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三维外固定架在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调查择期为2019.10-2020.10,共计筛选外科患者90,对其应用三维外固定架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做出对比。结果 患者应用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且应用后的VAS评分低于应用前,ADL评分高于应用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三维外固定架,具备操作便利、并发症少、恢复快等诸多优势,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三维骨外固定架 骨外科 临床治疗
  • 简介:囊肿摘除后骨质缺损所遗留的死腔不仅导致创口延期愈合,还为后期种植或义齿修复带来不便,常用的消灭死腔的方法有碟形手术、血块充填法、囊腔植术、生物材料置入及袋形缝合术等。

  • 标签: 颌骨囊肿 BIO-OSS 骨修复 应用 术后 袋形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方案。方法选取于在我院就诊的跟骨折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锁定内固定治疗。结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Maaryland评价对比,实验组实验组总优良率为97.02%,对照组总优良率为80.00%,P<0.05。结论采用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效果明显,能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使得患者能够早日愈合,此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与关节结核病中,脊柱结核所占比例最高。因其多累及青壮年男性患者,其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脊柱结核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移植和内固定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模式。本文主要从胸腰椎结核颗粒植与块状植的目的、疗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介绍,为临床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结核,块状骨,颗粒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牵张成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牵张,速率:0.4mm/d,牵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下颌牵张成牵张期第10d及下颌牵张成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组织标本进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牵张成的新生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的47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牵张成过程中新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与新形成相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外侧切口治疗跟骨折的方法对预防切口皮肤坏死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2014年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外侧切口治疗跟骨折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岁,伤后常规行跟CT检查,按Sanders分型ΙΙ型22例,Ⅲ型32例,Ⅳ型6例,单侧跟骨折50例,双侧1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采用超声Doppler血流探测仪探查跟外侧动脉位置及粗细并在皮肤上标记,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于切口前侧皮瓣内的跟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除2例切口拐角处有渗出外其余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有渗出的2例行引流、中药玉红膏换药1周伤口愈合。随访6~12个月,切口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可改善切口皮肤血运,减少切口皮肤坏死。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外侧动脉 钢板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切开复位跟板治疗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本院接诊的30例跟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1例为对照组采取经皮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另19例为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跟板治疗。结果对比治疗优良率,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比骨折愈合时间、Bolher角、Gissane角方面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跟板治疗跟骨折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跟骨板 跟骨骨折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复方延缓老年大鼠股骨皮质、松质量增龄性丢失的作用,方法36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4月龄本底对照组、30月龄增龄对照组、补肾中药复方低剂量组、补肾中药复方高剂量组,每组各9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自24月龄给药至30月龄。各组相应处理以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侧股骨以松质为主的近段、远段以及以皮质为主的中段的骨密度。结果补肾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大鼠股骨各段骨密度增龄性减少率出现延缓的趋势;高剂量的补肾中药复方则能明显延缓殴各段骨密度增龄性减少率,结论补肾中药复方具有量效依赖性地延缓大鼠皮质、松质增龄性丢失的作用。

  • 标签: 补肾中药 复方 延缓 增龄性 股骨 松质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与传统搬运技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缺损的患者资料。根据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改良组14例(接受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年龄为(39.4±7.3)岁;传统组20例(接受传统搬运技术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1.2±6.6)岁。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固定戴架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评估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18~3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改良组EFT[(3.9±1.6)个月]显著短于传统组[(9.8±2.2)个月],EFI[(0.48±0.09)个月/cm]显著低于传统组[(1.42±0.32)个月/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SAS评分[(48.1±4.7)分]显著低于传统组[(61.2±6.2)分]、人均并发症数[(0.8±0.4)种/例]显著少于传统组[(1.4±0.3)种/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愈合结果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满意分别为13、12例,不满意分别为1、8例;Ⅱ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8例,未发现分别为13、12例;Ⅲ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9例,未发现感染分别为13、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与传统搬运技术相比,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节段性缺损方面展现出更好的效果,具有EFT短、EFI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髓炎 硫酸钙 骨搬运 髓内钉
  • 简介:目的:探讨颌前后向不调指数(APDI)与上、下颌矢状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测试对象共100例,其中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头颅侧定位片测量指标为,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及APDI值。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正常人群的APDI均值在85°以下,性安氏Ⅲ类错[牙合]APDI均值在90°以上,青少年的各项测量值相对成人小,需行正颌外科的患者,APDI均值超过100°。APDI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PDI均值超出正常标准值越多,上、下颌性矢状向畸形就越严重。APDI值是评价性安氏Ⅲ类上、下颌矢状向关系较为有效的指标。

