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我科收治了一肺癌脑转移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从确诊脑转移至今已生存20个月。目前脑转移控制问题比较棘手,该病例值得进一步分析探讨。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患者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泌乳素腺瘤在垂体分泌性腺瘤中所占比率较高,临床治疗观点各家不一。本文分析总结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5年间124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泌乳素腺瘤男性患者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性功能障碍多见;女性以月经异常、溢乳多见。手术组平均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男性1875.22μg/L,女性376.6μg/L。男性肿瘤直径平均38.05mm,其中83.3%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在女性则为15.25mm和49%。术后,男性PRL降至385.84斗g/L(P〈0.05),15性功能障碍者13改善,82.6%的视力视野障碍得到改善;女性PRL降至23.93μg/L,(P〈0.05)。微腺瘤不孕者术后受孕率达81.25%,高于药物治疗组33.33%(P〈0.05)。结论:男性患者具有发病年龄高、肿瘤大且呈侵袭性生长、泌乳素水平高等特点。而女性有发病年龄较低,多为微腺瘤,手术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控制率高,不孕患者受孕率高等特点。我们提倡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杨某,男性,36岁,农民,云南曲靖人,因上腹部胀痛一周于2007年9月入院.肝功能:GOT74U/L,GPT157U/L,GGT64U/L,TB35.0μmol/L,DB14.0μmol/L,腹主动脉MRA未见异常.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肝十二指肠间隙可见一软组织块影,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边缘可见小点状高密度影,邻近肝组织受压变形,增强后软组织块影未见明显强化,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图1).考虑为:①错构瘤;②畸胎瘤.

  • 标签: 十二指肠韧带 畸胎瘤例 肝十二指肠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的35合并V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栓是否再发、血小板、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及患者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肺栓塞(胛E)患者中3于3小时内死亡,3治疗后好转;29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痊愈11(37.9%),好转5(17.2%),无效13(44.8%),其中2死于溶栓后肺栓塞。上肢发生DVT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10天,高于其它部位发生DVT的患者(P=0.018)。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时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D-二聚体高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70天)远低于低水平的患者(450天)。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的时机,治疗主要采用抗凝、祛聚集等,溶栓的好处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对诊断VTE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治疗中血栓复发的患者预后差。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EG)属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原发性免疫缺陷性良性肿瘤样病变。骨EG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病率约占骨肿瘤的1%,而脊柱EG更少见。脊柱EG表现为椎体溶骨性破坏,以单发为主,少数有侵袭性,可侵及椎体附件和周围软组织;其中,胸椎EG发病率最高(54%),颈椎EG发病率最低(11%)。

  • 标签: 嗜酸细胞肉芽肿 颈椎 骨疾病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旨在发现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984年至1997年间的14男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10和3分别进行了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根据病情术后选用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应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无病生存期进行了比较。结果:淋巴结转移率和ER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9.2%、70.0%。改良根治术、传统根治术后的无病生存期为63mo、118mo,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鉴于男性乳腺癌是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传统根治术,术后再选用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 标签: 男性 乳腺癌 诊断 治疗 生物学行为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45岁。因"肉眼血尿3天"于2010年1月5日就诊。患者2010年1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洗肉水样尿,伴有腰酸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不适。

  • 标签: 血尿 胰腺癌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腹部渐膨隆2年,腹胀10天”于2008年12月22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发现下腹膨隆,并逐渐加重。病程中无腹痛、便秘、恶心、呕吐、脓血便等;近10天来体重减轻约3kg。在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示:“腹部肿块”,遂入我院。

  • 标签: 恶性间质瘤 腹膜后 原发性 腹部肿块 临床资料 体重减轻
  • 简介:患者男,27岁,因右大腿横纹肌内瘤术后1年,腹部肿块半月入院。入院前在院外检查示右大腿切口复发及右膝关节转移。查体:腹部膨隆,上腹部可及一约儿头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欠佳。CT、检查出腹腔转移性肿瘤。入院后给予DPP、ADM,VDS化疗第3天患者突然感到满腹疼痛,心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故以腹腔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破裂出血行剖腹操查术,

