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不同入路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L4/5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设两组,即椎间孔组和椎板间组两组,每组30例。椎间孔组实施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椎板间组实施椎板间入路PELD手术治疗.结果66.67%为椎间孔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低于椎板间组患者的90.00%(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入路治疗与椎板间入路治疗,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改善,但椎板间入路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更高。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入路 经皮脊柱内窥镜 椎间孔入路
  •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刺激对小胶质细胞系BV-2(BV-2细胞)分泌Pro-cathepsinL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多糖刺激BV-2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建立炎性细胞模型,Westernblotting法分别观察脂多糖刺激前后Bv.2细胞条件培养液中Pro—cathepsinL表达水平,以及经CathepsinL抑制剂预处理前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PC-12(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刺激BV-2细胞1和3h后,Pro-cathepsin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21)。与BV-2细胞共培养并经脂多糖刺激1和3h后,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且显著高于刺激前水平(均P=O.000);经CathepsinL抑制剂预处理及脂多糖刺激1和3h后,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下降,且显著低于单纯脂多糖刺激组(P=0.005,0.001)。结论小胶质细胞在炎性反应条件下可向细胞外释放Pro—cathepsinL,促进神经元表达活化型Caspase-3,在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脂多糖类 小神经胶质细胞 溶酶体 组织蛋白酶类 细胞凋亡 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机械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NP作用下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如。)和动作电位(AP)的变化。结果:1)NP(10^-5、10^-7、10^-6、10^-5mol.L^-1)使ICa-l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从-3.72±1.5pA/pF减少到-2.44±0.4pA/pF(P〈0.05),-2.34±0.6pA/pF(P〈0.05),-1.79±0.8pA/pF(P〈0.01),以及-1.66±0.7pA/pF(P〈0.01);2)NP使ICa-l的I—V曲线上移,但其形状和峰值电压无明显变化;3)NP对ICa-l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4)NP可缩短动作电位复极50%和90%的时程(APD50,APD50),但对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无明显影响。结论:N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并能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 标签: 单个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复极 L-型钙电流 豚鼠 苯酚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前侧入路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微创前侧入路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32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皮瓣坏死、骨折移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Johner-wruhs评分显示,20例优,8例良,4例中,0例差,优良率为87.5%。结论微创前侧入路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提升骨折治愈率,促使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前侧入路 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 Pilon骨折
  • 简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是一种参与免疫抑制通路的分子,在较多实体肿瘤细胞及其周围T淋巴细胞表面显著表达,能够与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1,PD-1)结合,抑制肿瘤组织周围的免疫微环境,促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PD-1/PD-L1在不同实体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实体肿瘤 表达 进展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生存期通常为3-5年。[1]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萎缩、肌束颤动、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目前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可能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仅能延缓疾病进展。[2]本文旨在探讨护理一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经验,对其进行Gordon十一项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个案存在活动无耐力、睡眠形态紊乱、有跌倒的危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护理问题、笔者根据患者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措施,经过近两个月的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效果良好,患者出院。期望由此报告能提供临床护理人员对“渐冻人”患者康复护理的参考。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现已批准用于多种肿瘤,但其单药治疗疗效偏低。如何通过放疗来增敏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是放疗业界研究的热点。放疗与PD-1/PD-L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在多项研究中已显示出生存获益。然而电离辐射对于PD-1/PD-L1免疫治疗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充分发挥放疗免疫激活作用的同时,尽量避免放疗的免疫抑制效应,这与放疗的剂量选择、分割模式、治疗时机选择及治疗部位数目等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针对晚期转移性肿瘤治疗中,如何优化放疗联合抗PD-1/PD-L1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PD-1/PD-L1抑制剂 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免疫疗法 放疗增敏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一个新的里程碑,需借助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适宜人群和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表达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现阶段,已有多种抗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不同类型免疫治疗药物对应的PD-L1检测抗体克隆/试剂盒不尽相同,检测评估的细胞类型不尽相同,与疗效相关的PD-L1阳性判读阈值亦不尽相同,但部分肿瘤中对PD-L1的检测具有共同特点。本共识拟从PD-L1在实体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过程、PD-L1不同克隆号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研究及实验室自建检测等方面进行概述,为指导不同类型实体肿瘤中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青海省风疹流行特点和流行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 RV)基因特征,为当地优化和完善风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汇总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青海省2020年风疹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依托青海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采集并鉴定2020年疑似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咽拭子标本,阳性标本盲传3代后获得RV分离株,提取病毒核酸后扩增并测定E1基因的739个核苷酸片段,用于鉴定2020年青海RV株基因型和亚型,并分析其与我国流行RV的分子差异。结果2020年青海省风疹发病呈现明显回升态势,发病年龄已后移至10~19岁年龄组青少年(占比94.9%);2020年从青海省4个风疹高发市州共分离到29株RV病毒株,经鉴定所有RV株均属于2B-L2c基因亚型,也是目前我国RV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此外,病毒学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青海省存在着不同的2B-L2c基因亚型RV传播链,且一起暴发疫情可能由不同的传播链病毒引起。结论2020年青海省流行RV为2B-L2c基因亚型,该病毒的流行导致了青海省2020年风疹疫情的回升以及部分市州的暴发流行。

