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B超诊断在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B超诊断的200例孕妇,对其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时期的畸形检出率。结果经过B超诊断发现这200例孕妇中,12-17周检出畸形1例,18-27周检出畸形2例,28-36周检出畸形1例,7周-产前1周检出畸形1例,共检出畸形5例,畸形的整体检出率为2.5%。结论对孕期的胎儿实施B超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其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B超诊断 孕期 胎儿畸形 应用价值
  • 简介:背景:膝关节外翻畸形是关节外科的治疗难点,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难度远大于膝内翻畸形。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膝外翻患者(外翻角大于〉15°),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假体及手术入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KSS评分、WOMAC评分、外翻角,采用EQ-5D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健康状况。结果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86膝),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16个月。KSS临床评分由32.5分提高到92.4分,功能评分由34.5分提高到88.5分,WOMAC评分由60降到15,EQ-5D由0.42改善到0.86。术后X线提示胫骨与股骨解剖轴夹角(anatomicvalgusangulation,AVA)2°-8°,平均为6°,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得以矫正。腓总神经损伤1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伤口感染、皮肤坏死1例,经清创皮瓣覆盖、二期翻修治愈。无明显深静脉血栓事件、无髌骨脱位等情况发生。结论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外翻畸形效果满意,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手术入路及松解方法。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外翻膝 松解 软组织平衡
  • 简介:摘要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cysticadenomatiodmalformationoflung,CCAM)是一种少见的在胚胎时期肺-支气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也称为先天性肺囊腺瘤,可发生于胎儿、新生儿、幼儿,成人罕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1/35000-1/250001。

  • 标签: 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C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替牙期错合畸形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5岁~10岁,平均年龄7.12±2.34岁。对比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结果患者治疗后SNA、SNB、L1-NB、L1-NB、Y轴数据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NB、U1-NA数据较治疗前出现下降,提示治疗后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矫治器用于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患儿后,疗效肯定,患儿易于掌握,戴用舒适。

  • 标签: MRC矫治器 替牙期 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B超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82例产妇通过腹部B超筛查的方式进行胎儿畸形问题的检查,并且重点对14-28周的产妇进行检查工作。结果所有产妇经过B超检查后发现有6例产妇出现了胎儿畸形的问题,异常率为3.30%;而经过生产之后确认有7例胎儿存在着异常情况,产后确诊检出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5.71%和14.29%,并且所有的产妇经过生产之后发现有4例胎儿为脊柱裂的畸形儿、2例胎儿为无脑儿,还有1例胎儿为脑积水胎儿,分别占据着总人数的2.20%、1.10%和0.5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产妇进行胎儿畸形问题的检查工作时,为了提升对产妇进行筛查时的质量,可以通过腹部B超筛查的方式进行这方面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检出胎儿各种结构畸形和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情况,对于产妇生产工作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B超 胎儿畸形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讨论研究超声产前筛查应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超声产前筛查的孕妇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各项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于中孕期接受心脏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等切面扫查,将结果与引产胎儿尸检结果及新生儿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00例产妇中共检测出45例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检出患病率为7.5%。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符合率100.0%,灵敏度95.7%(45/47),漏诊率4.2%(2/47),包括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与1例单纯肺动脉狭窄被漏诊。结论对孕妇进行超声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的出生,有效提升出生质量,为指导临床干预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先天性心脏畸形 产前诊断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孔镜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作出分析。方法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纳入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按照患者意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小切口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研究组施行间孔镜治疗;治疗结束后跟踪随访一年并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间孔镜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而且手术切口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地佐辛联合格拉司琼进行镇痛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采取超声引导下旁神经阻滞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的镇痛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阵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48小时镇痛评分与对照组镇痛评分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7.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采取开胸手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旁神经阻滞镇痛,具有极高的镇痛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病率,提高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病症,就目前而言,其已经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临床特点有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等,该种病症大大增加了骨折危险性;相关文献资料显示,70岁之上的老年人群极易发生脊柱骨折;此次研究主要就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相关临床方面进行文字阐述。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脊柱骨折治疗的病患38例,并将病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保守治疗,给予实验组病患体成形术,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治疗后的伤中线高度、伤前缘高度、后凸角以及伤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体成形术,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伤椎影像学指标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下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间孔入路手术治疗26例,远外侧或水平入路12例,后路或板间入路7例。结果本组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2例症状复发,其余症状明显减轻,生活活动无障碍,椎间隙无感染,无继续加重表现。结论微创下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很好地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间孔狭窄、侧隐窝狭窄的几乎所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 标签: 椎间孔镜 微创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剪力墙螺栓孔封堵施工技术的研究,经技术创新,采用了一种两端用成品锥形橡胶塞即可双封堵,内用发泡剂打实并且外墙附加防水砂浆及涂料双重防渗漏保护的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后期返修费用,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及工程质量,同时也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工程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封堵 剪力墙 螺栓孔 椎体橡胶塞 创新型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孔镜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85例作研究对象,予以间孔镜手术治疗,评估本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是96.5%;②手术前,本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是(7.1±1.2)分,高于手术后的(3.2±1.1)分(P<0.05)。结论间孔镜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明显,不但能最大限度改善腰椎功能,还可消除疼痛感,值得借鉴。

  • 标签: 椎间孔镜 青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为PVP组(n=43)、PKP组(n=43)。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结果PKP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VP组(P<0.05),但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PVP组患者相似(P>0.05)。PKP组患者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较优于PVP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中,PVP和PKP治疗模式均可起到预期效果,但PKP治疗在机体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把控中相对较优,值得推广。

  • 标签: PVP PKP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在经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采用TIL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10例应用3D打印模板导航置钉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一般情况相似的1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下肢无临床表现侧在3D打印模板导航下置入螺钉(模板侧),下肢有临床表现侧切开后经Wiltse入路顺导针置入螺钉(穿刺侧);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法置入椎弓根螺钉。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及次数、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模板侧透视时间及次数少于穿刺侧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2级螺钉,对照组2级螺钉有4枚。0级螺钉比例,试验组两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应用于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可行的。虽然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皮肤移动、体位变化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但仍是一种新的、可选择的微创置钉技术。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