母其子女出现偏颇质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0?6儿童中医偏颇体质分布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增大且复杂;各年龄组偏颇体质分布各有特点,说明划分成4个年龄段有其现实意义,并提示在体质干预中对不同年龄组应有所侧重,在疾病治疗中也需注意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特点,进行“辨体施治”,以提高中医疗效.

  • 标签: 体质 中医 调查 辨体施治 儿童
  • 简介:目的DD(disposablediapers,DD)是指一次性纸尿裤(尿不湿)、尿片、尿垫等婴幼儿用品。本研究回顾性调查婴幼儿尿不湿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对3~6儿童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及排便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和河南省郑州市6个区30个幼儿园的6030名3~6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使用DD和使用时长、是否可独立完成排便及开始时间、是否存在排便功能障碍(便秘、大便失禁、直肠脱垂等),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DD使用情况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患病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使用DD和未用DD组患儿自主控制排便的年龄。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146份,DD使用率87.9%(4522/5146)。使用DD组和未用DD组患儿自主控制排便年龄分别为(31.13±9.62)个月和(27.18±8.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4,P〈0.001);调查发现共有337名儿童有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为6.54%,其中使用DD组的患病率为7.08(320/4522),未用DD组患病率为2.72%(17/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01)。377名排便功能障碍患儿中,便秘201名(259.64%),大便失禁93名(27.60%),直肠脱垂43名(12.76%)。随DD使用时长增加,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9,P〈0.001)。结论学龄前儿童排便功能障碍常见,出生后长期使用DD和缺乏排便训练是学龄前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社会关注。

  • 标签: 排便功能障碍 回顾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哈尔滨市1~19健康人群水痘IgG抗体水平,为完善水痘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203名1~19健康调查对象,按年龄分为1~组(n=240)、4~组(n=396)、7~组(n=364)和14~19组(n=20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VZV-IgG)浓度,VZV-IgG浓度≥100mIU/mL判定为阳性,表明调查对象具有抵抗水痘病毒感染的能力。结果VZV-IgG的抗体阳性率为71.49%(860/1203),抗体浓度为447±17mIU/mL。随着年龄增加,VZV-IgG抗体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城市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P<0.05);不同剂次水痘疫苗免疫史人群VZV-IgG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2剂次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病史人群VZV-IgG的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患过水痘人群的抗体浓度最高。结论哈尔滨市1~19健康人群水痘抗体水平存在城乡及年龄差异,需加强薄弱地区和14以下人群含水痘成分疫苗的接种工作。

  • 标签: 水痘 疫苗 抗体浓度 IGG抗体 健康人群
  • 简介:目的了解NICU抢救存活早产儿在1时的神经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讨论干预依从性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患儿出院后予以早期干预指导和随访,1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评估,了解神经发育概况。按照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将患儿分为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组(MDI或PDI任何一项〈70)、临界组(MDI或PDI任何一项为70~85之间)和正常组(MDI或PDI均〉85)。列举可能对神经行为发育产生影响的社会家庭因素和临床相关因素,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筛选,对于可能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各因素相对危险度。根据家长对患儿进行干预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良好(每周进行家庭干预〉14d,每天干预时间合计超过30min,并在1年内能够随访≥5次)和依从性差二组,进一步分析干预依从性对其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结果210例患儿CDCC评分正常、临界和异常者分别为123例(58.6%)、61例(29.0%)和26例(12.4%),共有精神发育落后儿18例(8.6%)和脑瘫儿9例(4.3%)。干预依从性良好者(111例)的MDI及PDI得分,分别为97.15±17.38,94.23±18.55均明显高于干预依从性差者的89.87±18.92。87.20±19.12;干预依从性好组脑瘫的发生率(3/111,2.7%)也低于干预依从性差者(5/99,6.1%)。另外,父母亲文化水平、多胎、颅内出血、呼吸暂停等也是影响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是神经发育伤残的高危人群,尤其是NICU抢救成活的危重新生儿。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高危早产儿的神经发育预后。

  • 标签: 早期干预 脑瘫 预后 早产儿 干预依从性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市3~18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特征;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对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总人群中3—18人群的WC、WHtR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方法,研究6—18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并利用《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血脂健康调查中6—17人群生理、生化检测数据,对上述界值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基础上的WC适宜界值为性别年龄组的第80百分位值,WHtR的适宜界值为0.46。交叉验证显示:按WC和WHtR适宜界值划分的肥胖组血压、血脂等CVD危险因素无论均值还是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上述WC、WHtR适宜界值可敏感地区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CVD危险因素,WC作为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应列入学生体检的常规测量项目。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腰围 腰围身高比 适宜界值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量表)评价0至5急性发热儿童舒适度的效果。方法对体温≥37.5℃且病程≤7d的0至5儿童,非睡眠情况下观察2h后,在父母或抚育者在场的情况下,先后行Wong-Baker量表和中文版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评估发热患儿的舒适度,对2个量表舒适度评价的一致性行Spearman's相关性分析。结果97例住院发热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56例,年龄≤131例,~349例,~517例;体温≤38.0℃35例,~39.0℃49例,≥39.0℃13例;感染性疾病43例(44.3%),呼吸系统疾病25例(25.8%),发热待诊21例(21.6%),血液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1例。Wong-Baker量表评估发热患儿均感受到疼痛,有点痛和轻微疼痛29.9%,不同性别、年龄对疼痛明显、疼痛严重和疼痛剧烈的感受较一致,且随着体温的升高对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越来越明显。中文版EDIN评估发热患儿90%以上表现为不适;在不同性别、年龄1~3分状态感受较一致,随着体温的升高,睡眠质量好、与研究人员接触友好和较容易安抚的患儿在减少。Wong-Baker量表和中文版EDINSpearman's相关系数为0.742(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受患儿性别、年龄和体温等影响。结论Wong-Baker量表对评价0至5急性发热儿童舒适度和中文版EDIN具有一致性。

  • 标签: 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 舒适度 儿童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