  • 标签: 腹腔转移 大腿 横纹肌肉瘤 入院 患者 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青年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间5240岁以下的青年胃癌患者,比较其与同期非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本组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多发常见;与非青年胃癌患者相比,组织分型、大体类型较差,进展期胃癌患者常见,根治手术切除率较低.青年组胃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36.9%,显著低于非青年胃癌患者的46.1%,根治术后两组5年生存率相仿,分别为47.1%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本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青年胃癌患者早期诊断率低,临床病理特点差,预后不佳.早期诊断,提高根治手术的机会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胃肿瘤 青年 临床病理 根治手术 生存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8患者中,纤维瘤2,腺瘤3,局灶结节性增生4,癌肉瘤2,错构瘤2,梭形细胞瘤1,原发性肝恶性间质瘤1,肝结核1,炎性假瘤2。8影像学诊断出现误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50%。1炎性假瘤术前CA19-9为246.4kU/L,其他病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除1肝结核因术中见胃小弯多发肿大淋巴结和膈肌硬结未行肝脏肿块切除及1腺瘤患者行射频消融外,其他病例均行肝脏病灶完整切除(包括局部切除、肝叶肝段切除)。结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术前难以确诊,检查误诊率较高,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 标签: 肝少见肿瘤 肿瘤样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NE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5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8.3±6.8)岁,中位病程6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血便者9(60%),排便习惯改变者10(66.7%),腹部肿块1(6.7%)。术前肠镜误诊率为26.7%(4/15)。总的手术根治率为46.7%(7/15)。术后大体病理溃疡型9(60%),隆起型6(40%);小细胞NEC10(66.7%),大细胞NEC5(33.3%);淋巴结转移11(73.3%),肝转移者8(53.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6.6%),腹腔盆腔广泛种植转移l(6.6%)。免疫组化中嗜铬素(CgA)染色阳性9(60%),突触素(Syn)染色阳性12(8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10(66.7%)。Ki-67增殖指数≥50%者占53.3%(8/15)。随访3~70个月,10患者死亡,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5%、45.4%、26.6%、13%。结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出现淋巴转移、肝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化疗可能使患者获益,但患者总体预后较差。

  • 标签: 结直肠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临床上发生于阴茎的肿瘤少见,其病理类型主要为阴茎鳞状细胞癌,其次为继发性肿瘤,大多由膀胱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转移而来.原发于阴茎的淋巴瘤则罕见.我院收治1,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阴茎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的30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资料。结果:30周围型肺内肿块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切除率100%,术后中位生存76.8个月,其中术后化疗者79.6个月。结论:周围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手术切除率高,术后化疗与否,生存期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细支气管肺泡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随着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出现脑和脊髓转移的情况逐渐增多。一般以脑胶质瘤向脑脊髓转移或播散为主,而脊髓胶质瘤向颅内播散的很少见,本文通过分析1脊髓胶质瘤向颅内多发播散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以探讨。

  • 标签: 脊髓胶质瘤 颅内播散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后子宫经阴道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娩出宫体、肌核剜除、碎解等缩小子宫体积的方法,对50子宫增大如6~17孕周,重150~570g的子宫肌瘤,肌腺病病人,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手术方式、时间、出血量等进行分析。结果47成功经阴道切除,3改开腹手术。术中膀胱损伤1,大出血1,子宫粘连2。手术时间为30~210min。除1大出血外,手术出血量30-300mL。术后住院时间4—9d。术后随访2-48mo,均康复好,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对部分因良性病变子宫≥6孕周、150g的子宫,如活动好,估计无粘连,阴道宽松,术者具备足够的阴道手术经验,通过先娩出宫体或适当缩小子宫体积均可经阴道安全切除。

  • 标签: 子宫肿瘤 改良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平滑肌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诊断问题.方法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35中消化道内32,其中胃21(60.0%)、小肠9(25.7%)、直肠2(5.7%);消化道外3,分别肠系膜、腹膜后、肠系膜及腹膜后混合各1(8.6%).免疫组化表达,CD117(+)100%、Vim(+)97%、CD34(+)84.4%、NSE(+)54.4%、Actin(+)50%、SMA(+)33.3%、S-100(+)33.3%、Syn(+)16.7%、Des(+)12.5%.CD68和CgA(-)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充分认识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CD117的染色,才有利于正确诊断.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诊断标准 免疫组化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孤立性粒细胞肉瘤较罕见,本文旨在探讨了解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额叶肿瘤术前误诊为脑膜瘤。行手术全切除,肿瘤累及硬脑膜及临近额眶骨,术后免疫组化确诊粒细胞肉瘤。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术后配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外周血象无异常。结论: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脑膜瘤或恶性淋巴瘤。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对局部浸润可配合放疗,而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者不宜常规化疗,宜长期随访并监测血象,注意出现髓系白血病的可能。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颅内 诊断 治疗
  • 简介:长春瑞滨(NVB)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系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能抑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止增殖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抗肿瘤效果优于其他长春碱类药物.我们采用NVB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2,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长春瑞滨 顺铂 治疗 晚期NSCLC NVB 临床资料
  • 简介:中枢神经细胞瘤是比较少见的颅内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0.1%。近年来对颅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其肿瘤发现率和文献报道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本文总结报道了我院近6年36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讨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36中枢神经细胞瘤,并复习文献。结果:36肿瘤24全切除,12近全切除,死亡2。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结合放疗为最佳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 标签: 中枢神经细胞瘤 手术 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