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白内障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并发症发生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 白内障 术后并发症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眼科白内障手术病患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病患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结合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名。参照组病患实行传统护理方法,试验组病患实行个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成效、护理满意度。结果:实行个性化护理以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试验组病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白内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微信的延伸护理干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基于微信的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复诊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基于微信的延伸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就诊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并有效改善患者院外负性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微信 延伸护理 白内障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就围术期整体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就护理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组间围术期并发症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整体护理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应用效果突出。

  • 标签: 整体护理 老年 白内障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工作中所具备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眼科于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所实施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对所有入选的患者进行随机、平均的分组,每组均为75例,其中对照组的7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75例患者全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让患者的视力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值得在我国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78例手术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为主,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抽取3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并设为常规组,其余39例患者加入多形式健康教育,并设为研究组,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为(97.4%),对比常规组更高,p

  • 标签: 多形式健康教育 老年白内障 掌握度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在白内障患者的临床上应用认知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眼科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例,按照所给予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化的分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认知护理干预,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与负性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在白内障的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自我效能,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患者预后恢复,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我国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认知护理 白内障 自我效能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龙游县人民医院2019年1至12月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27例(127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33例(13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低于对照组(t=8.938,P<0.001)。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t=5.981,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t=1.575,P=0.116),而观察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增厚(t=2.112,P=0.036)。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而且角膜厚度增加较明显。

  • 标签: 乳化术,超声,晶状体 白内障 糖尿病 密度,内皮细胞,角膜 厚度,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和视力水平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眼压和视力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视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容包括:角膜水肿、切口感染及后发性白内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整体护理 糖尿病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白内障手术患者晶体后囊膜破裂(PCR)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5月进行治疗且各项医学资料非常完善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选择符合要求的146例患者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和研究手术过程中晶体状PCR出现的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发生组(32例)、未发生组(114例)。全部分析和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将可能的因素纳入到其中,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全面分析,及时发现白内障手术患者晶体状PCR的发生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回归分析了解到,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均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8.121(4.392~74.767)、18.700(4.829~72.417)、37.333(7.215~193.187),均P

  • 标签: 白内障手术患者 囊膜破裂 影响因素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针对84名老年白内障病人进行研究,并将他们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2)和实施优质护理的研究组(n=4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视力恢复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泪液分泌情况[(10.82±4.11)mm]、泪膜破裂时间[(5.34±1.54)s]均分别低于对照组[(14.32.82±6.24)mm]、[(6.83±3.15)s];而角膜荧光染色情况[(3.21±2.22)点]则高于对照组[(1.78±1.22)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疾病临床特点,总结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为眼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疾病患者,总计313例,分析患者年龄和对应晶体核硬度、手术前后视力、并发性白内障及代谢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结果:白内障患者晶体核硬度、年龄呈正相关,患者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基本在正常范围。高龄组、非高龄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脱盲率、脱残率情况接近(P>0.05)。结

  • 标签: 白内障 临床特点 手术疗效 影响因素 手术前后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眼科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的主要来源是我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选取其中100例开展研究。为了深入了眼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运用分组对比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排序,将单数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n=50),双数分为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n=50),不同护理方法应用后观察和分析2组具体情况,并记录护理期间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平均视力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参照组,相比后者有明显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96.0%(48/50)比参照组86.0%(43/50)}以上数据比较,前者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应用眼科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眼科白内障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羊膜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病患各50例,比较手术前后患眼视力、眼压、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变化,统计术后视网膜脱落、黄斑水肿、术后疼痛、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眼部恢复各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波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眼前节结构改变及临床效果。方法 24例白内障合并(31眼)青光眼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记录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数目、抗青光眼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UBM检查中,测量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隐窝面积(ARA)和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并观察术后滤泡形态。采用偏差分析、秩和Wilcoxon测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t测试进行重复测量.结果31只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分别为(0.620)± 0.39、0.68 ± 0.29、0.64 ± 0.36、0.60 ± 36)和术前(0.19 0)± 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在2020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眼科 白内障 个性化护理管理 超声乳化摘除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综合护理施于白内障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病例选取2020-2021年我院80例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模式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指标: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比较结果P小于0.05。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眼科老年白内障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0例患者于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名2019年3月-2020年4月来本院,手术并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同时进行围术期护理,最后,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的10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10名患者8名非常满意、1名患者一般满意、1名患者不满意。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于青光眼和白内障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 标签: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围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双盲法划入试验组与普通组(n=39)。普通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根据护理路径表实施临床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普通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6%、17.95%,普通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是97.44%,普通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是79.49%,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性白内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