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对直径小于2 cm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萧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样病变患者172例为观察对象。使用结肠不同模式进行病灶的观察,比较不同模式下清晰度评分情况。对所有病理标本进行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NBI诊断效能进行判断。结果172例患者共计检出病灶数208个,病灶直径(0.73±0.29)cm,最小0.1 cm,最大2.0 cm。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性病灶132个(63.46%),非肿瘤性病灶76个(36.54%)。NBI模式下国际结直肠病变内(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标准示:Ⅰ型78个(37.05%);Ⅱ型104个(54.81%);Ⅲ型16个(7.69%)。NBI模式和常规模式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息肉样病变特异度分别为89.47%和81.57%,灵敏度92.42%和81.82%,准确率91.35%和81.73%;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系数Kappa=0.814、0.6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结肠NBI模式进行诊断时,能够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对直径小于2 cm的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具有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结肠息肉 结肠镜 早期诊断 诊断,鉴别 病理 活检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子结肠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术期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结肠息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子结肠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中是否开展围术期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1例: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电子结肠镜 高频电凝电切除术 结肠息肉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肠退速度实时监控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性能。方法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选取2018年5—10月期间的35 938张肠图片和63个结肠检查视频。肠图片分成体外/体内/不合格和回盲部/非盲肠两个数据集,分别从第一个、第二个数据集中选取3 594张和2 000张图片用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测试,其余图片用于训练模型;选取3个结肠检查视频资料评价实时监控系统自动监控退速度的可行性,剩余60个结肠检查视频资料用于评估实时监控系统的性能。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对于结肠检查图片分类识别体外/体内/不合格图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0.79%(897/988)、99.92%(1 300/1 301)、99.08%(1 293/1 305),总体准确率为97.11%(3 490/3 594);分类识别回盲部/非盲肠图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6.70%(967/1 000)、94.90%(949/1 000),总体准确率为95.80%(1 916/2 000)。在其可行性评价方面,3个结肠视频资料显示退速度与图片处理间隔时间呈线性关系,提示该监控系统可在结肠退出过程中自动监控退速度。在其性能评价方面,结肠退速度实时监控系统正确预测了所有60个肠检查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析显示结肠平均退速度和退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0.661,P<0.001),退时间不足5 min、5~6 min和超过6 min视频的平均退速度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43.90~49.74、40.19~45.43和34.89~39.11,故将39.11设为安全退速度,将45.43设为预警退速度。结论构建的结肠退速度实时监控系统可用于实时监控结肠退速度,可在结肠检查中辅助内医师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高结肠检查质量。

  • 标签: 质量控制 人工智能 结肠镜检查 退镜时间 退镜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结肠在慢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结肠显示观察阑尾开口周围粘膜存在炎症改变的52例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与阑尾区彩色超检查诊断进行对照,观察手术结果与结肠检查的一致性。结果52例经结肠检查提示慢性阑尾炎者经外科剖腹手术证实慢性阑尾炎44例,(阑尾包块4例)其中B超提示阴性者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6例为慢性阑尾炎。结论全结肠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对阑尾炎诊断准确性价值更大。

  • 标签: 全结肠镜 阑尾炎 病理 高频B超
  • 简介:摘要总结了287例无痛结肠检查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体会,认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保护静脉,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保证了检查过程中静脉通道通畅,解决了麻醉师给药的问题;也为发生意外时提供了良好的静脉通道,有利于抢救工作的进行。

