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抗激素药物的市场虽然没有经历大起大落,但其市场“主角”已渐渐发生了变化.尽管某些抗激素药物的销售有所下降,但一些分析家也看到了这一市场潜藏的增长点,如该类药物中的芳香酶抑制(Aromatascinhibitor).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持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的推荐,将会对芳香酶抑制的销售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预计这类药物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其市场占有率将明显提高.

  • 标签: 芳香酶抑制剂 市场占有率 激素药物 试验数据 刺激作用 增长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通过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量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同时可减轻体重,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SGLT2抑制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国内外新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

  • 标签: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Aurora激酶是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Aurora激酶在多数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中均高表达,表明Aurora激酶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新靶点之一。本文主要围绕Aurora家族的三个成员,对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抑制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AURORA激酶 有丝分裂 AURORA激酶抑制剂 癌症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现场应用的粘土稳定剂效果不太理想、生产成本高等情况,从提高粘土稳定剂的防膨性与长效型、降低成本等出发,合成一种聚羟胺页岩抑制CD-1,选用环氧化合物A和多胺B,在加入有机胺C的条件下聚合,聚合体系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70℃、单体摩尔比(A:B)为1.2:1,有机胺C用量3%(相当于单体质量)。对CD-1的综合性能评价,得到常温常压防膨率≥87.3%,高温高压膨胀率≤2.8%,耐水洗率≥91.9%,常温造浆抑制率≥85%,性能优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页岩抑制,对水敏低渗透油层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羟胺 页岩抑制剂 防膨率 耐水洗率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s抑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目前一代、二代MMPs抑制属于广谱抑制,由于其副作用大、可溶性差限制了临床应用。MMI-166作为新型选择性MMPs抑制,克服了一代、二代抑制的缺点,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MMI—166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和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征(IMS)患儿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IM患儿40例与IMS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IMS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11±4.07)岁;IM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8.33±5.32)岁。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Tregs细胞百分数以及CD4+T和CD8+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希森美康XE-2100进行外周血细胞分类检测,用奥林巴斯显微镜进行异型淋巴细胞计数,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补体C3和C4水平。结果IM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百分数、CD3+T细胞百分数、CD8+PD-1+细胞百分数、PD-1+细胞百分数、白细胞计数[(17.83±8.81)比(7.81±4.82)×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63.49±15.61)%比(44.21±13.80)%]、淋巴细胞绝对值[(10.29±2.91)比(3.28±1.63)×109/L]、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数[(19.23±11.24)%比(0.78±0.90)%]、抗体水平[IgG:(1 314.86±408.14)比(874.46±222.10)mg/dl,IgA:(206.53±81.31)比(109.24±73.26)mg/dl]都较IMS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D3+CD4+T细胞、Tregs细胞百分数和补体水平[补体C3:(85.52±8.53)比(103.85±13.01)mg/dl;补体C4:(20.84±1.31)比(28.36±6.81)mg/dl]较IMS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M患儿较IMS患儿免疫细胞PD-1的表达明显增高,Tregs明显下降,为临床鉴别诊断以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征 免疫功能 Tregs PD-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经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治疗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经病理学确诊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年龄(59.1±13.0)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抗PD-1免疫治疗前行基线18F-FDG PET/CT检查。获取18F-FDG PET/CT参数:SUVmax、骨髓/肝SUVmax比值(BLR)、脾/肝SUVmax比值(SLR),以SUV的阈值(40%SUVmax)作为体素边界,测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以各PET参数中位数为阈值将患者分为2组(≥中位数与<中位数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组间总生存(OS)的差异。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0个月。29例患者中13例死亡,中位OS为26.0(95% CI: 20.4~31.6)个月。SUVmax、TMTV、TLG、BLR和SLR的中位数分别为6.2、8.2 cm3、38.6 g、0.82和0.8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表明,SUVmax、TLG、SLR、BLR不同组的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1~3.51,P值:0.061~0.929),TMTV≥8.2 cm3的患者OS率更低(χ2=5.90,P=0.015)。Cox多因素分析示,TMTV [风险比(HR)=6.347,95% CI: 1.039~38.789]是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45)。结论基线18F-FDG PET/CT参数TMTV是经抗PD-1免疫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38岁女性患者因面部银屑病给予吡美莫司外用,连续外用2个月并停药1d后,面部出现湿疹,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甲氨蝶呤抗炎治疗无效,改用环孢素75mg/次,2次/d口服,治疗2d后湿疹好转,24d后皮疹消退出院。