  • 标签: 风疹 风疹病毒 2B-L2c基因亚型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参与免疫检查点调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PD-L1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不同,可作为诊断部分肿瘤的生物标志物,PD-L1的表达与更高的肿瘤侵袭性及更高的复发风险相关,PD-1/PD-L1免疫检查点是部分甲状腺癌治疗的一个有前景的靶点。进一步探讨PD-1/PD-L1通路的作用机制、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治作用及其与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为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抑制因子,免疫 预后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 简介:摘要由于手术、放化疗等手段的治疗效果有限,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膀胱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1配体(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良好,已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晚期膀胱癌的二线治疗。PD-1/PD-L1抑制剂已经覆盖了晚期膀胱癌一线或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辅助、新辅助治疗,卡介苗灌注失败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等,相关研究或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或正在进行中,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为临床上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膀胱肿瘤 抗肿瘤药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肝癌(liver cancer,LC)是最常见的致命恶性肿瘤,而早期不易被发现、难诊断,是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转录因子7样2(transcription factor 7 like 2,TCF7L2)是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β-catenin对TCF7L2的激活具有直接调控作用。在肝发育和肝再生阶段,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促进肝组织的生成。然而,在正常的成熟肝细胞中,β-catenin活性被抑制。肝损伤和肝癌激活β-catenin对TCF7L2的转录功能活化,诱导肝损伤因子和促肝癌因子的表达,且TCF7L2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呈正相关。TCF7L2是一个潜在的肝癌诊断及治疗靶点。

  • 标签: 肝癌 Wnt/β-catenin TCF7L2
  • 简介:摘要共刺激分子OX40及其同源配体OX40L都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OX40与OX40L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号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调控作用。OX40/OX40L在一些疾病中的过表达使其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但关于OX40/OX40L在疾病免疫活动中的调节作用仍有许多问题待探究。文章概述了OX40/OX40L的免疫特性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中的免疫作用与应用。

  • 标签: OX40 OX40L 共刺激分子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含有不同大小乘客结构域的Ag43表面展示载体,观察其将外源蛋白HPV16L1展示在细菌细胞表面的效率。方法(1)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长度的Ag43基因序列连接到pET22b载体,获得4种Ag43表面展示载体:Ag43/138、Ag43/551、Ag43/552、Ag43/700;(2)克隆HPV16L1编码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其分别连接到上述4种Ag43表面展示载体,获得4种重组蛋白表达载体;(3)HPV16L1-Ag43融合蛋白表达及SDS-PAGE分析;(4)利用胰蛋白酶消化验证HPV16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的表面展示。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的Ag43和HPV16L1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表面展示载体和重组蛋白表达载体的基因序列均通过基因测序验证无误。经IPTG诱导后,构建的4种Ag43表面展示载体均能表达HPV16L1蛋白。胰蛋白酶消化后,4种重组蛋白条带均减弱,且Ag43/700-HPV16L1条带减弱最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自转运蛋白Ag43的细菌表面展示载体,HPV16L1蛋白可通过构建的4种Ag43表面展示载体表达并展示在大肠埃希菌表面,且仅保留α-螺旋和β-桶状结构域部分的Ag43表达载体即Ag43/700的表面展示效果最优。