  • 标签: 无痛结肠镜 静脉留置针 应用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无痛结肠检查的麻醉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同时针对小儿内室麻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并提供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结肠诊疗患儿90例,随机分为PF组、PK1组和PK2组。P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PK1组给予氯胺酮0.5mg/kg,PK2组给予氯胺酮1mg/kg,间隔约2~5min后3组均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1.5mg/kg。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丙泊酚药量、意识消失及苏醒时间,观察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PF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高于PK1组和PK2组(P<0.05);PK1组丙泊酚用量大于PK2组(P<0.05),2组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儿均安全度过围麻醉期。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0.5~1mg/kg)用于小儿无痛结肠检查麻醉效果安全可靠,优化和规范的麻醉流程可进一步降低麻醉意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丙泊酚 氯胺酮 小儿 结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病房模式应用于结肠下息肉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搜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日间病房行结肠下结直肠息肉电切术的患者500例,采取“当天出入院”模式收治患者,观察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发热、便血等不适症状,记录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住院费用及病理结果。结果500例结直肠息肉电切均顺利完成,结肠息肉患者350例,直肠息肉150例,其中多发息肉占25%(125例),广基息肉占60%(300例),带蒂息肉占30%(150例),其他占10%(50例)。术后患者腹胀占24%(120例),腹痛占16%(80例),发热占3%(15例),便血5%(25例),未出现恶心、呕吐不适。10%(50例)息肉直径大于2.0cm,因息肉直径过大,留院观察,延迟1天出院,其中1例患者因息肉直径达3.5cm行电切后出现肠穿孔,经急诊行肠修补术,余患者均当天出入院。除1例穿孔行急诊手术外,住院费用(1500±318)元。5例患者术后1周病理示癌变,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96%(480例)患者对日间病房息肉切除模式疗效满意。结论日间病房手术模式应用于结肠下息肉切除术安全、可行,对于息肉直径大于2.0cm的广基息肉建议留院观察1天,直径大于3.0cm的广基息肉建议住院治疗

  • 标签: 日间手术 结肠镜 结直肠 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结肠的检查方法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结肠检查资料,并观察检查的结果.结果导致患者出血的主要病因有大肠癌、息肉、溃疡性结肠,其发病率分别为38.18%、19.70%、14.39%;非大出血患者行非急诊结肠到达盲肠例数为425例,占78.27%;大出血患者行非急诊结肠到达盲肠例数为100例,占85.47%;大出血患者行急诊结肠到达盲肠例数为25例,占,62.50%.对比行非急诊结肠和急诊结肠两组患者的盲肠到达率,差异显著(p<0.05);非大出血患者行非急诊结肠的病灶发现率为96.69%,大出血患者行非急诊结肠的病灶发现率为94.02%,大出血患者行急诊结肠的病灶发现率为7.5%.对比行非急诊结肠和急诊结肠的两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结肠检查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在非紧急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急诊结肠检查,可有效减低风险,更容易到达患者盲肠,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结肠;检查方法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76-01