  • 标签: 头影测量 前后向不调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术作用于四肢管状难治性不连与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行外固定治疗的54例四肢管状不连与缺损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中,发生针道感染率3.70%,新矿物化延迟率5.56%,神经损伤率3.70,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结论对行外固定治疗的四肢管状不连与缺损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消极心理,提高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固定 四肢管状骨 骨缺损 骨不连
  • 简介:目的:探讨内置式牵张成术与内牙种植体联合治疗火器伤性下颌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火器伤性下颌缺损患者延期行内置式牵张成术,后期行内牙种植体植入和修复。术中常规截,制作骨转移盘,固定内置式牵张器,术后一周以每日1mm的速度行牵引,共牵引8mm。固定期大体,螺旋CT观察新生成及缺损修复状况。固定期4月行内牙种植体植入和后期修复。结果:治疗按计划完成,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牵引顺利完成,新生骨质量良好,牙种植体整合良好,下颌缺损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在早期合理清创基础上,延期内置牵张成术联合内牙种植体可有效地治疗火器伤性下颌缺损,值得推广。

  • 标签: 牵张成骨 骨内 牙种植 火器伤 下颌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犬牙槽牵张成(alveo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ADO)牵张区新生长和改建的规律,为ADO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建立萎缩下颌牙槽动物模型。3个月后随机选择一侧萎缩下颌行牙槽切开术,植入2枚内型垂直向牙槽牵张器,经过7d的间歇期,以每天1次,每次1mm的频率进行垂直向增高,连续5d。在固定期的第4、8和12周各处死4只犬并取材,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观察牵张区新超微结构和测定其Ca、P元素含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牵张区新不断钙化的过程,0~4周为新形成早期,〉4~8周为中期,〉8~12周为后期;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了牵张区成熟的过程,Ca、P含量逐渐增高,12周时和宿主含量相当。结论在牙槽牵张成的固定期,新逐渐形成并改建,至12周时成熟。

  • 标签: 牙槽骨牵张成骨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结合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移植术治疗距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距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自体软骨移植术,对照组采用关节镜结合微骨折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VAS、AOFA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AOFA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AOFAS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结合微骨折术比较,自体软骨移植术治疗距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距骨骨软骨损伤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关节镜结合微骨折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距软骨损伤治疗中关节镜微骨折手术与自体软骨移植手术效果。方法:观察时间设置为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观察对象设置为距软骨损伤手术患者74例,观察方法为随机分为一组(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和二组(采用自体软骨移植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Cobb角值情况。结果:一组和二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对照中,一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照中,二组明显优于一组,(t=15.560,p=0.013),两组有差异。结论:在距软骨损伤治疗中采用自体软骨移植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值得推荐。

  • 标签: 距骨骨软骨损伤 关节镜微骨折手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不连联合应用补肾壮汤、愈膏、体外冲击波等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选出42例胫骨不连患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患者单独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再联合使用补肾壮汤愈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最高,高达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最高,约占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不连联合应用补肾壮汤、愈膏、体外冲击波等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提升治疗有效率,还能提升行走功能恢复优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骨不连 体外冲击波 补肾壮骨汤愈骨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转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45例高度近视和黄斑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血管造影部分的实际面积和最小距离和角度患者。结果黄斑部的实际面积经手术治疗,效果得到良好发展。结论视网膜的转方向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术后的恶性发生。

  • 标签: 黄斑 手术治疗 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