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留置时间观察对影响留置时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留置时间进行观察,随机抽签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观察组按照«2016INS静脉治疗实践指南»标准96小时拔除,实验组不断延迟时间按指针出现红肿、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情况进行拔除。入组患者中我们分别针对我科具有专科特点的病人,从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出现堵塞、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指针后进行拔除;结果:入组A组的60例患者,40例96小时后常规拔除无静脉炎的发生,20例2-3天发生管路堵塞、局部疼痛及轻度静脉炎后拔除。入组B组90例患者,其中有10例留置时间12天,最长6例长达14天,35例留置时间5-8天,31例留置时间3-4天发生堵塞或局部疼痛拔除,有8例1-2天发生了局部疼痛,轻度静脉炎后拔除;结论:留置留置时间主要还是留置部位、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输液次数、输液量有关。

  • 标签: 神经内科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报道了假性静脉瘤临床资料一例,探讨了浅静脉留置并发症、假性静脉瘤发病机理、临床诊断等,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假性静脉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周静脉留置患儿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114例外周静脉留置患儿,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7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7例,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0.53%)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留置患儿护理中,风险管理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使外周静脉留置留置时间大幅延长,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风险管理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的效果。方法:此次参加研究的受试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1月到2022年1月,将其随机打乱分组,每组受试者30例,分成干预组(留置)、对照组(头皮),对比2组穿刺不良现象和穿刺成功率。结果:干预组留置穿刺不良现象发生率更低,干预组穿刺成功率(一次性)为96.67(29例)高于对照组76.67%(23例),P小于0.05。结论:新生儿患者静脉穿刺治疗风险系数高,留置穿刺与一次性头皮穿刺相比,实用性和优势性更突出,值得在该类患者群体中积极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 不良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使用静脉留置进行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25.00%更低;护理满意度高达92.50%,较对照组的75.0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静脉留置针 小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无痛穿刺技术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进行小儿静脉留置无痛穿刺技术的患儿,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静脉留置无痛穿刺技术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儿的健康行为,提高患儿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无痛穿刺技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小儿头皮静脉留置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婴幼儿疾病中使用频繁,但留置拔管困难的问题,临床工作中却少见。本文作者通过对1例幼儿头皮静脉留置拔管困难的护理,对拔管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分享,该拔管方法用时少,易操作,保证幼儿安全,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 幼儿  头皮静脉   留置针    拔管困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延长小儿留置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3~10月期间120例使用贝朗24号安全型留置置管患儿,其中60例为对照组,,剩余60例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法延长留置留置时间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两组留置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 留置针 固定方法 透明敷料 加强宣教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肾脏病危重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方法 选取本院肾内科住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对肾脏病患者行静脉留置穿刺成功因素,剖析成功的主要因素、技巧与体会。包括穿刺部位、辨认血管、止血带扎结位置、促血管充盈方法、穿刺方式、穿刺技巧等。可以提高静脉留置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穿刺 穿刺技巧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静脉留置致静脉炎护理效果。方法:遴选我院实施静脉留置治疗患者(n=70)研究,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按照入院单双号分组,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即在患者穿刺点上贴敷3M贴膜,仔细核对有关信息,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包含静脉炎发生因素评估、强化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控制输液顺序等。结果:①静脉炎发生状况: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57%(10/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437,P=0.011);②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操作(23.23±1.45)分、沟通技巧(23.02±1.17)分、服务态度(23.36±1.25)分等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19.85±1.12)分、(19.26±1.23)分、(18.98±2.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914、13.104、10.908,P<0.001);③静脉留置保留时间:观察组静脉留置保留时间(6.27±1.13)d,较对照组(4.08±1.15)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036,P<0.001)。结论:对静脉留置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防范静脉炎发生,延长留置使用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01月~2023年01月本院收治的患者接受静脉留置治疗的患者58(纳入对照组),36(纳入研究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在静脉留置规范护理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6(1.96%)低于对照组18(3.65%),P<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方式对接受静脉留置干预的患者提供护理,可明显降低穿刺失败概率,使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值得运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留置针 规范护理 穿刺失败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静脉留置的影响。方法:入院时间是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搜集60例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参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成对照组(常规静脉注射治疗)和研究组(静脉留置治疗)各30例,对比组间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静脉留置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具有一定安全性,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病房静脉留置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我院儿科病房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收治120例患儿,均留置静脉,采用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前60例入院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后60例入院者)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以及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不良情况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5.00%和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两组分别为86.67%和98.8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在儿科病房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可大幅度减少患儿穿刺次数,促使其疼痛感与血管损伤度降低,更好的接受治疗。而针对其开展优质护理,更是有利于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助力患儿获得显著疗效,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儿科病房 家长满意度 静脉留置针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88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选其中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设为常规组,剩余44例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SS分数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SS分数为(75.88±5.12)分,对比常规组更高,p<0.05。结论: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 HS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预防颈髓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包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颈髓损伤患者,解决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呼吸功能障碍、胃内容物误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问题的实践过程。78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胃内容物误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84例呼吸功能障碍,1例死亡,3例气管切开,5例行气管插管麻醉机械通气后治愈,11例胃内容物反流均及时解决未发生误吸,3例患者下肢肿胀严重,经抗栓治疗后治愈,未发生肺栓塞。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为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

  • 标签: 循证护理 颈髓损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此类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全部为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患者中选择74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并明确患者在护理前后GCS评分情况。结果 通过不同措施进行护理后,针对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很多(P<0.05),对患者的GCS评分进行分析,在护理前并不具有明显差异,但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对其展开手术室护理进行干预,可以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甚至还可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对患者的治疗和身体恢复十分有利。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 护理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应用,颅脑损伤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创伤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急性颅脑损伤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变化迅速,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手术后制订不同的护理目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术后护理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