  • 标签:
  • 简介:灌肠是结肠检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灌肠法经常达不到老年患者清洁肠道的目的,反而会诱发某些疾病。有报道口服清肠液代替灌肠。即结肠检前1d番泻叶9g泡茶,200ml/杯,饮用5杯,检前1h口服2000ml含KCl1.5g、NaC12.28g、NaHCO35.88g的电解质溶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短时间饮进大量电解质液易致腹胀、恶心呕吐,部分电解质吸收影响机体内环境有潜在危险。为此。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本研究通过改进后的老年人灌肠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镜检 灌肠法 改进后 老年人 口服清肠液 电解质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老年患者结肠检查术前准备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200例结肠检查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术前准备及影响因素。结果准备不充足占总比例62.5%;172例到达回盲部,回盲部插率95.5%;64例患者具有结肠息肉,息肉检出率为35.8%。结论对老年患者增加宣传次数、护士巡视、宣教形式、饮食量适中指导,进行一定的临床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结肠检查确诊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结肠镜检查 术前准备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患者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6至7月收治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8至9月收治的45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两组患者常规给予相关的解释,对照组按常规于检查当天早晨口服泻药,观察组先评估患者的病情、排便情况等,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肠道准备计划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清肠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少,清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用于老年患者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肠道清洁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肠道准备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麻醉状态下胃镜-结肠联合检查的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诊治的行麻醉状态下胃镜-结肠联合检查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综合组(33例),均在麻醉检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配合;一组为常规组(300例),均在麻醉检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配合;观察比较两组在检查前及检查中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等体征指标、胃镜和结肠分别的检查用时、检查完毕后的清醒时间。结果两组在检查前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等体征指标的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组在检查中的各项体征指标与检查前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在检查中的血氧饱和度与检查前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体征指标均显著低于检查前(P<0.05)。综合组的胃镜检查用时、结肠检查用时及检查完毕后的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早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麻醉状态下胃镜-结肠联合检查进行护理配合,可有效提升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以确保检查的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麻醉 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检查前口服蓖麻油清洁肠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12月进行结肠检查的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口服蓖麻油组)和对照组(肥皂水灌肠组)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清洁肠道的效果。结果(1)观察组达优者144例,达良者19例,优良率为90.6%;对照组达优者121例,达良者16例,优良率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180例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者7例,腹痛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180例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者5例,腹痛者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检查前口服蓖麻油清洁肠道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镜 蓖麻油 清洁肠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慢性便秘患者进行结肠检查前采用舒泰清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2例采用结肠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检查前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和对照组(检查前给予酚酞片+甘露醇口服),将两组患者肠道清洁范围以及清洁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清洁范围1度、2度比例(7.3%)明显低于对照组(26.9%),而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范围4度比例(78%)明显高于对照组(51.2%)。观察组肠道清洁度I级比率(73.2%)明显高于对照组(48.8%),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III级比率(9.8%)明显低于对照组(29.3%),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便秘患者结肠检前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便秘 舒泰清 结肠镜检 肠道清洁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1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75岁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结肠检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5年8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北京市第六医院行结肠检查的年龄≥75岁老年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WHO标准分为老老年组(75~89岁)140例和老年长寿组(≥90岁)76例,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结肠完成率、肠道准备质量、阳性诊断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老老年组相比,老年长寿组中更多患者的结肠检查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7.9%(6/76)比1.4%(2/140),χ2=5.775,P<0.05],老年长寿组接受结肠检查并给予中度镇静时,给予的丙泊酚和芬太尼剂量较低[(69.0±37.4)mg比(100.8±34.3)mg,t=6.302,P<0.01;(57.5±31.2)μg比(84.0±28.6)μg,t=6.297,P<0.01]。老年长寿组结肠检查的成功率较老老年组低[88.2%(67/76)比99.3%(139/140),χ2=13.815,P<0.01],肠道准备质量差[31.6%(24/76)比15.0%(21/140),χ2=8.209,P<0.05]。老年长寿组结肠检查发生心肺不良事件的比例[(5.3%(4/76)比0(0/140),χ2=7.507,P<0.01]以及总体不良事件的比例[9.2%(7/76)比0.7%(1/140),χ2=9.970,P<0.01]均高于老老年组。老年长寿组结肠检查发现结直肠癌的比例[14.5%(11/76)比2.1%(3/140),χ2=12.357,P<0.01]、高风险腺瘤的比例[27.6%(21/76)比6.4%(9/140),χ2=18.516,P<0.01]均高于老老年组。结论与老老年组相比,老年长寿组结肠检查的成功率低、肠道准备质量差、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但是结直肠癌及高风险腺瘤检出的比例高。

  • 标签: 老年人 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提高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3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检查的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由内医师根据患者末次排粪性状的照片对肠道准备进行评估,合格者行结肠检查;不合格者先行肠道水疗,再行结肠检查。记录内医师评估的准确率、肠道清洁度波士顿量表评分(BBPS),其中BBPS≥6分为肠道准备合格,BBPS<6分为不合格;比较患者口服肠道清洁剂和肠道水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推荐剂量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散肠道准备后,有335例评估为合格,结肠检查证实合格者(BBPS≥6分)322例,准确率为96.1%(322/335);有36例评估为不合格,肠道水疗结果证实不合格者(有深色粪水或固体粪便排出)36例,准确率100%(36/36)。36例患者在接受肠道水疗后即接受结肠检查,无患者延期,肠道清洁度BBPS评分为(7.1±1.1)分,合格者35例(97.2%)。36例患者口服PEG呕吐率发生率为16.7%(6/36),接受肠道水疗的患者均未发生呕吐,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口服PEG腹胀发生率36.1%(13/36),肠道水疗为44.4%(16/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20,P=0.471)。结论由内医师在结肠检查前根据照片对患者肠道准备进行质量评估,并对准备不充分者采用肠道水疗补救,可以获得满意的结肠检查效果。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评估 补救 肠道准备 肠道水疗
  • 简介:对327例右下腹痛患者进行了结肠检查,其中男性235例,女性9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5天,共查出各种病变251例,

  • 标签: 右下腹痛 结肠镜检查 患者 病程 男性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随年龄的相应变化,以期使消化科及内镜中心医生对结肠下各类疾病的检出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进行结肠检查的受检者中符合标准的病例(共3650例)作为研究群体,以青中老年年龄组为变量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的相应变化。结果结肠癌、直肠癌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青年组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缺血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论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青年人检出率较中老年明显高,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 标签: 结肠镜 结直肠癌 结直肠息肉 检出率 年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