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垂体瘤术后脑脊液漏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院内的经垂体瘤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使用围术期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围术期护理之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蝶垂体瘤术后 脑脊液鼻漏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留置置入不同长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11月使用静脉留置的患儿3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为一次穿刺成功,无刺激性液体输注,按1∶1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完全置入法,观察组患儿采用导管外露1~2 mm置入法。比较两组患儿留置的留置天数、疼痛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渗血、液体渗出、留置套管打折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留置的留置天数为(5.13±0.52)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20±0.33)d(t=9.264,P<0.05);观察组患儿的0级疼痛率[62.58%(102/163)]显著高于对照组[28.22%(46/163)](χ2=38.807,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1.66%(19/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5.58%(58/163)](χ2=25.862,P<0.05)。结论小儿留置采用导管外露1~2 mm置入法的效果显著,促进留置天数的明显延长,有效降低患儿疼痛程度,且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该研究成果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儿童 留置 输注,静脉内 时间 并发症 疼痛 病人满意度 药物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火疗法适应证广泛,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原发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皮肤科疾病,如白癜风、带状疱疹等;骨科疾病,如颈椎病、网球肘、关节炎、颈性眩晕、颈性头痛;妇科疾病,如痛经;外科疾病,如静脉曲张、前列腺增生。火疗法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及修复、调节内分泌等多种作用。但多数临床研究存在科研设计方面欠规范,缺少大样本RCT研究,具规格无统一标准,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有待完善。

  • 标签: 火针疗法 针灸针具 刺法 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 综述
  • 简介:摘要经支气管吸活检术(TBNA)已经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对肺癌诊断特异度近100%,但其诊断敏感度波动较大,术者能否正确选择TBNA穿刺点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为全面提高TBNA穿刺技术和诊断敏感度,本文从肺部淋巴结解剖、图谱定位以及临床验证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选择TBNA穿刺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六针灸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2例,按照入院序号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奇数,51例)和对照组(偶数,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手六针灸治疗。评估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gstant-Murley关节功能评估量表(CM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2±0.8)分,低于对照组的(4.5±1.5)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CMS评分为(86.4±7.8)分,高于对照组的(71.5±8.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手六针灸法治疗肩周炎,可有效减轻患者肩部疼痛程度并促进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肩周炎 针灸治疗 手六针 肩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内治疗在癌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中,选择70例癌痛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对照组中,实施了传统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增加了皮内治疗,最终从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对比,并评估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明显得出观察组效果更佳,总有效率达到了94.29%,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癌痛患者,可实施药物结合皮内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癌性疼痛 药物 皮内针 穴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容摘要:静脉留置因其便利性与对患儿血管保护的重要作用,在住院患儿中普遍使用,极高地提升了患儿住院用药的效率。但是因为儿科使用留置有一些现实困难,导致在留置的护理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以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当前医学界对此护理专案给出的指导意见,在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当前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护理问题进行解决,目的是真正从技术层面提高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的护理能力。

  • 标签: 儿科 外周静脉 留置针 护理 技术 提高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和恐惧,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增进了医患关系,同时由于留置外套管使用的材料具有柔软性,使患儿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易于接受,所以静脉留置在儿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本文通过对我院儿科122例使用静脉留置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护理,进行了相关分析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采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10月在实时超声引导下,采用日本八光自动吸引活检,对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分析患者穿刺成功率,细胞学恶性率与病理活检的相符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相较普通穿刺相比,成功率几准确率更高,临床价值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实时引导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中观测静脉留置的实际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门诊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病儿童200例,根据随机分配啊,这些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的患病儿童使用常规的一次性静脉头皮,试验组采用的是24G安全型静脉留置。这两种不同的静脉留置之间的对比,主要是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家属对这两种留置的满意程度,根据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静脉治疗在两组之间的对比,得出以下的结果,试验组的首次刺穿成功是91%,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9%;而对照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6.3%,家属满意度为62.2%。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左右,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5.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当中,使用静脉留置能够提高针孔的刺穿成功率,减轻了儿童的痛苦,也让家属的满意程度得到了提高。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留置应用于儿童输液时的效果。方法:80例输液患儿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输液方式分别为静脉留置输液及常规输液。比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属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儿对输液护理的总满意度达到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静脉留置应用于儿童输液时,能够显著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并收获患儿家长的广泛认可。

  • 标签: 儿童输液 静脉留置针 一次穿刺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顽固性失眠患者运用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收治的13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65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2%)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6.15%)较低(P

  • 标签: 针药结合 顽固性失眠疗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留置改进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使用静脉留置的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梁栋富主任医师临床工作60余载,对癫痫的诊疗颇有心得,他提出“从督论治、从痰论治、疏肝理脾”的临床思路,现通过探讨与总结其辨治癫痫的特色取穴与用药特点,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借鉴。附验案一则,以资验证。 

  • 标签: []针药结合,取穴特点,癫痫,验案。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甲状腺结节细穿刺检查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的患者100例, 均对患者实行细穿刺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结果:患者的良性结节最多,占47.00%,其次为恶性结节,占14.00%。有53.00%为实性结节,有33.00%为囊实性结节,有14.00%为囊性结节。多发结节达到67.00%,单发结节达到33.33%。有22.00%的小于1厘米的结节直径,有27.00%的1厘米到2厘米的结节直径,有26.00%的为2厘米到3厘米的结节直径,有23.00%的为3厘米到4厘米的结节直径。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使用细穿刺检查,可以检查出结节大小,类型,数量等情况。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检查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耳穴疗法对内痔术后疼痛的影响,为揿在治疗内痔术后疼痛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肛肠科2019年11月-2020年2月内痔套扎术后疼痛患者,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术前晨给予一次性耳穴揿加术后常规的镇痛治疗,对照组在术后给与常规的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0、1、2、3、4、5天的疼痛缓解程度和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因受疫情影响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收集到70例患者的数据,本次研究仅以这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做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组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埋处不适,发生率5.7%(2/3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8%(1/35)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及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14.2%(5/35)、头晕头痛8.5%(3/35);结论:揿耳穴疗法在此治疗内痔术后疼痛的临床实验中,与常规的术后镇痛治疗比、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等优点,还有其有效、安全、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耳穴 揿针 术后疼痛 内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4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106例采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留置组,每组各53例,分别使用一次性静脉和留置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留置组穿刺成功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组不良反应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留置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延长患儿静脉留置的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留置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输液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灸配合脐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失眠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仅使用重灸治疗)和治疗组(25例,使用重灸配合脐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都有好转,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6%高于对照度的治疗有效率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灸 脐针 失眠患者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