  • 标签: 自转运蛋白 细菌表面展示 HPV16L1 Ag4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以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heterogeneity-L3,AFP-L3)用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亲和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HCC患者、33例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GF-β1以及AFP-L3水平。结果血清TGF-β1诊断HCC最佳临界值为61.3?g/L,诊断灵敏度为76.0%,特异性为81.0%,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为0.860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为0.7921-0.9286。血清AFP-L3诊断HCC最佳临界值为11.8%,诊断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85.7%,AUC为0.9364,95%CI为0.8946-0.9732,HCC患者血清TGF-β1含量为108.2±35.5?g/L,明显高于LC组(44.8±18.6?g/L)以及对照组(25.9±7.9?g/L),P<0.001;HCC患者血清AFP-L3含量为(18.3±6.2)%,也明显高于LC组(9.1±3.0)%以及对照组(4.5±1.3)%,P<0.001。血清TGF-β1及AFP-L3联合检测对HCC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血清TGF-β1及AFP-L3单项检测,P<0.05;而血清TGF-β1单项检测与血清AFP-L3单项检测各指标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C患者血清中TGF-β1以及AFP-L3含量均显著增加,并且两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对HCC的临床诊疗可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转化生长因子&beta 1 甲胎蛋白异质体 诊断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常用的3种口腔医用合金(镍铬合金、金合金、钴铬合金),通过流式细胞术来评价3种合金对L92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3种合金材料的浸提液,用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24h,用AnnexinV-EGFP与PI对L929细胞双染,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929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3种材料引起细胞凋亡的顺序由小到大依次是金合金>钴铬合金>镍铬合金。结论不同医用口腔合金材料引起L929细胞凋亡表现出差异性,镍铬合金对L929细胞凋亡影响较大,金合金、钴铬合金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合金 细胞凋亡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评价L-精氨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维生素C治疗组和L-精氨酸治疗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3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和脂蛋白(a)[Lp(a)]的浓度.结果治疗3周后,L-精氨酸治疗组N0高于对照组(P<0.05),ET-1、CRP、Lp(a)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精氨酸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功能 L-精氨酸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胃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其PD-L1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胃癌手术切除和进行4种主要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2 47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71例表现为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deficient,dMMR)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以PCR检测结果为标准,对MSI-H胃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D-L1染色。结果MSI-H胃癌与老年、女性、胃窦、肠型、肿瘤大于5 cm、缺乏淋巴结转移及PD-L1表达阳性有关(均P<0.05)。PD-L1表达水平联合阳性评分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P=0.026,HR=8.385,95%CI=1.293~54.367)。虽然未观察到PD-L1表达模式与预后的关系,但PD-L1表达模式“弥漫”与脉管癌栓侵犯(P=0.007)、浸润深度(P=0.040)有关,并且MSI-H+PD-L1阳性胃癌中所有发生复发或死亡的患者,PD-L1表达模式均为“弥漫”。此外,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PD-L1表达水平和表达模式有高度的一致性(P=0.450)。结论MSI-H胃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PD-L1表达水平联合阳性评分为MSI-H胃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预测指标。PD-L1表达模式“弥漫”或为一个预后预测指标。晚期胃癌患者可以通过转移灶活检来获取其PD-L1表达的水平和模式。

  • 标签: 胃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预后 基因表达谱 PD-L1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硬膜替代材料Dura—L移植后的形态学与免疫原性。方法选用40只成年雄性家兔,随机等分成5组:A:单侧自体移植无创组,B:单侧自体移植创伤组。C:单侧Dura—L移植加对侧自体移植无创组,D:单侧Dura—L移植加对侧自体移植创伤组。E:单侧阳性对照膜移植无创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无菌条件下施行硬膜替代手术。将Dura—L移植于C、D组兔脑表面。分别于2周、1个月、3个月应用扫描电镜、免疫荧光、病理学切片检测进行评价。结果2周末、1个月末、3个月末C组、D组与E组间在表面光滑程度、荧光强度、炎性细胞浸润三方面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A、B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ura—L移植后形态学与家兔硬膜类似.免疫原性低.是一种比较适合的硬膜替代材料。

  • 标签: 生物敷料 硬膜 荧光免疫测定 显微镜检查 电子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