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脑电图定位功能区,提高毗邻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8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胶质瘤患者,经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磁图初步定位功能区;术中以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进一步确定脑功能区、脑电图明确致痼灶位置,避开功能区切除肿瘤和(或)致痼灶;术后于瘤腔内植入放射性同位素125I和缓释型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结果18例患者中1例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手术后第6、12和24个月疗效评价,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11个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3/18、9/18和6/18;疾病控制率15/18、13/18和10/18。手术前和术后第6、12、24个月时的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4.13±12.88)、(78.20±15.13)、(62.35±13.21)和(46.57±16.93),各观察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8例(肌力下降2例、感觉减退3例、肌力与感觉同时减退1例)。结论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方法定位功能区及致痼灶,可在保留功能的情况下指导切除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胶质瘤。术后瘤腔内行间质放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肿瘤复发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脑电描记术 监测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2分钟内识别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测量工具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延长回忆测验、简易数字广度测验、画钟测验、双手连续动作任务、列举超市商品测验和简短命名测验等7种极简短痴呆筛查测验(VeryShortDementiaScreeningTest,VSDST)检测215例社区正常老人和90例轻度AD患者。结果所有测验指标社区正常老人和轻度AD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延长回忆总分在两组之间的鉴别力最强,简短命名测验、列举超市商品测验、画钟测验、双手连续动作任务和简易数字广度测验的鉴别力依次减弱。这些测验与MMSE项目分的鉴别力相似或略胜,单独采用某种极简短测验辅助诊断轻度AD仍然是不够的。结论极简短测验有助于早期识别轻度AD,但其效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极简短痴呆筛查测验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的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4%)治愈,1例患者(5.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改良的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的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补充。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动脉 悬吊
  • 简介: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医学生的要求。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引入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结合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换,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多元化教学模式血管神经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 标签: 多元化教学模式 血管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 简介: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53例(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5.8%;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32.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增加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减压术。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及其辅助手术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患者47例,包括上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大脑镰脑膜瘤14例、横窦和窦汇区脑膜瘤4例和乙状窦脑膜瘤1例。术前构建VR图像,评估肿瘤对静脉窦的侵袭程度和静脉侧支循环等级,做手术模拟,并对手术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结果VR环境下,各组织结构均原位清晰显示,可全方位观察和手术模拟。静脉窦未受累9例、受压13例、狭窄13例、闭塞12例,形成侧支循环者分别占22.2%、23.1%、61.5%、100%。VR技术指导下制订手术策略,肿瘤获得SimponⅠ级切除37例,Ⅱ级4例,Ⅳ级6例;随访4—18个月,45例恢复良好,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PS)为(88.30±22.392)分,植物生存1例,肿瘤复发并死亡1例。通过统计分析,复发、术中出血及年龄仅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年龄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结论利用VR技术对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与静脉窦、皮质静脉的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准确、全面、直观,术前应考虑患者年龄、手术史对预后的影响,对静脉侧支循环要尤其注意评估和保护,这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脑膜瘤 静脉窦 显微手术 疗效 虚拟现实 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将NIHSS评分为〈15分的70例中度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森田疗法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心理干预组20例)和单用常规疗法治疗(未心理干预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NIHSS、mRS、BI、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上的差别。结果与常规治疗相比,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用森田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可以使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心理干预组:(10.5±2.7)d,未心理干预组:(15.4±2.1)d,(P〈0.05)],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心理干预组:(14885.5±3687.5)元,未心理干预组:(22773.4±4221.7)元,(P〈0.05)】,而对△NIHSS、△mRS、△BI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康复。

