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依倍注射液(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依倍100IUkg周,分2—3次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红细胞压积(HCT)上升到33%以上或血红蛋白(HB)超过110gL时,剂量减少14—13,维持用药,共观察12周。结果显效14例(60.9%);有效7例(30.4%);无效2例(8.7%);总有效率91.3%。依倍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头痛等,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倍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 标签: 依倍注射液 药物治疗 肾性贫血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安全性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房颤导致的卒中占所有卒中的20%,且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左心耳封堵 导管消融
  • 简介: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的发病率为1~4/1000000,在尸检中发生率可达0.8%-10%,表明该肿瘤常常被漏诊。本研究总结我院25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今后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胰岛素瘤 外科治疗 胰腺内分泌肿瘤 临床资料 病理证实 功能性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复治肺结核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于2007年4月25—26日在贵阳市召开。出席研讨会的包括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主任傅瑜,以及国内著名结核病专家端木宏谨、屠德华、肖和平、朱莉贞、罗永艾等。来自全国结核病防治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共120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

  • 标签: 肺结核诊断 治疗 复治 结核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疾控中心
  • 简介:目的探讨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治疗肝性腹水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隐原性肝硬化2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行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治疗前后对病人临床症状,肝肾功、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肿瘤坏死因子等指标评定;并与同期、同类病人予单纯放腹水及输血浆、白蛋白等传统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比较。结果腹水浓缩回输技术对于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能迅速改善压迫症状,改善肝肾功能。采用肝素、抗生素、鲁南欣康、地塞考松、普萘洛尔等预防不良反应,使治疗安全可靠。结论取材方便,装配简易,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腹水浓缩自体回输 肝性腹水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由免疫、内分泌、感染、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参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呈全球分布,我国患病率为0.32%-0.36%,西方国家为1%。迄今为止,针对RA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由于它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增加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就变得更加迫切。近年来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RA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urneerosisfactor,TNF)在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以TNF/TNFR为治疗靶向的抗TNF治疗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被认为开拓了治疗RA的新思路。

  • 标签: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类风湿关节炎 NF治疗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FACTOR 发病机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18例肿瘤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其中男女各9例,平均年龄43.4岁。13例实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实行胰腺肿瘤切除+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2例,胰岛素瘤4例,胰腺类癌、VIP瘤各1例。肿瘤总计22枚,平均直径3.3(0.8—6.0)cm。术后并发症:胰瘘6例次(33.3%),腹腔出血2例次(11.1%),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继发糖尿病各1例次(5.6%)。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再手术病例。随访11—161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局部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局部切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术前诱导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3例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8例,Ⅳa期5例。肿瘤均侵犯大血管、心包或肺组织,或胸膜、心包转移。所有患者均经带芯穿刺、胸腔镜或前纵膈切开活检确诊,经长春瑞滨+顺铂(NP)或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CA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3周期或同步放疗30GY,肿瘤缩小、分期降低后行完全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均长期随访。结果13例病理均为恶性胸腺瘤,其中B2型4例,B3型6例,C型3例。诱导化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4例。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2例。9例手术患者均存活超过3年,超过5年7例(77.7%),超过8年1例;4例未手术患者均在4年内死亡。结论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术前诱导治疗,可使原发肿瘤缩小,控制转移灶,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完全切除率,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

