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中硬膜外罗哌卡因药方式的比较。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A组和B组两组(n=15),A组术中以微量注射泵持续硬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B组则在硬膜外腔间隔1h单次注射同等量的罗哌卡因。结果A组MAP降低心率上升超过20%的发生率、术中使用麻黄素以及舒芬太尼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使用阿托品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麻醉时,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较相同剂量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间隔一定时间单次注射有助于循环的稳定。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时,硬膜外腔持续微泵推注0.75%罗哌卡因5mL/h,有助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静吸复合全麻 联合硬膜外阻滞 罗哌卡因
  • 简介:目的改进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药方法。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方法随机分成改进方法组与常规方法组。改进方法组做了3个方面的改进:①加大了尿激酶的剂量,平均每公斤体重用2.86万U,个例最大剂量275万U。②改进静脉药的方法,采用先快后慢的方法滴注。③对上述治疗后仍未再通者给予追加静脉溶栓。常规方法组,平均每公斤体重2.1万U,无其他改进。结果改进方法组76例患者。72例梗死的冠状动脉达到了再通的标准,再通率94.74%,死亡3例,病死率3.95%。常规方法组72例患者,49例再通,再通率68.06%,死亡6例,病死率8.33%。结论加大尿激酶的用量,改进给药方法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不增加出血副作用。

  • 标签: 尿激酶 给药方法 UK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AMI
  • 简介:目的观察何首乌不同组分单次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时-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观察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量-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分别于药后4h、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水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4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24h;药4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4~6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醇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2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48h;药2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2~4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何首乌水提组分剂量在(5.5~30.75)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8.5~24.5)g.kg-1之间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结论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何首乌 不同组分 小鼠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伤的麻醉选择及处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无手术当时死亡记录。结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合理使用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成活率及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外伤 麻醉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分析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取的100例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分析形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取常规的护理和持续性质量改进护理两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观察组,数据分析有统计价值;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情绪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差异性。结论对于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需要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和采纳。

  • 标签: 妇科 内分泌 临床分析 护理要点
  • 简介:目的对于高血压急诊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0例自2017年11月-2018年6月间进行院前急救的高血压急诊患者参与本文研究,并按照护理的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和预见性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的护理程序,预见性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程度,对比两组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预见性组的伤残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同时预见性组的住院时间较短于常规组,统计学结果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急诊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急救和护理程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伤残率以及死亡率,同时缩短了住院的时间,保证了护理的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急诊 护理 院前急救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要点并进行总结。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诊治时间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术后恢复及术后迷走神经反射情况总结护理要点。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与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临床护理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核心职责是负责对物料、中间产品或中间体、成品、稳定性试验样品、验证及调查性样品等进行分析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具有鉴别、把关、预防和报告等功能,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所生产的药品适用于预定用途、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及规定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实验室除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外,还包括对分析检验涉及的人员、仪器与器皿、试剂与对照品、检验方法、检验环境等因素的系统管控,需要遵从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中关于文件与记录管理、数据可靠性管理、偏差处理、变更控制、超标及超常结果调查处理、质量风险管理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一些质量控制实验室同时还承担开展取样、稳定性试验、留样等对药品质量有关键影响的工作。因此,做好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对保证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药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药品生产 企业质量控制 实验室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检查诊断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纳入研究,均给予无创检查诊断,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根据护理要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无创检查知识掌握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无创检查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检查诊断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护理要点为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以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检查成功率。

  • 标签: 无创检查 肢体动脉闭塞症 诊断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检查诊断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纳入研究,均给予无创检查诊断,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根据护理要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无创检查知识掌握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无创检查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检查诊断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护理要点为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以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检查成功率。

  • 标签: 无创检查 肢体动脉闭塞症 诊断 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检查诊断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纳入研究,均给予无创检查诊断,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根据护理要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无创检查知识掌握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无创检查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检查诊断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护理要点为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以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检查成功率。

  • 标签: 无创检查 肢体动脉闭塞症 诊断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检查诊断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纳入研究,均给予无创检查诊断,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根据护理要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无创检查知识掌握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无创检查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检查诊断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护理要点为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以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检查成功率。

  • 标签: 无创检查 肢体动脉闭塞症 诊断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自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参与研究,从中选取 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 25例病患。对照组病患采取院内急诊护理方式,观察组病患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要少于对照组病患( P<0.05);观察组病患的抢救有效率为 100.00%,对照组病患的抢救有效率为 76.00%,观察组病患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 P<0.05)。观察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 P<0.05)。结论;为心肌梗死病患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迁就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提升抢救的有效率,保障病患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控制并发症的发病率,对病患预后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不同药方式对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仅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洛诺司琼75μg;B组仅在镇痛泵中加入帕洛诺司琼75μg;C组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洛诺司琼75μg,并且在镇痛泵中加入帕洛诺司琼75μg。记录术后12、24、36、48h时静止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记录0~12、12~24、24~36、36~48h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以及术后48h内发生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12、12~24和24~36hA组和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75μg能够较好预防妇科手术术后48h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帕洛诺司琼 给药方式 妇科外科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Chandrasekran-Paul(1982)对药物由骨架系统中的释放,提出下列表达式Mt=Cs√D/K[(Kt+1/2)erf√Kt+√Kt/πe^kt]本文在常见的实验时间及适当的K值范围内对上式作了简化,药物释放的累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直接成比例,但方程中带有一截距项,即,Mt=B"√t-A"硝苯地平贴剂及普萘洛尔贴剂二者的释放行为都符合上述方程,其相关系数良好,氢化可的松乳膏的释放数据(据Shah,1989),也可用相同的方程来描述,该方程与Higuchi方程相比较,多出一个截距项,这可能与药物溶出特性有关。

  • 标签: 骨架型透皮给药装置 扩散-溶出控释 HIGUCHI方程 Chandrasekran-Paul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