  • 标签: 森田疗法 卒中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电子喉镜耳鼻喉科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分析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电子喉镜检查,对照组实施常规喉镜检查,分析诊断的价值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电子喉镜治疗后PSQI评分为(8.73±1.67)分,常规喉镜的PSQI评分为(11.69±2.0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针对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实施电子喉镜诊治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电子喉镜 耳鼻喉科疾病诊治 临床分析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术中采取适当的手术策略切除肿瘤,同时保护血管。结果术前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基底、供血来源,以及颅内动脉3级结构;并能清楚地显示肿瘤、血管、颅骨的三维影像关系,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直接关系。手术结果:SimponⅡ级切除者8例,Ⅲ级切除者16例,Ⅳ级切除者4例;术后无发生脑梗死和血管损伤的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7.5分;随访6~36个月,25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CT三维血管成像能分辨颅底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利于血管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护存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DTIH)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86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颅内压(ICP)进行动态监护,评价NICP监护发现DTIH中的作用。结果86例TBI患者经CT证实有17例为DTIH,其中15例需手术治疗,发现时间为伤后6~74h,平均19.6h。监测结果显示迟发血肿侧ICP较对侧明显增高[(380±62)mmHg:(254±56)mmHg,P〈0.01],而且明显高于69例伤后24h无DTIH患者的平均ICP[(380±62mmHg:(242±65)mmHg,P〈0.01]。16例监测到ICP增高与CT检查结果吻合(94.1%)。结论NICP监护是一种简单、无创、有效的TBI监护技术.对早期诊断DTIH可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颅内血肿 无创颅内压监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先截取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肿瘤后再将复合体原位回植并固定,恢复脊柱后柱解剖结构。结果14例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回植棘突椎板获得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持,未发现椎管狭窄及椎管瘢痕粘连压迫硬膜等手术后并发症。结论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既可满足手术显露的要求,又保持了椎管的完整性,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预防椎管内肿瘤手术后瘢痕增生粘连对椎管内脊髓神经的压迫。

  • 标签: 棘突椎板回植 椎管成形 椎管肿瘤 脊柱稳定性
  • 简介:目的研究人类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inl)和B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毒整合位点基因(Bmil)人类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胶质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制作由WHOⅡ级胶质瘤组织30例、WHOⅢ级胶质瘤组织19例、WHOⅣ级胶质瘤组织21例与正常脑组织13例组成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nl和Bmil的表达情况。结果Pinl和BroilWHOⅡ、Ⅲ、Ⅳ级胶质瘤阳性率分别是(35±3.7)%,(63.7±3.9)%,(77.9±9.2)%和(20.1±5.1)%,(55.1±6.3)%,(61.7±2.7)%,均高于各自正常组(10.7±2.9)%和(7.9±1.3)%,均为P〈0.05。Pinl和Bmil表达与胶质瘤等级呈正相关。结论Pinl和Bmil可能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inl和Bmil的表达检测可能成为胶质瘤的有效诊断指标。

  • 标签: 胶质瘤 PINL Bmil 组织芯片
  • 简介:2013年11月12-15日,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祉主办、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临床护理改革与创新能力提高培训项目(水滴行动)成果汇报会”广州顺利召开。来自全国近1OO所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及护理骨干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培训项目 创新能力 临床护理 广州 改革 护理管理者
  • 简介: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中枢神经系统已被证实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实验证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本文阐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与信号转导途径,及其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并重点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和缓解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 简介:目的:评价查表型饮食疗法IgA肾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查表型饮食疗法制定食谱,只需要查表即可找到符合患者特点的每天食谱,对照组采用传统细算法,随访6个月,评价住院第1天、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饮食达标情况、SGA评分、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饮食达标较高,SGA评分较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BMI等生理指标得到改善。结论:查表型饮食疗法操作简便,可提高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标签: 查表型饮食疗法 传统精细算法 IGA肾病 饮食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40例面肌痉挛病人在MVD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的实时提示,找出影响听力的因素并加以解除.结果采用BAEP监测后术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由以往手术的7.1%下降到目前的2.5%.结论术中BAEP监测对减少治疗面肌痉挛时所造成的听力障碍具有显著的意义.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听力障碍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
  • 简介:循证医学是遵循现有最好的证据,近十年得以迅速发展,循证护理的发展主要围绕在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护理领域的科学证据、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举办循证护理培训班、建设循证护理研究生课程、开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项目等几个方面。

  • 标签: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护理 高级研修班 应用 科研成果转化 科学证据
  • 简介:目的:评价系统化健康指导法早产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为出院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早产儿住院期间对180名家属进行系统化知识培训、技能训练,采用自制问卷对早产儿家属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培训,早产儿父母对早产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总体水平均有很大提高(P〈0.001)。结论:使用系统化的健康指导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产儿家属对早产儿的认知及护理照顾能力,对早产儿出院后居家护理将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系统化多样式 健康指导法 早产儿 家属
  • 简介:医改的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和增强社区服务的能力,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全科医师,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包括神经内科的专科实习。下面就全科医师神经内科专科培训时的带教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做一探讨。

  • 标签: 全科医师 培训模式 临床技能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神经内科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进修医师2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显著提高(P分别为0.005和0.013);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PBL教学法是适合于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进修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文献检索培训和基础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开展PBL教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头晕 进修医师 神经内科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