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在陈嘉映先生的哲学道路中,“感觉”是一个重要论题、一个一直保持的原点。他20世纪80年代有一篇重要文章《从感觉开始》,最近的著作《说理》则着眼于哲学与科学的区别,把哲学界说为“有感之知”,其中“感觉”还是一个重要论题,占了两章的篇幅。

  • 标签: 哲学道路 “感觉” 20世纪80年代 论题
  • 简介:采用“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中国成年人坚韧性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SCL-10”对559名农民工进行了测试,旨在考察农民工情绪性、坚韧性和弹性特质的负载情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农民工的积极情绪性特质和坚韧性特质的负载量显著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而弹性特质负载量显著低于全国成年人常模;情绪性、坚韧性和弹性特质对于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对心理痛苦症状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

  • 标签: 农民工 情绪性 弹性 坚韧性 心理健康 预测作用
  • 简介:回顾马克思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和斗争实践,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特质至少可以从其阶级立场、革命意志、理论斗争和斗争实践四个方面来理解:他虽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但从小就志向高远、爱憎分明,到莱茵报工作之后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他终身赤贫,然而饥饿和疾病等一切困难都没有压倒他,反而造就了他钢铁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他与各种错误思潮展开坚决而彻底的理论斗争,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他参与和指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组建、欧洲大革命等一系列斗争实践,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可看作马克思革命生涯及伟大贡献的生动写照。

  • 标签: 马克思 无产阶级革命家 伟大贡献
  • 简介: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前途、祖国的未来,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毛泽东坚强的意志力、高度自信心以及创新能力等心理特质的总结,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自觉准确高效地借鉴毛泽东的优秀心理特质

  • 标签: 毛泽东 心理特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空间和正义是两个属于不同层次的范畴.一方面,空间的概念不仅具有物理的和自然地理的属性,而且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正义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并在一定场域中得到体现.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兴起,西方一些学者分析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中存在的空间非正义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也存在若干非马克思主义的缺陷.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确立科学的空间正义观;只有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施行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空间正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空间正义 空间生产 城市化
  • 简介:运用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FT—IAT),对田纳西自我概念五个维度的内隐效应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田纳西自我概念五个维度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内隐效应,自我概念的内隐效应表现为与他人相比,个体与积极词语的联结更为紧密;(2)MFT—IAT可以有效地测量多维度自我概念的内隐效应。

  • 标签: 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FT-IAT) 田纳西自我概念 内隐自我概念
  • 简介:美学理论在列斐伏尔的思想体系中,既起到了承接其各个时期思想理论的作用,又构成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解放性乌托邦思想的重要环节。列斐伏尔的美学研究,起到了引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列斐伏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日常生活和身体研究两种研究路向,号召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和革命意义进行探索,扭转了文艺理论对日常生活、身体感官经验的偏见和蔑视。但国内外学界对其美学思想的解读尚有待深入,对美学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定位与评价尚待研究。

  • 标签: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 美学
  • 简介:本文认为,至尊性是巴塔耶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它源自巴塔耶对黑格尔的主奴哲学的改写。整个改写由三个方面构成,即首先是把主奴关系转化为兄弟之情,其次是把空间的对立转化为时间的体验,再就是把对承认的斗争转化为对至尊性的追求。而正是基于这种改写,巴塔耶铸就了自己的思想的基石。

  • 标签: 承认 科耶夫 至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