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下肢深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价值。方法以原发性下肢深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例数为50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手术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可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意义重大。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介入治疗下肢静脉(简称“V”)曲张的原理是经V介入药物使V内壁发生无菌性、化学性炎症,使之纤维化且发生粘连,被阻断的曲张V血管在远端凝结、粘连、机化、再吸收,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 标签: 微创介入 下肢静脉曲张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内镜诊疗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围绕内镜诊疗围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预防策略及抗血栓药物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呼吁内镜医师重视围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抗血栓药物管理。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预防 消化内镜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并汇总神经外科围手术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为神经外科围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国指南网、OVID循证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全球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RNAO及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神经外科围手术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研究,采取循证护理实践模型对相关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并进行相关证据提取和整理。结果纳入9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3篇,内容包括DVT成因分析与管理、护理人员有关DVT教育培训、围术DVT治疗、围术DVT预防性护理干预等多个方面。结论提升神经外科围手术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应遵循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决策,提高神经外科围手术DVT预防和管理策略,优化护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升护理技能,科学分析DVT成因并采取有效地预防性护理干预,从而促进优质护理实践的开展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 预防和管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为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內瘘成形术,对患者术前术后及內瘘使用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给予患者术前行充分的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內瘘处血管情况、用药情况和对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对內瘘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对病人行透析期间的家庭指导。结果现20例动静脉內瘘成形术病人內瘘成熟,血流量良好,无感染、瘘闭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规律进行血液透析。结论做好动静脉內瘘的术前、术中、术后及使用中的护理对动静脉內瘘的使用寿命有决定性作用。

  • 标签: 动静脉內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124例患者妇产科围手术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治疗。方法为回顾分析我院124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为患者经临床的治疗5-10天后,临床症状消失、体温、血象均为正常,腰骶部的肿痛也消失,下肢疼痛、水肿均消失,能下床走路。结论经治疗7~18天后痊愈出院,没有一例再发生栓塞。

  • 标签: 妇产科 围手术期 静脉栓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总结了7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围术护理。经护理后,仅1例患者放弃治疗拔管出院,其他75例均达到消除胸水、缓解压迫症状的目的。认为加强导管的护理,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胸腔积液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136例手术后患者采取早期功能锻炼及抗凝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于术后第7d超声检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结果136例骨科术后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后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1%,采取溶栓、抗凝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溃烂、坏死及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骨科患者下肢疾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适当药物溶栓、抗凝是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的有效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提高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整体护理的可行性。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的整体护理与健康指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熟练掌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基础护理知识,推进围手术整体护理的实施,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整体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围手术输血补液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套管针或中心静脉导管行颈外静脉穿刺并置管对昏迷及长期输液末梢血管不充盈的神经外科围手术患者150例进行补液.其中有18例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150例颈外静脉穿刺患者,其中左侧59例,右侧81例,双侧10例;穿刺失败1例,患者自行拔除3例,脱落2例.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补充液体用于昏迷病人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较中心静脉穿刺优势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颈外静脉穿刺 昏迷病人 围手术期 置管 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前仍是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法,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率。由于获取方便、长度足够、管径大等优势,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GSV)仍是目前全球各大中心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物。大隐静脉的远期通畅率偏低一直是妨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术中获取的牵拉损伤、静脉保存液的选择、手术方法等都会影响其近期和远期的通畅率。研究进展近5年,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GSV的近期或远期通畅率,给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及线索。内容本文将综述影响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近期及远期通畅率的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护理SOP实施、后我院静疗护理质量对比。方法根据规定依据我院现有规格制定适合我院的静疗护理SOP,并对全院29个科室实施静疗护理SOP,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将静疗护理SOP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作为观察组,实验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由此观察得出,观察组患者经过静疗护理SOP,使得患者钢针使用率,留置针使用率,大大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于对照组效果较好。结论最终得出实施静疗护理SOP,不仅能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而且减少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1,是值得推广的护理路径。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SOP 实施期 护理质量对比
  • 简介:摘要在行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出现深静脉血栓后,会导致静脉内血液的正常凝结功能受到破坏,在静脉回流受阻后,出现机体功能异常。目前,行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30%左右。同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引发肺栓塞的主要因素,若症状严重,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则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因此,在行骨科手术后,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是主要工作。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是骨科围手术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围手术期 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作者: 侯艳玲张志峰张美莲(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汾阳03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创伤病人围手术期的常见多发疾病,且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P)后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达10%-20%,病死率达2%[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20.6%。股骨干骨折的患者DVT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发生率为15.7%[2],从2007年以来我们对56例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总结出一套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即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练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围手术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肢制动导致的肢体血栓,并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过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病人给与更加好的护理,护理效果越好,更加利于病人的不好情绪的调整,提高临床配合能力。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 植入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34例静脉畸形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围手术护理经验。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或辅助治疗静脉畸形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0~54岁,平均23岁。护士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沟通及心理支持,配合医师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反应并及时处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监控及应对措施。34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肿胀,疼痛。个别患者出现水疱及皮肤黏膜改变、高热、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及暂时性轻微面瘫及其他神经损伤表现,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治愈。射频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静脉畸形,总体疗效满意。围手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提高其住院舒适度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静脉畸形 射频消融 护理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神经外科对接受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实施相关护理措施期间,对其采用系统化围手术护理干预模式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在神经外科接受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8例,神经外科收治介入术治疗患者的诊疗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2月之间,将其随机平均的划分成为①组(系统化围手术护理干预组)与②组(围手术普通护理干预组),各9例,试探讨分析两组介入术治疗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其护理模式不同效果的具体比较情况。结果:①组(系统化围手术护理干预组)患者在采用该护理模式后,其具体的围术护理效果情况为:健康教育(93.57±2.66)分、护理效果(92.01±2.45)分、护理态度(95.36±1.47)分、护患关系(95.36±1.78)分,较②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总体评价情况更佳,(P<0.05),②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效果情况为:健康教育(80.33±1.57)分、护理效果(79.85±2.47)分、护理态度(86.96±2.72)分、护患关系(81.63±4.22)分。结论:接受脑静脉畸形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会在住院期间产生诸多不良症状反应,经验结果表明,对其采用围术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接受的护理工作总体效果与质量水平。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模式 手术治疗 脑静脉畸形介入术治疗 系统化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