  • 标签: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吡美莫司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在霍奇金淋巴瘤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好疗效。多个PD-1抑制单药已被批准用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较晚期的挽救治疗,其与其他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活性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等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较传统方案的安全性更好,也被尝试用于复发难治患者及一线治疗。另外,9P24.1扩增、PD-1配体表达、循环肿瘤DNA水平等可能是预测PD-1抑制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疗法,联合 分子靶向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治疗患者出现的皮肤毒性不良反应,总结其护理措施,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2—10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接受PD-1抑制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37例(39.4%)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与评估皮肤毒性,同时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结果37例患者中,34例(91.9%)为皮肤毒性G1级患者,未给予药物治疗,皮疹消退后按照原计划治疗;2例(5.4%)为皮肤毒性G2级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疹消退,可见散在色素沉着,按照计划进行原方案治疗;1例(2.7%)为皮肤毒性G4级患者,请皮肤科、感染科会诊,体温正常,皮肤黏膜破溃、结痂、脱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患者接受PD-1抑制免疫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需要临床医生及护士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及护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
  • 简介: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持续清痰。检查后发现,咽部慢性充血,声带后连合区黏膜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右侧杓状软骨声带突可见白色肉芽肿。服用质子泵抑制2个月后复查,无咳嗽,无声嘶,发声疲劳、咽部异物感减轻。纤维喉镜检查示原声门后联合区的白色肉芽肿已消失。

  • 标签: 咽喉反流 声带肉芽肿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迅速、极具侵袭性,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尽管SCLC对一线化疗敏感,但容易短时间内复发。在过去的5年间,免疫治疗在SCLC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方面,SCLC治疗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文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在SCLC中的探索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迅速、极具侵袭性,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尽管SCLC对一线化疗敏感,但容易短时间内复发。在过去的5年间,免疫治疗在SCLC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方面,SCLC治疗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文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在SCLC中的探索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该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方法计算了抑制OBA与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结合能。结果表明与实验值非常吻合。此外,进一步研究了抑制、蛋白与复合物相对晶体结构的均方根偏差(RMSD)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了解OBA与PTP1B的动力学与相互作用机制,而且还可为以PTP1B为靶标的有效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抑制剂OBA 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
  • 简介:Objective:SHR-1210isanewandpromisinganti-PD-1agentforsolidtumors.DuringthephaseIstudyofSHR-1210,weencounteredanovelbutprevalentimmune-relateddermatologictoxicity:reactivecapillaryhemangiomas(RCHs).ThuswetriedtosummarizethefeaturesofRCHsandestimatetheirrelationshipwithtumorresponse.Methods:This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systematicallyenrolled98patientswithadvancedsolidtumorsfromApril27th,2016toJune8th,2017inthecontextofthephaseIclinicalstudyofSHR-1210.Thisreportfocusedontheskintoxicities.Patientsunderwententireskininspectioneverytwoweekswhiletakingmedication.TheclinicalcourseofRCHswasrecordedandtheirassociationwithtumorresponsewasestimated.Thedatacut-offdatewasNovember15th,2017.Results:Afteramedianfollow-upof242(range,29–567)days,RCHswereobservedin85.7%(84/98)ofpatientsoncutaneous/mucosalsurfaces;84.5%(71/84)oftheRCHswereevaluatedasgrade1adverseevents.Nograde3or4RCHswereobserved.ThetimeofonsetofRCHswasdosedependentandshortestinthe400mg-dosecohort(P<0.001).SpontaneousandcompleteregressionofRCHswasobservedbothduringandaftertreatment.TheobjectiveresponserateoftumorsforpatientswithRCHswas28.9%(24/83).However,noresponderswereobservedamongthepatientswithoutRCHs.Conclusions:RCHswereprevalentbutmanageableduringtreatmentwithSHR-1210.Itmightaddtotheexpandingliteratureregardingimmune-relateddermatologicadverseevents.

  • 标签: REACTIVE capillary HEMANGIOMAS SHR-1210 skin TOXICITY
  • 简介:CD38是一类ADPR环化酶家族的II型或III型跨膜糖蛋白。作为一种多功能信号酶,它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CD38在体内能够催化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H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生成具有钙动员活性的第二信使核苷酸小分子:cADPR(环腺苷二磷酸核糖)和NAADP(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等。通过作用于钙信号通路,这些Ca^2+信使小分子可以在生理条件下调控细胞内钙库钙离子的释放和外钙的内流,进而调节细胞的功能与生命活动。本论文中,采用基于配体和基于受体的虚拟筛选策略来比较野生型底物和己知抑制作为虚拟筛选第一步问询式的优劣性,并得到了结构新颖的抑制分子。采用了OpenEye公司的ROCS与EON组件对SPECS库的共216000个化合物以两类问询式进行相似性搜索,一类是天然底物包括NAADP及NAD^+,一类是抑制分子H2。相似性搜索得到化合物后,分别对每个化合物进行了结合模式分析及ADME预测等,最终购买由天然底物出发得到的17个化合物及由已有抑制出发得到的10个化合物进行测活。根据对筛选得到的分子的分子量比较、分子活性比较、结合模式比较,由抑制H2作为问询式出发更有可能得到结构新颖且活性更好的抑制

  • 标签: CD38 虚拟筛选 天然底物 非共价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