  • 标签: 侵袭性胸腺瘤 诱导治疗 手术
  • 简介: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实质局部或弥漫性的慢性损伤及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胰腺功能不全。其病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由于CP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清楚,早期诊断困难,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对一些伴随病变作出全面的判断,需要在术中进一步仔细探查,有时单一的术式不能解决胰腺多种的形态改变,需联合应用数种术式方能改善CP的手术效果。现将我院治疗的4例胰石性CP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外科治疗 假性囊肿 纤维组织增生 影像学检查 慢性损伤
  • 简介: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为基础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的使用明显改善了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期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自从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获批后,多项研究表明这个单克隆抗体单独或与化疗联合应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的疗效。Rituximab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细胞及化疗敏感性恶性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靶向治疗 淋巴瘤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中心室颤动(室颤)出现的特征和处理对策。方法1994年3月至2006年5月我院完成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1620例次,回顾性总结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病例,临床资料和抢救体会,并分析其原因。结果1620例冠脉介入术发生室颤7例(0.4%),6例除宜Ⅲ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抢救失败。室颤均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发生室颤前均有冠状动脉压力下降。结论室颤易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术中应密切监测压力及心电图变化,及早实施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室纤颤
  • 简介:难治性心衰是指经常规治疗,包括去除诱因、休息、氧疗、限盐、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措施效果仍较差,心衰症状持续存在的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心内科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难治性心衰患者140例,除采取常规综合性治疗措施外,分组予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7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多巴酚丁胺 酚妥拉明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简易腹腔灌洗联合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腹腔穿刺针穿刺入腹腔,连接三通管,滴入生理盐水1000ml,然后排出,如此反复3次。之后滴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抗生素,每日一次,直至灌洗液由血性变清亮。同时行床旁血液滤过。结果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SAP患者分为腹腔灌洗+血液滤过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恶心呕吐消失及腹膜刺激征消失天数分别为(1.5±0.3)d、(2.7±0.3)d、(1.9±0.3)d、(1.5±0.2)d,住院天数为(11.0±2.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0.3)d、(4.5±0.6)d、(3.7±0.2)d、(5.3±0.4)d、(18.0±2.5)d(P值均〈0.05)。治疗治疗后1d起,血ALT及AS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d起血、尿淀粉酶及TNF-α、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血HCO3^-、IL-10含量显著增高(P〈0.05或〈0.01);5d起血尿素氮、肌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腹腔灌洗联合早期血液滤过能及时清除炎性因子,对于SAP的治疗更合理、有效。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腹腔灌洗 血液滤过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统计显示,HBsAg阳性者约1.3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其中10%-20%可演变为肝硬化,1%-5%可发展为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持续抑制或中止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阻止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降酶、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现就近年的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核苷类 综述
  • 简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比例高,严重影响了心脏移植近期存活率[1]。2009年3月,我院胸心外科对1例患者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成功,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通过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明显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

  • 标签: 心脏移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11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及灌肠。口服中药:茵陈30g、栀子12g、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2g、白术12g、白茅根20g、白花蛇舌草20g、田基黄15g煎剂口服,3次/d;灌肠中药:生大黄20g、枳实20g、厚朴20g、虎杖20g、赤芍20g、茵陈30g、白花蛇舌草30g,煎取100mL,保留灌肠,1次/d。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8.19%,总有效率为89.09%,无效率为10.90%;对照组显效率为29.09%,总有效率为56.36%,无效率为43.6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黄疸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 简介:<正>63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介入治疗后均予西药常规扩肝治疗,实验组加服健脾补气为主中药(生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30g,佛手12g,柴胡15g,丹参15g,田七粉3g,茵陈15g,田基黄20g,鸡骨草2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次,3~4周为一疗程。结果:第一次介入治疗前吲哚靛青绿15分钟潴留(ICGR16):实验组(11±7)%,对照组(11±7)%,

  • 标签: 肝储备功能 肝癌介入治疗 中药防治 田七粉 田基黄 鸡骨草
  • 简介: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心衰的方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其基础假设为:心衰的发生发展与心肌细胞不可逆的丢失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新的可收缩细胞来代替"死亡"的心肌细胞以提高心功能.出于试验的可行性,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被首先应用于临床试验,但其他细胞也同样受到重视,尤其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大量的动物试验证实心肌细胞移植技术可提高心功能,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1)合适的供体细胞类型;(2)移植细胞提高心功能的机制;(3)细胞存活的最佳条件;(4)细胞移植在治疗非缺血性心衰方面的潜在益处等.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试验用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心肌细胞移植 心衰 骨骼肌成肌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21例先心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临床资料,对先心病并发上气道狭窄患儿术后采用早拔管策略;中下气道狭窄治疗上兼顾心肺功能调整及气道的管理。结果患儿年龄1~53月;体重4~14kg。术中插管困难发现18例,术后反复脱机困难发现3例。3例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明确狭窄部位。除4例放弃心脏手术治疗外,合并上气道狭窄14例均治愈出院1中、下段狭窄3例中2例治愈出院,1例转外院置气管内支架。结论绝大多数先心病合并的节段性气道狭窄,实施早拔管的保守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对合并长段狭窄的患儿在心、肺调整稳定后,仍反复脱机困难者应尽早考虑支架或外科治疗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气管狭窄 保守治疗 小儿
  • 简介:<正>76例患者均予以扩容、制酸、止血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24小时无效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喷洒止血法(用8mg%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注射止血法:在出血部位边缘2mm周围2~4个点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深度为3~4mm,每次注射0.5~2.5ml,可反复注:肾上腺素用量为3.7~10ml。高频电凝止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镜下止血 冰盐水 去甲肾上腺素 止血法 高频电凝